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治安疏》的特點,隨之也給楚世昭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
一旦做出違背《治安疏》初衷的事情,楚世昭丟失的民心也是額外增幅兩成的。
換而言之,如果當時楚世昭選擇對王睿貞的案子置之不理,或者靜觀其變,《治安疏》有多剛,楚世昭崩掉的聲望和民心就有多少。
這玩意是雙刃劍。
用不好就會被反噬。
萬幸的是,楚世昭沒有權衡利弊。
他該怎麼行事就怎麼行事,沒有因為幫襯了別人能換得好處就利慾薰心,背棄本意。
而且,民心高,在初始階段是肉眼可見的好處多。
如果自己就是起義軍的話,可能效果還要翻倍。
畢竟民心起來了,募兵方便,士氣較高,可以遏制百姓起義事件,地方民心越高,起義事件就越容易安撫下來,也越容易煽動群眾。
那楚世昭思路就更清晰了。
辦他!
他兩次成功的案例,一次是就藩靠著晉陽李氏起來的,一次是就藩,其實也吃了桓氏的資源,差不多也算是靠著豪強發家的。
這次模擬推演,為什麼不試試寒門甚至於平民百姓的路子。
後者要是成功了的話,這可比前兩次帶來的變革和影響力要更深遠,對國家的益處更明顯。
【永晉二十九年八月,你逾越了高海的許可權,允許農民檢舉鄉官的不法行為,勒令鄉官退還侵奪的民田,同時要求高海認真平反冤狀。】
【而你也是暗中調查王睿貞的案子。】
【隨後你驚訝地發現,王睿貞的田地大多都是鄉里透過‘投獻’的方式以逃稅避稅。】
【因為民戶們了投靠仕宦大族,改換姓氏,成為後者名義上的‘家人’甚至是僕從,因此就能避開朝廷在徭役上的徵派,當然,這樣的做法,他們則是要向王睿貞交租。】
【這樣的行為雖然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卻沒有實際證明王睿貞有侵害百姓之疑,這也就是為什麼王睿貞膽敢尋求楚世煦站隊,且楚世煦也願意包庇對方的原因。】
【而如此行徑,不管是王睿貞,還是那些投機取巧的民戶,都是從中獲益的,但卻損害了那些安分守己,又無法逃避賦役的普通民眾,因為這樣的做法,會轉嫁賦役的負擔給予那些老實本分的農戶。】
【同時也讓朝廷蒙受了鉅額的損失,永晉帝顯然是知道內情,但是他想要你合情合法地去查辦。】
【你繼續嚴查下去,卻驚訝地發現王家人貪得無厭,除開那些‘投獻’的土地之外,你意外查到王睿貞的兩個兒子,利用災年大難的時候,放貸給那些無以為繼的百姓,而來年豐收的時候,這些放出去的貸要收回來的賬目早已翻倍。】
【百姓們大多都是能過一天就過一天的態度,並不知道其中門道,等到發覺問題的時候,名下的田地早被強徵而走。】
【如此眾多的田地,也不可能僅僅靠著‘投獻’就能輕易取之,而恣行鄉里的王家人,更是在當地建了一處豪華的私宅,魚肉鄉野。】
【可是,你觸目驚心地發現,在江南地帶,這樣行事的仕宦大族何止一家,這也不難怪南方起事如此洶湧激烈。】
【於是你立刻選擇了最快的手段,命令松江王氏人歸還那些非法所得的田地。】
【王氏人不敢與晉王相抗,只得將那些田地歸還給了百姓,但是卻堅決不願意將那些‘投獻’的土地歸還出去。】
【不久,便有吏部給事中的江南籍言官黃令彈劾楚世昭——‘庇護刁民,魚肉鄉紳,沽名亂政’。】
【而江南之地,遍地都有這樣土地投獻的情況,尤其是江南這邊計程車族和豪強關係錯根盤結,關係親密,楚世昭的行為無疑是傷害了他們的利益。】
【這讓大量的南方士族發起了對晉王楚世昭的彈劾。】
【在罄竹難書的彈劾下,永晉帝萬分震怒,遣你立刻回京,不得繼續滯留南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