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沒人,只有幾棵樹稀疏地立著,遠遠的有幾戶人家正在生火做晚飯,幾道炊煙一起竄出,都是碧青的,也都是直的,彷彿天地間豎著幾支粗大的筆,在暮色中書寫著亙古的寂寞。
那幾道碧青直上的炊煙,都有著柴火的氣息,也都有著飯菜的香氣。只不知那幾戶人家是否有遊子遠在他鄉?是否有遊子在外求學或營生?若有,這幾道炊煙便也是歸家的路標,與晚霞交織成了鄉愁。
兩艘大船靜靜地泊在岸邊。
姜念負手立於甲板上,凝望著岸邊的景色,暫時忘卻了長途跋涉的疲憊與枯燥,感受到的是寧靜與溫暖。
他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了自己的前世,飄回到了自己出生長大的那個村莊,彷彿聽到了祖母在暮色中呼喚他回家吃晚飯的聲音……
然而,他已遠離了那個故鄉,不是空間上的遠離,而是時空上的遠離,那個故鄉真真是遙不可及了!他已身在這個異時空的紅樓世界,且已快速融入了其中。
但那個故鄉,將會始終存於他的心中,是他心底的一片淨土,也是他靈魂的一種寄託。
“大爺,這岸上的景色真美,我瞧著倒是比那日咱們在江寧秦淮河上見到的景色還美呢。”
侍立在姜念身後的香菱,情不自禁發出了讚歎。
姜念突然念出了一句詩:“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香菱疑惑:“大爺是在唸詩麼?”
姜念點了點頭:“這句詩很符合眼前的景色。”
香菱嫣然一笑:“大爺可否再念一遍?我仔細聽聽。”
姜念又唸了一遍:“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香菱仔細聽著,眼中閃出思索的光芒,奈何,她仔細品味後,卻是抿了抿雙唇,尷尬地說道:“我識字不多,讀詩更少,倒是不解這句詩的妙處。”
姜念簡單解釋道:“這句詩是在說,夕陽西下時,河邊的渡口餘暉未盡,村莊裡升起了炊煙,妙在‘餘’字和‘上’字。”
香菱又尷尬地說道:“我不解這二字有何妙處,不過大爺說妙,那一定就是妙的了。”
姜念微微一笑:“往後你多讀書識字,保不定將來還能自己作詩。”
香菱眼睛一亮,欣喜地“嗯”了一聲。
雖說她是丫鬟,但她的念大爺卻鼓勵她多讀書識字,她的母親封氏文化不低,學識不淺,正可以好好教導她。
“大爺竟說我將來能作詩?若如此,那可就太好了。”
這一刻,香菱的心中彷彿點亮了一盞明燈……
姜唸的出現,讓薛家比原著時間線提早進京了,薛家動身進京前,泰順帝還沒頒佈備選才人、讚賞的旨意,薛家進京的目的主要就不是這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