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晴幾乎日日都泡在工地上,親自監工,與工匠們商討每一個細節。她身著利落的布裙,頭上簡單地束著髮髻,臉上雖然沾染了些許灰塵,但那雙眼睛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明亮。
這樣的動靜,自然引來了周遭的議論。
起初只是好奇的探看,漸漸地,便有了些不那麼友好的聲音。
“哼,還真當自己是點石成金的仙女了?那破院子陰氣森森的,我看她怎麼改成神仙洞府!”一個路過的婦人,對著緊閉的院門撇了撇嘴,語氣中滿是譏誚。
旁邊另一個閒漢立刻接話:“可不是麼!聽說還要搞什麼小橋流水,雲霧繚繞,當自己是皇上修園子呢?我看她是錢多燒的,不出三個月,保管她哭著喊著把這燙手山芋扔了!”
這些話語,偶爾會飄進蘇晚晴的耳朵裡。她只是淡淡一笑,置之不理。心中的藍圖早已清晰,外界的質疑,不過是她前進路上的小小塵埃。
她知道,自己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必然會面對更多的審視和挑戰。但她蘇晚晴,什麼時候怕過?
晚晴樓的“桃源仙蹤”,不是一句空話,它將是她在京城立足的又一根堅實支柱,一個足以讓所有人驚歎的奇蹟。
夜深人靜時,蘇晚晴會獨自來到工地,看著在月光下初具雛形的亭臺骨架,感受著空氣中瀰漫的泥土與木料的混合氣息。
她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系統,材料的配比,機關的簡易圖紙,都確認無誤了嗎?”
“叮!‘桃源仙蹤’施工方案已最佳化,確保在現有條件下達到最佳效果。”
有了系統的輔助,許多看似複雜的設計,都能找到巧妙的實現方法。
緊張而有序的裝修,在百花巷深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每一塊磚石的堆砌,每一根木料的打磨,都承載著蘇晚晴的野心與夢想。
她要讓這“桃源仙蹤”,成為京城中最耀眼的存在。
新店如火如荼的施工過程中,蘇婉晴加緊開業前額定預熱
在製作精美的“引仙柬”悄然出現在京中一些雅士名流的案頭,以及“晚晴集”那些貴女們的手中。
柬帖用的是上好的素色宣紙,邊緣以淡金色絲線繡著幾縷流雲,正面僅有“桃源尋仙,靜候佳音”八個飄逸的篆字,落款是一個小巧的桃花印記,並無明確的商號名稱,也未提及具體事宜,只在末尾標註了一個日期——十五日後。
“這什麼‘引仙柬’?神神叨叨的,誰家送來的?”一位收到柬帖的公子哥兒奇道。
“還能有誰,聽說是百花巷那家,就是蘇晚晴折騰的那個‘仙境’,怕不是想學東施效顰,故弄玄虛罷了!”另一人嗤笑一聲,語氣中滿是不屑。
“就是,一個茶樓而已,還‘尋仙’?我看她是想錢想瘋了!”立刻有人附和,引來一陣鬨笑。
蘇晚晴聽到這些反饋,只是微微一笑。她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好奇、猜測,乃至質疑。這些情緒,都是發酵口碑的絕佳養料。
她隨即又讓春桃放出些許風聲,只說百花巷深處,確有一處“世外桃源”即將現世,內有瓊樓玉宇,仙樂飄飄,能品嚐到世間罕有的“仙露瓊漿”與“仙界點心”。這些描述半真半假,虛無縹緲,卻精準地撓中了人們的獵奇心理。
“系統,分析一下目前‘引仙柬’和傳聞的市場反饋熱度。”蘇晚晴在心中問道。
“叮!‘市場情緒監測’模組分析:引仙柬及相關傳聞已在目標群體中引發初步討論,好奇度佔比45%,質疑度35%,期待度20%。建議宿主適時釋放更多引導性資訊,強化‘神秘感’與‘稀缺性’。”
“你們說,這‘桃源仙蹤’到底是個什麼名堂?”“牛乳芳鄰會”的貴女們再次聚首時,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此處。
“管它什麼名堂,那蘇掌櫃的心思,向來是出人意料的。我倒是有些好奇,她這次又能玩出什麼花樣來。”一位平日裡與蘇晚晴交好的王小姐,眼中閃爍著期待。
李家小姐則撇了撇嘴:“我看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等開張了,就知道是不是虛張聲勢了。百花巷那種地方,能有什麼真正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