九州科技核心工程師楚辭的初中同學章苟詢,曾經在公司內部平臺釋出有《特殊合金裝置替代生物內臟,影響內分泌激素等研究報告》,當時與楚辭共事的一位工程師李嵩,也在研究一個《虛擬女友、人工智慧技術刺0激生物繁衍的研究報告》。多年過去,這兩人早已經在一起合作開發了超過數十種與人類伴侶相關的智慧機器人。
從使用半固態電池的,到使用最新固態電池的,再到現在,他們團隊已經在研究使用核能作為能源儲備的智慧機器人。
此時,這兩人所在團隊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無疑是眼前一亮。
而顧青在這次會議上的講話,並沒有就此結束。
“在如今這個智慧社會,算力就像是居民用水、ai系統就像是以前的電腦,一起組建了新的公共服務生態。
我們與數十家醫院合作的仿生機械假肢技術下放,讓更多病患可以不用奔波,只需要在就近醫院進行體檢,然後就可以由我們工程師攜帶裝置,與當地醫院的醫生們一起為其進行仿生機械假肢的安裝以及後期維護,同時也在讓當地的雲端伺服器、本地伺服器,被迫升級。
智慧城市專案,更是讓這種升級,達到了被外界專家們批評為‘勞民傷財’的程度,但是這些專家們看不到我們依靠龐大算力,讓偏遠地區的果農們,可以更加輕鬆的種植更多果樹,讓那些窮山惡水,變成綠水青山。”
而在會議最後,顧青丟擲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感到驚駭的觀點。
“在近幾年,我希望大家可以儘可能學習技術,或者學習一項文藝專案,因為在我看來,當人工智慧ai和伴侶機器人走入千家萬戶,這很可能就是我們人類的最後一次技術革命,如果要等到下次技術革命,或許要乞求上天,火星能夠給我帶來一些奇蹟。”
由於官方的刻意封鎖和資訊保護,九州科技內部的技術保密規定,還有很多九州科技的高層、核心工程師,都不知道核聚變專案已經成功,甚至現在大夏電網裡面就有一部分電能來自於核聚變發電站。
所以,顧青並非無的放矢。
他是真的在為其他人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
否則,當機器人與ai,徹底不再被能源限制,那麼未來社會就必定會成為“人類與機器共生的新文明形態”,農耕時代的男耕女織被蒸汽機、電氣裝置摧毀,而電氣時代的很多產業,也會被智慧時代無情泯滅。
在顧青看來,人類的未來,終究還是會在物質滿足之後,更加向內追求,更加註重精神層面。
所以才會有這個提醒。
遠在月球基地,透過靈境生態參加本次全體會議的張天浩、於洪斌等人,此時也都目露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