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從當醫生開始的火紅年代

第465章 偉大的變革和‘未來醫藥業革命’

想到這裡,他渾身就充滿了幹勁,恨不得馬上就能出成果。臨近中午。

就在劉樹偉和雷澤領著團隊裡的同志準備去食堂吃飯的時候,王孟德從外邊走了進來。

“王所長。”

“王所長。”

幾十個人看到他進來了,都連忙站起身來打起了招呼。

同時,每一個人臉上,都浮現出開心的神色。

《自然》期刊上的那三篇論文所有人都看到了。

雷澤團隊的同志,都是心裡激動不已,他們的名字,全部都出現在論文的作者那裡,一個都沒落下。

而且最低的都是二作,甚至還有幾個是一作。

這種榮譽,對大家的作用可是非常的大。

以後面對同齡的競爭者,他們都會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而劉樹偉團隊裡的同志,他們雖然沒有趕上這一次的機會,但已經得知了,這一次的研究專案,也有很大的機率可以發表論文。

根據以往的慣例,到時候還怕沒有好處麼。

所以,眾人心裡都是一片火熱。

“呵呵,大夥都在,那我就簡單的說幾句。”

王孟德掃視了一眼所有人,然後先讓大家坐下,才繼續說道:“首先感謝同志們這段時間的辛勤努力,才讓專案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為了表示鼓勵,我從廣安門醫院那邊,調來了幾千斤的肉食,還有數千瓶罐頭,幾萬斤的麵粉和大米,以及三千斤的菜油。

到時候研究所食堂裡,會給大夥兒加餐,補充一下營養,還有一部分就平均分到單位裡的每一個人頭上。”

聽說有這麼多的好東西,雷澤團隊裡的人都驚住了。

他們還是第一次經歷過這種事情。

剛才王孟德說的那些物資,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麼多足夠一個上百人的單位吃上好多天的了。

而且還都是有錢都買不到的物資。

雖然基因組計劃研究所目前有幾百個職工,但平均下來,每個人也能分到不少。

這些東西拿回家,不說親朋好友了,就是鄰居面前,也都非常有面子。

家裡的家人,生活水平也能得到一些改善。

而劉樹偉帶過來的那幾個人,則是習以為常了。

他們在京城基因研究所的時候,王孟德就經常帶著物資過去。

每年都有好幾次,所以都見怪不怪了。

不過他們依舊和其他人一起開心的歡呼道:“謝謝王所長,王所長萬歲!”

有了實惠,大家計程車氣更加的高漲了。

所有人都暗自下決心,準備從今天開始,更加的努力工作。

“同志們,大家應該都知道了,這一次團隊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到了《自然》期刊上。

但那是一半的論文,還有三篇,我準備等一兩個月再送過去。

一來讓國際上的各大科研機構和行業專家們好好的消化一下,省的一下子得到太多,撐著了。

二來也是讓咱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繼續完成下一步的工作,給持續領先打下基礎。”

等大家情緒安穩了下來,王孟德繼續說道:

“對了,還有一個事情,那就是你們現在研究的專案,等成果出來了,也要發表論文。

到時候所有人的名字都會出現在上邊,我在這裡保證,最少也會是二作。”

他這是在給團隊裡的人吃定心丸。

畢竟這群人裡,有的已經獲利,有的還什麼都沒有。

如果不提前說,恐怕時間長了,容易出問題。

果然。

他剛公佈完,本來安靜的辦公室裡,又發出了一陣陣的歡呼聲。

情緒越發的高漲。

沒辦法,誰也不會嫌棄榮譽多。

既然還有機會,自然都想著把握住。

美利堅國。

一家世界頂級財團下屬的研究所裡。

卡梅隆正吐沫四濺的吩咐著科研人員:“先生們,女士們,老闆下達了任務。

你們也都看到了《自然》期刊最新一期的內容,最前面孟德.王先生的三篇論文,可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成就。

上邊已經給未來的研究指明瞭方向,所以,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在此基礎上,取得一定的成果。”

他的老闆,可是賣藥起家的。

在全世界都是鼎鼎有名的藥業集團。

當然,現在財團裡的生意,已經遍佈各行各業了。

但醫藥依舊是核心業務。

而王孟德的三篇論文,涉及了細胞吞噬功能,這要是研究透了,對於醫藥行業來說,完全是一場‘醫藥業革命’。

誰要是能取得領先,那以後在這個行業裡,就是處在霸主地位了。

所以。

財團的當家人,才會迫不及待的親自下達了命令。

讓所屬的研究所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搶先出一些成果。

“卡梅隆先生,我們這兩天也在研究論文內容,發現這三篇論文講述的技術確實很厲害,但並不完整。

如果光靠這個去摸索,肯定會費很大的功夫,所以,我建議最好是可以得到後半部分的內容。

這樣一來,有了完整的參照,我們的研究進展,就會提高無數倍。”

技術專家克里斯皺著眉頭提出了一個要求。

他研究這門學科已經有十幾年了,算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國際上也是非常的有名氣。

是這家研究所花費重金,才聘請過來作為技術長的。

“這個可不容易,所有人都知道這三篇論文只是前半部分,後半部分肯定在孟德.王的手裡。

但他可是華國人,不是美利堅國所能影響到的地方,我可不敢打包票。”

卡梅隆也皺起了眉頭。

他也算是一名技術專家了,自然明白,有了參照的話,研究進度將會是跨越式的。

但想要拿到王孟德的研究成果,可比見到美利堅大統領還要難得多。

“卡梅隆先生,咱們去拿肯定不行,但如果是《自然》期刊他們去跟王孟德接觸,那可就簡單多了。”

克里斯眼珠一轉,便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對呀,《自然》期刊有正當的理由,而且希望還很大。

咱們美利堅國對於英吉利國的影響可是非常的大,‘情同父子’一樣。”

卡梅隆聽了這話,頓時就高興的說道。

果然,還是知識分子的鬼點子多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