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日尼基體育場。
氣氛已經進入高潮。
雖然之前蘇神都在領先。
任何一屆大賽。
他面對博爾特,幾乎都是這個態勢。
但是。
領先也分領先多少。
領先也分三六九等。
領先也分領先一點,領先兩點,領先三點。
從07年大阪世錦賽和博爾特第一次對上。
到08年的鳥巢。
到09年的柏林。
到12年的倫敦。
再到今年的莫斯科。
除了11年在大邱。
蘇神已經和博爾特在大賽上撞上了5次。
說句實話,短跑運動員的職業壽命一般來說是很短的,以前即便是歐美人也是一樣,更不要說田徑生命更短的亞洲選手。
在這個層面。
只能說和博爾特。
早就是宿敵。
早就已經幹了起來。
只是以前兩個人的實力差距比較大。
大家沒有這種感覺罷了。
但並不意味著這兩人對上的時間很短。
甚至可以說,即便是劉易斯和他的對手。
沒有任何一個。
達到5次大賽。
而蘇神和博爾特要不是11年博爾特被上帝擲骰子,他們就有6次大賽,直接碰面。
當然你也可以把博爾特11年算上,畢竟他是站在了起跑線的,那他自己要把自己罰出去,這怪不了別人。
如果把這一次也算上,那就是足足6次。
其中。
除了07年,兩人差不多。
算是平手。
08年09年蘇神告負。
但其實在大邱。
蘇神就已經是做到了世錦賽冠軍已經贏了一次,不管你覺得這一次是不是撿漏。
那比賽既然有罰出場,你要被罰出去,那隻能怪你自己。
又沒有人強迫你罰出場。
那這樣的情況下。
再加上去年的奧運會冠軍。
其實蘇神在百米的個人榮譽上。
已經不知不覺和博爾特持平。
那如果再加上這一枚金牌。
博爾特就在大賽的個人榮譽上。
少了一枚金牌。
你當然可以說他擁有的金牌數比蘇神還是要多不少,畢竟他的200米也無解。
但是如果你把範圍只劃分到100米呢。
從整個田徑榮譽上來說,你可以說博爾特榮譽現在更高,100米和100米綜合實力更強。
還是那句話。
但如果你只劃分100米呢。
是不是情況就變了呢?
的確變了。
只要蘇神拿下這一枚金牌。
不管你承不承認11年是不是蘇神擊敗了博爾特,他們都起碼處於持平狀態。
而且11年那枚金牌可是實打實記在了蘇神的榮譽欄。
那麼蘇神在100米大賽裡面金牌數。
其實就已經超過了博爾特。
這個問題恐怕沒有幾個人想過。
但只要這一枚金牌拿下。
那這個壯舉就算是完成了。
他就即將反殺博爾特。
起碼榮譽上在百米賽道。
反殺博爾特。
這才是博爾特這個賽季,冬訓的時候如此的認真和自律。
如此努力的核心層。
因為米爾斯跟他說的很清楚了。
如果你這個地方再輸。
那你就真的。
不如人家了。
實打實的不如人家。
榮譽上已經被超了。
所以這一把。
你必須認真面對。
不然不管是你的名氣榮譽地位金錢。
全都會受到核心的動搖。
博爾特的確算是田徑界的張伯倫。
比較容易散漫,比較容易沒有鬥志。
可這也是有原因的呀。
因為沒有人可以威脅到他這一點啊。
如果有人威脅到了。
還是全面的威脅。
你覺得博爾特真的還那麼坐得住?
真的一點都不反抗嗎?
不存在。
人的反應會根據自己的處境發生變化。
現在的博爾特就是這樣。
他已經被蘇神逼到了一個角落。
不管承不承認。
這場比賽。
他比蘇神更加輸不起。
尤其是今年丟掉了世界紀錄。
去年奧運會正面對決被絕殺。
這兩個大專案失利。
別管你其餘的比賽,這個賽季能贏多少?
這才是絕大部分印象流的關鍵技一點。
有很多人都說印象流印象流顯得印象流好像沒卵用,但其實對於你的商業價值來講……
不好意思,印象流才是王道。
因為沒有多少人會去記得你具體那些非大賽做到了哪些成績對決的資料怎麼樣。
大家的腦子裡只會記得印象最深刻的場面。
尤其是大場面。
你在這個上面都落敗了。
即便是你的粉絲和別人說,其實你贏的更多。
也沒有什麼用,不會改變整個印象。
因為整個社會群體的影響,不會深究到那麼細的程度。
再者說,人家要是來一句,你既然這麼牛,你大賽為什麼說你為什麼世界紀錄沒有了呀?
就很容易讓對方說不出話。
啞口無言。
所以印象流才是一個人的知名度體現,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是印象流,不是自己專業,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都只會做到一目十行。
一覽而過。
能留下印象的那些場面。
都是真正的名場面。
因為人的腦子裡面對於不感興趣的事情。
永遠不會給你那麼多記憶體去記憶。
你的知名度更高,你的印象流群體就更多。
這一點,各大企業和廠商恐怕比運動員以及專業團隊更早明白。
要不然奧運冠軍就不會這麼值錢。
你只要亮出這個身份比你說什麼,我其實比他戰績好的多,有力100倍。
那到了這個份上。
博爾特沒得選。
他可能自己都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還在巔峰狀態就會進入沒得選的境況。
確實是很難受。
但看著前面這個紅色的身影。
博爾特已經是整個人都……
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迫切心態。
這種心態可能只有08年之前他才有。
那個時候他還是玻璃人博爾特。
那個時候還沒有任何人看好他。
這種心態已經很久沒有過了。
現在有了。
博爾特自己在這瞬間都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戰意當中。
與髖部旋轉及步頻步長的協同效應!
後蹬末期的髖部預旋狀態!
蹬地反作用力與旋轉力矩的耦合!
本意是用後蹬姿勢對髖關節旋轉的前置最佳化。
這樣可以減少代償性動作能耗。
因為骨盆活動區域擴充套件使髖關節無需透過額外的側向擺動來完成蹬地。
這樣可以每步節省1.2j的代償能耗。
這麼做是為了骨盆活動限制減少對能量效率的提升。
只要做好了,米爾斯的意思是——這個時候博爾特骨盆活動限制減少後,髖-膝-踝的力鏈斷裂時間就可以從0.008秒縮短至0.003秒。
確保肌肉收縮能量持續轉化為推進力。
避免因動作中斷導致的功率輸出波動。
功率標準差從±50w降至±30w。
也就是力鏈連續性的保持。
米爾斯設計的這一套就是想要讓博爾特的後蹬姿勢透過最佳化力線傳導、強化肌肉協同,精準控制髖部位移軌跡。
藉助膝關節超伸展、肌肉彈性調節等機制,減少骨盆活動的機械約束。
最終實現“穩定位移-擴大活動範圍-提升能量效率”的協同效應。
成為其途中跑技術優勢的重要支撐。
想法是很好,也不能說沒有效果,其實效果也是很可以的,畢竟在他這個高度上已經到了這個水準,你任何一個能讓自己前進的設計,任何一個能讓自己產生正面效果的調整,那都是極佳極珍貴的改動。
畢竟他這不是什麼健將級。
他這已經是到了眼下公認的閃電級。
這個級別是因為蘇神和博爾特都開啟了9秒50,所以開始被大家自發說的一個新級別,不然的話不太好概括他們超越其餘人的水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