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微微一笑,捋了捋鬍鬚,慢條斯理地說道:“殿下稍安勿躁。依老臣之見,二皇子此舉,未必不是上策。“
秦承乾眉頭緊鎖:“賈公何出此言?南蠻反覆無常,如此縱容,豈非助長其囂張氣焰?“
“殿下可曾想過,“賈詡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南中地勢險惡,部族眾多。即便殺了孟獲,還會有其他人揭竿而起。二皇子與諸葛亮用的是攻心之計啊。“
秦承乾聞言,神色稍緩,但仍不放心:“可朝中大臣們.“
“殿下,“賈詡壓低聲音,“這正是您展現儲君氣度的好時機。不妨在明日朝會上,公開支援二皇子的策略。“
秦承乾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這“
賈詡意味深長地說道:“陛下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兄弟和睦。況且,若南中果然因此平定,功勞也有您一份;若不成,責任則在二皇子。“
秦承乾沉思片刻,忽然展顏:“賈公高見!“
次日朝會,果然有大臣出列彈劾秦承稷縱敵之事。就在爭論激烈之時,秦承乾站了出來。
“諸位大人,“他聲音清朗,大聲說道:“二弟在南中,親臨戰陣,最瞭解當地情勢。他與諸葛亮定下此策,必有其深意。本宮以為,應當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時間。“
大殿內頓時安靜下來。
“殿下聖明。”顧雍聽了立刻站了出來,大聲說道。
其他群臣見狀,也只能按下心中的疑慮,不再彈劾兩人。
與此同時,南中的戰事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孟獲第七次被擒後,終於心悅誠服地跪在了秦承稷面前。
“殿下仁德,孟獲願率南中部族,永世歸順大唐!“
訊息傳回長安,舉朝歡慶。秦承乾親自上書為弟弟請功,並且犒賞三軍。
遼東的秋風捲起塵土,刮過唐軍營地上空。秦壽站在臨時搭建的瞭望臺上,遠眺著北方連綿起伏的山脈。他身上的鎧甲在夕陽下泛著冷光,腰間佩劍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動。
“殿下,探馬來報,公孫康殘部已逃入高句麗境內。“周瑜快步走上瞭望臺,手中握著一卷羊皮地圖,“高句麗大貴族收留了他們,還增派人馬,意圖幫助公孫康。“
秦壽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好個伯固,竟敢收留我大唐的叛臣。“
他轉身看向周瑜,詢問道:“公瑾以為,我們該如何應對?“
周瑜展開地圖,指向鴨綠江畔,冷笑道:“高句麗倚仗地利,自以為我軍不敢越境追擊。不如出其不意,渡江直取丸都,一舉擒獲公孫康,震懾高句麗。“
秦壽目光在兩位謀士之間遊移,片刻後撫掌而笑道:“兩位的策略各有千秋。既然如此,我軍可分兵兩路,一路由子龍、文遠率領,沿江而下,牽制敵軍;主力則由我親率,直取國內城,切斷丸都與邊境聯絡。“
周瑜與荀攸對視一眼,同時拱手道:“陛下聖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