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年輕人鍛造結束。
一塊由他精心鍛造的金屬片,便呈現在吳文手中。
凝視著眼前之物,吳文陷入了沉思。
他手中這塊金屬片,獨特的內部結構不僅賦予了它非凡的效能,更構成了一種特殊的能量回路。
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宛如一個粗糙的晶片。
若讓吳文親自制作,以他的能力,自然能輕鬆完成。
然而,鍛造出這塊金屬片的,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
儘管這鍛造過程是在虛擬空間中完成的,但所運用的技術,卻是普通人也能施展的。
這種“震盪鍛造法”的出現。
瞬間讓吳文萌生了新的想法。
文明發展的根基在於製造。
按照常規方法。
若想在金屬塊中改變其粒子結構,形成特殊的屬性和能量回路,必須依賴先進的科技技術和完整的工業體系。
但“震盪鍛造法”卻彷彿是更高文明階段才能孕育出的技術。
它讓人們在沒有完整工業體系的情況下,僅憑個人之力,就能製造出超越當前文明水平的產物。
這無疑是跨越文明階級的技術!
如此一來。
對於大唐的改革推動,便無需再按部就班。
就在這時。
虛擬空間中,一個鍛造臺出現在吳文面前。
他拿起鍛造錘,對準一塊加熱好的鐵塊,開始不斷地捶打。
在這個過程中。
吳文沒有動用任何其他能力,僅憑單純的力量和技術,對鐵塊進行鍛造。
震盪鍛造法!
吳文模仿著剛剛那年輕人的鍛造方法,開始操作。
面前的鐵塊在他的捶打下,內部結構逐漸發生變化。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那年輕人的震盪鍛造法在吳文手中慢慢發生了改變。
因為在吳文看來,他所學的震盪鍛造法肯定還有更高深的部分,或者自己所學的本身就是不完整的。
於是,在吳文的推演之下,這震盪鍛造法逐漸在他的手中得到補充和完善。
首先,是發力技巧的改進。
普通人用鍛造錘擊打鐵塊的力量有限,若想讓鐵塊內部微觀層次發生深度的改變,就需要更強的力量進行捶打。
因此,需要一種能夠對自身力量進行增幅的發力技巧。
而最簡單的力量增幅發力技巧便是旋轉。
從某種意義上講,只要身體能夠承受得住,讓旋轉的速度越來越快,力量幾乎就能實現無上限的提升。
當然,這種透過簡單旋轉而進行的力量增幅爆發,屬於一次性發力。
而鍛造鐵塊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
所以,在旋轉的基礎上,還需要繼續增加技巧。
只見吳文手提鍛造錘,穩步紮好馬步,腰馬合一,上身扭曲,然後恢復原狀,帶動手上的鍛造錘旋轉一圈。
憑藉旋轉帶來的爆發力,吳文一錘重重地錘打在鐵塊上。
力是相互的。
鍛造錘與鐵塊發生碰撞,形成反震。
吳文藉助從鍛造錘上傳來的反震力,讓自己的身體在原地快速旋轉起來。
這是一個卸力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借力旋轉蓄力的過程。
在原地旋轉了一圈後,吳文再次重重一錘錘打在鐵塊上。
雖然這次吳文同樣只旋轉了一圈,但他這一錘擊打在鐵塊上的力道,卻比剛剛第一錘擊打在鐵塊上的力道進行了翻倍。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吳文在最初旋轉的時候,藉助了反震過來的力量,讓自身旋轉的初速度就比第一錘快。
因此,第二錘所爆發出來的力量,比第一錘的力量進行了翻倍。
鍛造錘和鐵塊再次發生劇烈的碰撞,捶打的力量變大了,這一次也就形成了更大的反震。
吳文藉助這更強大的反震力,使自己自身旋轉的初速度再次提升,然後揮擊出第三錘。
這第三錘的力道,比之前的第二錘又再次翻了四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