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者,但元嬰期

第102章 地月飛船

危機紀元20年

近地軌道中國太空城(原中國空間站)

二號太空船塢‘錨點’實驗港附近。

人類的第一艘‘衛星級’太空飛船即將完成第一次試飛任務。與‘恆星級’、‘行星級’等級別命名規則類似,‘衛星級’飛船顧名思義可以在地月軌道這40萬公里的範圍內自由航行。

也就是說,這是一艘地月飛船。

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人類的第一艘太空飛船,儘管它的大小隻有一艘驅逐艦左右,且沒有配備任何武器系統,但它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它標誌著人類自由航行宇宙的開始。

“崑崙一號”地月飛船的動力核心是初代可控核聚變引擎,裝備了兩套推進系統,分別是尚不成熟的無工質輻射推進系統和工質推進系統。

其中,前者能勉強為“崑崙一號”提供在太空航行的微弱動力,其最高航速不超過80公里每秒,由於輻射推力微弱,其加速和減速狀態都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把控。

而船上搭載的第二套推進系統則是傳統的工質推進系統——得益於老航天死去,該工質推進系統只是作為飛船的備用動力和在月球表面起降時的輔助動力而存在,而不是成為飛船的主要動力手段。

事實上,在“崑崙一號”這艘驗證性飛船上,人們發現工質推進的飛船在太空航行時受到的限制極大,純工質飛船在無補給的情況下,連飛到木星軌道都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無工質輻射驅動引擎雖然困難,但總歸是在人類科學界破釜沉舟的決心下搞出來了。

“老實講,我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乘坐上人類的太空飛船。”常偉思乘坐在“崑崙一號”中,看著越發遠去的月球感慨。

在剛剛,“崑崙一號”完成了一次繞月航行,現在正在向太空港口返航。

飛船上還有別人,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物理學家。

“首長,這只是人類走向太空的第一步。”丁儀笑著說。

從危機紀元元年開始,丁儀與常偉思就因為科學邊界認識了,如今也算是一對老友了。

“明年我就退役了,雖然很想看見人類的第二步,但這大機率不可能了。”已經62歲的常偉思頭髮有些斑白,不過看起來精氣神很足。

“您再幹十年也不是問題。”

“算了,留給後來者吧,能坐上第一艘宇宙飛船,於我而言就已經沒有什麼缺憾了。”

“常將軍沒有考慮過冬眠嗎?去看看未來。”一個熟悉的聲音說。

常偉思,丁儀同時轉頭,連帶著‘崑崙一號’地月飛船上的其他乘客也轉過頭來,他們看見了羅清。

在近地軌道一直有一個規則怪談般的傳說:

——羅清會隨機重新整理在任何一艘太空飛行器中。

現在來看,看來傳說是真的。

“呀,面壁者,你不是去討伐三體人去了嗎?回來了?”丁儀打趣。

羅清老臉一紅,不過他倒是不至於因為這點玩笑話就惱羞成怒。

“咳,面壁者希恩斯你知道吧,他那個裝置有點邪門,類似於精神控制的東西,我當時為了配合實驗,主動讓裝置起了作用,然後……然後我就飛走了。”

羅清來的時候給自己找了很多挽尊的藉口,但事到臨頭,還是索性坦坦蕩蕩,實話實說。

怎麼說丁儀也是羅清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

常偉思與丁儀不同,他簡單向羅清敬了個禮,隨後邀他坐在旁邊的位置,倒也不用系安全帶。

——和空天飛機不同,進入定速巡航狀態的太空飛船是人類歷史上最平穩的交通工具,沒有之一。

“羅教授,許久不見,我聽美國那邊的太空軍同僚說,您三天前飛到了木星?”

“是這樣,當時腦子抽筋了。”羅清坦然承認。

“pdc方面尚沒有公佈這個事情,民眾還不知情。但木星距離這有多遠我知道,我大概能算出來,您的速度是不是已經達到了……”

“1%光速。”羅清承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