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歡

第74章 渤海高氏?

“你!”

“清河王可知洛陽周邊中軍有多少人?這些年來互相通婚、聯姻,盤根錯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坐的眾多公卿,誰家沒有幾位中軍的親朋故舊?如何嚴懲?清河王可否告,汝要殺幾多人?”

元懌對元乂的質問不屑一顧。

“治亂怎能惜命!”

“今中軍尚畏懼朝廷,即便動亂亦未敢披甲執銳,人數亦少,這才輕易平定,不嚴懲,朝廷威嚴全無,若有下次,亦能平乎!”

元乂冷笑了一聲,“清河王看來是篤定大開殺戒,中軍將士只能伸頸以待了?反正吾可不敢,本王麾下所掌禁軍不過萬餘,雖然精銳,但可控扼不了整個中軍!”

聞聽此言,元懌頓時一窒。

他瞪著元乂,咬著牙齒,過了好久,似乎是想到了什麼,竟然吐出一句驚人之語。

“這有何難!調六鎮強兵入洛……”

只是話還不等說完。

作為漢臣之首,之前一直裝死的崔光突然起身,毫不客氣的將清河王打斷,他看了清河王一眼,道:“清河王不讀書耶?豈不聞後漢董卓舊事!”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用看傻子一樣的眼神看著清河王元懌。

元懌說的這話其實也沒錯,怕控制不住中軍,不敢對中軍下重手,那把六鎮那群蠻子調來不就行了。

只是這樣一來,就產生了一個新問題。

誰來控制這群蠻子呢?元懌當然是讀書的,他聽了崔光的這話,也是面色變得煞白,一時之間,竟說不出話來。

江陽王元乂見此,臉上笑容更盛。

他道:“此番中軍之所以鬧的這般大,究其緣由,也是因為朝廷關於選格之議拖而再拖,懸而未決,令中軍士卒人人恐慌才會釀成此大禍!”

元懌知道自己已經辯論輸了,但心裡還是不服,便胡攪蠻纏道,“那依江陽王的意思是,中軍做出這般事情,目無朝廷法度,令天家威嚴掃地,不但作出任何懲罰?是不是還要嘉獎,封賞啊?”

元乂笑著搖頭,“此乃清河王之意,非是我的想法。”

“夠了!”

胡太后怒斥一聲,“此番平定中軍鬧事,江陽王居功甚偉,若是有話便直說。”

元乂這才抱拳行禮,“中軍之事,確要嚴懲,但只嚴懲為首,煽動人心者!其餘被煽動者一律無罪!”

“廣平王妃之事乃是穆勇個人所為,不能以偏概全,中軍與此事無關!”

“至於徵西將軍所言選格之事,更是無稽之談,文臣武將,皆為我大魏忠臣,怎能區別對待?一切的緣由都是因為徵西將軍上的奏議。”

“我亦痛心徵西將軍之遭遇,張公一片公心,但……如今遭遇,是他禍由自取,朝廷念起忠心,可加以體恤重賞。”

“如此這般,既能以儆效尤,亦能平復中軍躁動之心,中軍士卒也定將對陛下、太后感恩戴德,日後忠心拱衛洛京,不敢生變。”

“不知……清河王可否同意我的奏議?”

元懌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最後只能冷哼一聲,“一切都需太后與陛下定奪。”

胡太后看了元懌一眼,眼中滿是失望。

崔光等人則是看了看元乂,互相對視一眼,卻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胡太后略作思索後。

覺得元乂說的很有道理,又是自己的妹夫,自家人怎麼會害自己?

當即應允,“便按照江陽王的奏議行事吧,此次中軍鬧事,江陽王處事得當,應當嘉獎,還需遣人去廣平王府檢視,令最好的醫工為其醫治!!”

元乂此時卻再次開口。

“太后,此次還有一人立下大功!需要嘉獎!”

“中軍士卒除了衝撞徵西將軍府邸外,還有一波人圍了廣平王的別院,當時王妃就在別院內!是這名英雄護了王妃周全!保全天家顏面,自然該賞!”

“哦?”

胡太后追問,“是何人?”

“此人乃是從懷朔而來的函使,喚做莫賀咄!”

“乃是鮮卑?可有漢名?”

李崇這時候卻站了出來開口說道,“太后,此人便是之前北征蠕蠕時,迎接蠕蠕王南歸的功臣,鮮卑名喚作莫賀咄,漢名喚做高羽,乃是高家二郎!”

“此子十分驍勇,勇武之名傳遍六鎮!”

崔光也跟著開口,“似這般勇武之人,臣提議改其戶籍,他必感朝廷厚恩,再將其調入洛京,以供陛下、太后驅策!”

元乂頗為錯愕。

這倆老狐狸難道也想拉攏高羽?但……

胡太后眯了眯眼,她心裡似乎是想起了什麼,不動聲色發問,“姓高?可是渤海高氏?”

“是!”

崔光聽聞此言,心裡咯噔了一下,他忘記了一件十分緊要的事,但太后已然發問,他不能不答,只好硬著頭皮道,“其祖上乃是東阿侯,後因獲罪被流放懷朔。”

胡太后卻彷彿應激了一般。

面色猙獰的一口回絕!“此事絕無可能!”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