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娘子稱我為陛下!

第48章 《王眾迫走》 《倉皇北顧》

【及時反應過來的王守義馳馬上前,斬殺了不斷往後撤退的潰軍,原本往後退的敗軍看到這種情形,大多是回到了自己原先的陣線戮力死戰。】

【可是玄甲騎早已是殺紅了眼,這些敗軍大多都是步卒,在騎兵馬踏連營的狀態下,其實毫無阻力。】

【不過王守義畢竟是坐鎮南方的統帥,在初期遭遇到了極強的衝擊後,他排程軍隊,也是極快時間將玄甲騎包圍在軍陣之中。】

【規模龐大的大宋部眾把楚世昭這支驍勇的玄甲騎圍起來,圍了數重。】

【而畢竟人數眾多,玄甲騎再英勇,也很難做到消滅數目眾多計程車卒,他們此戰更多的是打擊對方計程車氣。】

【但是,玄甲騎的甲冑質量太好,整個突襲的騎兵,又是上好的涼州馬,這些幾乎是血海殺出來的涼州人,不僅沒有感到疲倦,反而越殺越感到暢快淋漓。】

【殺一人,為白銀百兩。】

【而這些步卒,對於騎兵本身就沒有什麼反抗能力,衝殺數個回合,就能讓玄甲騎收穫頗豐的戰果。】

【這讓玄甲騎完全不知疲倦。】

【戰場上幾乎形成了玄甲騎四處肆虐的格局,只要沒有單獨落單的情況,完全是一面倒的情勢。】

【這不像是大宋之師包圍玄甲騎,更像是大宋步卒被玄甲騎所籠罩。】

【於是周書稱——《宋,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宋軍潰之。》】

【王眾迫走,敗退廬州。】

【貞平三年一月十四日,在王守義敗退廬州後,楚世昭威震廬江郡,整個廬州在楚世昭玄甲騎取得戰果後,因軍心穩定而守則必固。】

【王守義面對此役潰敗,倉惶北顧,徒增哀嘆。】

【而長安朝廷面對楚世昭取得的戰果極為驚懼,力感楚世昭的作為已是封無可封,在商議中,為穩固局勢,只好封楚世昭為天府上將,位居三公、一字王之上,當今天子之下。】

楚世昭面對這一次近乎復刻張遼逍遙津之戰的發揮,其實也已經是冷汗涔涔。

很大程度上,楚世昭敢這樣拼一波,也是被逼出來的。

他這邊必須要和王守義正面剛一波,不剛,硬耗著,楚世昭就是前後為難的局勢。

後邊有長安朝廷的壓力,前面有王守義大軍壓境的壓力。

想緩解,只能解一邊,要麼是解長安朝廷的,要麼是解王守義的大軍壓境。

解長安朝廷的壓力,就是放任自己的基本盤被王守義打。

楚世昭主要的幾個地盤,都是緩衝點。

就是楚世昭幹碎了長安朝廷,那他基本盤沒了,又怎麼自保呢?於是,楚世昭能判斷出來的情況,就是他必須頂住王守義的這一波。

而且,他還要防住長安朝廷可能存在的‘背刺’行為。

幽州,也就是范陽那一塊地盤的兵力不能動,那邊是要防邊塞的異族。

涼州那一塊要節制長安朝廷的背刺。

桓盛也不可能從那麼大老遠運兵過來。

主要的幾個地方,實際上楚世昭都不能進行排程兵力,而且機動性很慢,能立刻趕到戰場的只有玄甲騎。

關鍵字——廬州、騎兵、人少打人多。

廬州所在的地方,又名合肥。

楚世昭能用的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騎兵。

人少打人多,剛好對面湊了十萬大軍。

幹還是不幹。

楚世昭幹了。

即便是輸了,到時候載入一下模擬推演的記憶,這一場戰役的過程,甚至是指揮流程以及各方面的部署過程,都能給楚世昭帶來提升。

為什麼皇帝不好當。

因為這些皇帝都是第一次當皇帝,不知道怎麼當好這個皇帝。

楚世昭不一樣,只要有【大帝成長計劃】提供的模擬記憶,他就不可能是第一次當皇帝。

輸了,楚世昭都能得到模擬記憶,那還怕啥,直接跟他爆了。

但,楚世昭也不能隨隨便便做出決策,因為這和張遼打孫權,還是有區別的。

他選擇防守反擊,先用據守的態度,欺騙對方,再消磨對方計程車氣,隨後藉助玄甲騎的強度,以及一堆數值提上去計程車氣,跟對方打個正面。

又是騎兵打步兵的兵種優勢。

算是各方面作戰,儘可能讓自己取得正面優勢就去提高。

把所有正面能提高的優勢都提高了,楚世昭就打出野人一拳。

一拳給王守義幹暈。

看著一連串什麼——【御駕親征】、【高祖遺風】、【十倍軍餉】、【訓練有素】等等buff迭上去,接近於90點士氣的玄甲騎。

楚世昭有點懷疑,他這麼練出來的這支騎兵,是否在大周王朝過於超模了。

事實證明,這何止是超模。

簡直是快給人打暈了。

打到——《王眾迫走》、《倉皇北顧》了都。

人張遼打孫權,好歹還要突圍出去,只是殺殺孫權的銳氣,讓他敗退,別繼續打合肥了。

楚世昭跟瘋了一樣,給玄甲騎狂迭士氣,還拿軍餉犒勞部隊,殺一個給白銀百兩,直接給玄甲騎打雞血了。

二千打十萬,差點打出反包圍,反圍剿。

你這種戰績,放魔法晉書裡都有些科幻的。

但仔細看看,裡面的要素齊全,又好像是能接受的。

然而楚世昭覺得他能接受,不是很出乎意料,畢竟張遼也幹了。

桓奕就完全是呆了。

李鳳寧也呆住了。

在宮裡當女官,還在不斷給太后王從徽出謀劃策的陰媚鈺也呆住了。

這場面,誰見過啊?

兩千真能打贏十萬啊?是這個世界太瘋狂了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