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的點子,放在後世,叫做地方保護主義。
這時節,這種理念相當先進,真不是這幫嶺南土豪能想出來的。
無商不奸,商人出身的黃巢,不僅比那幫作威作福的胡商刀子更狠,也比他們更狡詐。
見眾家主面露喜色,黃巢卻嘆息一聲:“只是眼前尚有一樁為難之處。”
潑天的利市就在眼前,連此前言辭咄咄逼人的黃海山也變得心癢難耐:“鹽帥有什麼為難之處,且說便是。”
“如果斷了泰半北來商貨,本地填上這個缺口,豈是易事?各位領地去往廣州,道路險夷如何,領內有多少精擅此道的百姓,你們心裡都有數麼?”
這話一出,才是圖窮匕見。
黃巢瞧著遲疑不決的眾家主,笑吟吟道:“由此看來,教化豈非重中之重?”
李迢倚仗強大的水師,對嶺南豪強們繞過廣州城私自行商的行為,向來飽以老拳。
黃巢雖然允諾透過地方保護,給眾豪族極大讓利,卻也絕不會開這個口子。
運輸貨物需要道路寬廣通暢,可道路通暢了,攻打眾豪族的領地也會變得容易。
而培養更多能生產絲綢、茶葉、瓷器的技術人才——別的不說,其中的技術知識,都寫在漢文書籍上。
讓請來的漢人師傅學會蠻話,再去教本地的領民相當麻煩,一些術語的轉譯,也會形成詞不達意的情況。
西方諸國千百年來學不會唐人的絲綢、茶葉、瓷器生產技術,語言不通亦是關鍵。須知當中有整套紛繁複雜的技術體系,不像造紙術,隨便抓幾個工匠就能偷師過去。
放開一部分領民學習漢言漢字,眾豪族才能從這場財富遊戲中獲得更大利益。
他們亦將一代代地逐漸失去割據的資本,最後從上至下變得與漢人全然無異。
黃巢雖然飽讀詩書,底子裡也是個商人,絕不會說出“君子不言利”這種腐儒之言。
想要別人加入你,就必須拿出足夠有吸引力的好處。
對眾家主的最終選擇,黃巢洞若觀火。
後世一位泰西君王有名言曰:“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對眾家主而言,許多代之後的事情,哪裡抵得上眼前的暴利?
黃巢並不寄希望於在自己這代,徹底消除高涼眾豪族的獨立性。
但如同開鑿仙霞道入閩一樣,此策既能在當下將諸大姓綁在草軍的戰車上,又能造福於後人。
涵化之門一旦開啟,就很難再關閉。源源不斷的財利,會讓一代代豪族首領繼續飲鴆止渴。
等到他們的領民,與漢人編戶齊民沒有任何差異,也是這些大姓衰微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