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炮,少女與鋼鐵

第254章 你看我慌嗎?(二合一)

午夜時分,麥克阿瑟乘坐的‘哨兵’勤務聯絡機徐徐降落在華盛敦。

麥克阿瑟的行為其實有著充分的理由——總統擔心他被俘虜,所以要求他儘快撤離。

不過士兵們才不管那麼多,身為司令官,在危機時刻拋棄部隊獨自坐飛機撤離的行為就是臨陣脫逃,這成了壓垮士氣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知是誰洩露了‘麥克阿瑟坐飛機逃跑’的訊息,第4步兵師原本已經擋下了帝俄第2坦克師先頭部隊的進攻,可隨著這個訊息傳播開來,一時間軍心全無。

迫不得已,焦頭爛額的溫萊特少將率領集團軍司令部向南撤退。

天空中不斷迎面掠過成群結隊的飛機,那些是從費城和新約克附近機場起飛的轟炸機。

儘管地面部隊潰不成軍,但陸軍航空隊還在努力遲滯敵人的步伐。

一隊b-18‘大刀’中型轟炸機飛臨了奧爾巴尼以南的87號州際公路。

亞美利加飛行員遠遠的就看到下方以一字長蛇陣向南挺進的帝俄坦克部隊,隨即毫不猶豫的進入攻擊航線。

投彈手將瞄準儀的十字分劃線對準了下方公路,接著扳動拉桿,一連串航空炸彈從彈倉悠然墜落。

投彈手大聲喊著‘bombs ay’,凝視著那些500磅航彈越來越小,最後變成密集的小黑點。

不多時,下面迸發出一團團爆炸火光和煙塵,看上去成效斐然。

可事實上呢?當看到美軍飛機迫近的時候,帝俄士兵們就迅速跳車了,分散到公路兩旁臥倒,等空襲結束再重新集結上車。

在刻板印象中,飛機是坦克的天敵,但這其實是現代戰爭特有的規律,例如海灣戰爭。

實際上直到冷戰中期,機載彈著點計算機出現之後,航空兵對裝甲部隊的打擊效率仍舊不盡如人意,現如今就更加糟糕了。

歷史上大戰後期的西線戰場上,德軍經常抱怨盟軍的航空兵太可怕,狂轟濫炸,把戰鬥失利的原因歸咎於盟軍的飛機太多了,威猛無比的虎豹像玩具一樣被蹂躪。

德軍嘴上是這麼說,事實卻非如此。

例如在四四年八月末的‘列日行動’期間,德軍一共損失了46輛坦克,其中僅9輛來自於盟軍的空襲;參戰的121輛iv號坦克之中有8輛因空襲而毀壞。

【配圖】

空襲之所以對裝甲部隊的打擊效率不佳,原因是兩方面的。

第一,飛機投彈的命中率太低了,水平轟炸最差,小角度俯衝發射火箭彈次之,大角度俯衝投彈最高。

第二,坦克這種鐵烏龜對爆炸的抗性實在是太強了,而且衝擊波超壓效應在空氣中的衰減極快,物理學自然規律限制死了這一切。

當然,這是普遍現象,總歸有神仙個例。

比如以一己之力擊毀五百多輛坦克和一千多輛汽車的鑽石雙劍金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獲得者——魯德爾上校。

空襲對後勤系統的打擊效率才值得一提,答案顯而易見,卡車或騾馬隊伍又沒有裝甲,對於這種無防護軟目標,火箭彈和航空炸彈就變得非常之高效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

亞美利加陸軍航空隊給聯軍補給線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公路毀壞嚴重,由卡車組成的運輸車隊幾乎寸步難行。

同樣的,拖曳火炮的卡車也動彈不得,幾乎所有公路和鄉間小路都發生了擁堵。

羅克艾蘭小鎮旁邊,四五百輛卡車和近萬名聯軍官兵滯留在這兒,軍官們焦急的叫罵著,催促工兵部隊趕快修路。

遠方的天空中出現了撲向此地的美軍飛機,少說有四五十架。

聯軍有六七架颶風戰鬥機在羅克艾蘭上空盤旋警戒,見狀,不列顛飛行員立刻駕機爬升,搶佔優勢高度。

為轟炸機護航的美軍戰鬥機也不甘示弱的應戰,一場混戰就此爆發!少頃,一隊雅克戰鬥機也急速趕來增援,這讓空戰的局面變得更加混亂。

許多美軍轟炸機拼命突防,強行飛臨目標上空投彈,今天的空戰甚至第一次出現了著火的美軍戰鬥機調轉方向朝著聯軍扎堆的卡車撞擊的情況。

入侵者兵臨城下,仗打到這個份上,亞美利加飛行員很明顯已經急眼了。

轟隆轟隆的爆炸聲此起彼伏,受到空襲的車隊和物資存放處燃起熊熊大火,黑色濃煙直入雲霄。

“我們沒時間停留在這裡,指揮部的命令是儘快趕到奧爾巴尼,強擊支隊很快就要展開對新約克的攻勢,時間就是生命!”

第33步兵師的師長彼得羅夫少將是有名的智將,這支部隊最耀眼的戰績是瓦爾蘭德戰役期間,在連續作戰打得只剩三四千人的情況下堅持作戰,擊敗了一個帝德步兵團和兩個炮兵營,繳獲三十多門105毫米榴彈炮。

進攻新約克這樣的大都市缺少不了步兵,坦克部隊雖然在野戰環境下推進速度快,但進了城那便是殺機四伏。

考慮到這個情況,彼得羅夫少將當機立斷,下令各部隊拋棄輜重和重武器,輕裝簡行,向南急行軍追隨突擊力量。

當然,這個輕裝上陣也只是相對而言,畢竟歐洲軍隊再怎麼輕裝也不至於只帶迫擊炮。

第33步兵師暫時放下了所有的122毫米榴彈炮和76.2毫米加農炮,最多隻攜帶120毫米重型迫擊炮和40毫米反坦克炮,因為這兩種火炮都可以用輕型越野車和布倫機槍車拖曳。

與聯合王國並肩作戰的好處還是不少的,不列顛人雖然精明且無恥,但是該幫忙的時候倒也大方,至少不吝嗇布倫機槍車這樣的廉價裝甲載具。

四個帝俄步兵師竭盡全力,緊跟著坦克部隊的腳步,兵鋒直指東海岸最大的幾座城市。

戰略縱深不足的問題顯露無遺,帝俄進攻部隊從邊境線出發,一路向南長驅直入,直線距離滿打滿算才兩百多公里。

這麼點距離,暫時忽略被炸得稀巴爛的補給線也不是不行,一半依靠自身攜帶的物資,一半依靠繳獲。

t-34坦克因為柴油機,無法利用繳獲的汽油,不過t-34自身續航里程就很遠,即使是很耗油的越野工況也能開260公里,更別說大部分車組成員都會給坦克帶幾個備用油桶。

一望無垠的北美大平原簡直就是為了狂飆突進而形成的天堂!

唯一制約帝俄坦克部隊飆車的不是敵人,也不是柴油,而是糟糕的傳動機構。

伊凡羅斯國產的變速箱和離合器只有一百多個摩托小時的壽命,品質很差,委託聯合王國代工的要好很多,壽命幾乎翻倍。

這就是一流工業國和二流工業國的差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