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4:大國科技之巔

第1234章 超光速通訊技術?

“嘖嘖,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咱們腳下的這臺對撞機,好像修的時候也花了兩千億來著吧?這群搞物理的真有錢!”

下午三點,超光速航行理論驗證實驗的新聞釋出會正式在crhpc機構總部對外召開。

而作為crhpc機構理事長,也作為新聞釋出會主持人的徐川並沒有太在意形象,穿著一身休閒裝,手上還纏著繃帶就走到了釋出會的臺前。

目光在釋出大廳中幾乎佔據了所有座位的新聞媒體記者們身上掃視了一圈,他清了清嗓子,用清晰地聲音開口說道。

“各位,下午好,歡迎你們來到crhpc機構。”

“這裡是超光速航行理論驗證實驗的新聞釋出會的現場,我是crhpc機構的理事長徐川。”

“相信各位今天都是帶著期待來到這裡的,那麼我也就不多說什麼廢話了,接下來正式進入新聞釋出會。”

伴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報告臺背後的熒幕跳動了一下,一副代表了超光速航行實驗的曲率空間ppt圖片放映了出來。

圖片的左邊是散發著明亮光芒的恆星太陽,而右邊則是遍佈著風暴的木星,而溝通兩者則是量子引力模擬激發/接收裝置。

側過身體看了一眼放映出來的ppt後,徐川滿臉笑容的接著開口了。

“就在昨天,2027年11月25日的上午9點45分,crhpc機構進行了一場針對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超光速航行理論的驗證實驗。”

“透過分別在太陽和木星的軌道上部署量子引力模擬激發與接收裝置,利用大質量天體本身的時空曲率,我們成功的開啟了一個可以進行超光速航行的曲率空間結構,併發射了一束光粒子。”

“而實驗的結果,正如在座的各位來之前所瞭解到的一樣,超光速航行理論的驗證實驗非常成功!”

“僅用了1059.27秒,也就是17分鐘39秒27毫秒的時間,透過超光速曲率空間航行的光粒子束就從太陽軌道抵達了木星軌道。”

“相對比正常的恆星光從太陽表面以光速出發抵達木星軌道附近需要2593秒,43分鐘的時間來說,它快了整整2.4倍!”

“.”

即便是驗證了超光速航行技術可行性的釋出會,其實也和大部分的新聞釋出會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即便是主持釋出會的是徐川,也基本上是對著早就做好的ppt照本宣科地的彙報而已。

真正的有意思的重頭戲在後面的的提問環節。

要知道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著超光速航行理論的驗證實驗,都在期待著今天的新聞釋出會,誰也不知道那些記者會從什麼奇怪的角度提出什麼奇奇怪怪的問題。

花了大概十來分鐘的時間,徐川將昨天的實驗成果簡單的做了個彙報,正當全場的媒體記者急不可耐的以為接下來就是提問環節的時候,他拿起桌上的礦泉水擰開慢悠悠的喝了一口,差點沒給在場的記者們急死。

重新擰上瓶蓋將礦泉水放到了報告臺上後,徐川環視了一眼全場,笑了笑,開口宣佈道。

“實驗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crhpc機構成功的驗證了超光速航行技術的可行性。而且是以比正常的恆星光快了1534秒鐘,超越了光速接近2.5倍的時間!”

“那麼,釋出會的報告到此結束,下面是例行的提問環節。”

“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現在提出來了。”

幾乎是在他宣佈提問環節開始的一瞬間,臺下一隻只的手臂齊唰唰的舉了起來,速度之快,動作之整齊,就像是專門訓練過一樣。

在無數的提問者中,徐川也沒有猶豫,直接將第一個提問的機會給到了國內媒體的老大哥ctv。

在他的伸手示意下,ctv的美女記者快速的站起身,從工作人員的手中接過了話筒,清脆悅耳的開口提問道:

“徐院士您好,我是ctv的媒體記者。”

“很榮幸能夠得到第一個提問的機會,雖然說您此前就已經公開了《虛空場論》和描繪超光速技術的‘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但我相信論文中那些數學公式和理論對於大眾來說還是有些過於深奧了。”

“我想請您為螢幕前的觀眾們做一個關於超光航行技術實驗的詳細的解釋,讓大眾瞭解這項最新技術的基本,可以嗎?”

“當然可以。”

徐川笑了笑,面對著全場閃爍的鏡頭開口道:“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中,大質量的天體可以大幅度的彎曲宇宙空間。比如我們的太陽,用個很簡單的比喻,它在宇宙空間中就像是在一張充滿了彈性的薄膜上放上了一顆鐵球,會因為引力的作用而將薄膜彎曲延伸開來。”

“而‘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也就是超光速航行技術正是藉助被大質量天體完全的時空來完成超光速航行的。”

“就像是在被彎曲的薄膜周邊放上一顆玻璃彈珠一樣,當我們將鐵球拿開的時候,那被大質量天體拉昇到了極致的是時空會如同薄膜一樣瞬間反彈恢復成最初的模樣。”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放上去的玻璃彈珠就會因為受到了一股龐大的力量而快速的被彈出去。”

“雖然說這個比喻並不能代表‘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但我覺得它還是挺形象的。”

“簡而言之,我們是利用的大質量天體本身完全的時空曲率來完成超光速航行技術的,這並不違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無需投入大量的資源來維持超光速通道。”

在ctv的媒體記者的提問結束後,第二個獲得提問機會的是來自華盛頓郵報的媒體記者,這家報道相對比其他西方媒體更公正一點的報社也是徐川的老熟人了,幾乎每一次報告會或釋出會都能見到他們的記者。

從工作人員的手中接過了話筒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快速站了起來,提出了一個讓全場所有人,不僅僅是媒體記者,包括在場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都期待的問題。

“徐教授您好,在數個月前您召開的《虛空場論》的報告會上,我們還記得您當時對實現超光速航行技術需要的時間估算。”

“那麼在crhpc機構已經完成了對超光速航行技術可行性驗證的今天,您對實現超光速航行技術需要的時間看法是否還如之前一樣?”

“未來的人類應用上這項技術,還需要多長的時間?”

略微停頓了一下,這位來自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快速的補充道:“當然,我所指的應用並不僅僅是可供人超光速前往遙遠木星的時間,還有我們是否能夠利用這項技術完成超光速的通訊等等。”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