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娘:從被撞飛十米開始

第551章 緩衝帶的節奏

北部玄駒並非真的“後退”,她僅僅是維持住了速度。

此刻,隊伍剛剛透過第一道彎,從外道弧線進入正對觀眾席的長直道。

接下來透過兩個彎道後,直接就是最終直線,借用彎道調整位置的容錯時間非常低。

這就使得任何一場天皇賞秋的序盤彎道,都跟北部玄駒剛才經歷的一樣激烈而殘酷。

不提速向前,看上去就是在“後退”。

而北部玄駒這一“退”,令周圍對手齊齊一愣。

無一例外的,她們原本全神貫注在防備的,就是北部玄駒隨時可能發起的突圍。

這並非不可能。

數次比賽和公開的訓練資料足以表示,北部玄駒的瞬時爆發力可以說是這個世代最恐怖的,甚至放在整個賽史上都能排得到前列。

擁有這種爆發力,只要疏忽一瞬,絕對會被對方搶到領放位置。

而同樣是那些比賽與資料,領放位的北部玄駒實力有目共睹,放任其逃下去,想要反超無異於難於登天。

但此時此刻,她……竟然主動往後跑?

到底怎麼回事?

後方儲存體力、終盤發起突襲?

但這是差追賽馬孃的拿手好戲,先逃怎麼可能有那麼合適的機會。

難道是對自己的實力太過自信?

也不應該啊,雖然越來越風頭正盛,但她完全不是那種性格啊。

還是說……某種特別的戰術、她的訓練員又安排了什麼?

懷揣著重重疑惑,賽道上的其他賽馬娘紛紛投來疑惑的餘光。

她們一邊繼續保持著自己的節奏,一邊觀察北部玄駒的東西,試圖弄清她此刻抉擇的意圖。

一時間,整個賽場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和微妙起來。

而奔跑在先行末尾,北部玄駒沉浸在自己的節奏中,心中湧起一股別樣的興奮。

她能感到對手們此刻都在猜測她的意圖,這種全新的體驗是她以往很少體會過、或說沒有怎麼留意過的。

更重要的是,這個位置和賽前預測的一樣,看似劣勢,實則有著更寬廣的空間。

天皇賞秋起步之後很快就是彎道,之後有著1.5米上坡。

這就使得領先選手需要維持速度以拉開差距,會緊繃節奏不敢減速。

而為了終盤跑存體力,後方差追選手會與先行梯隊保持一馬身以上的安全距離,避免不必要的碰撞。

這種“領放疾衝、差追緩行”的狀態,會使先行末尾成為兩者間的“緩衝帶”。

在這裡奔跑,既不用承受領放的衝刺壓力,也不會被差追梯隊擠壓,形成天然的縱向騰挪區間。

內外位置上的空間,來源於雨天。

g1這類重要賽事基本都在壓軸場次,經歷了前走10場賽事後,良場地下的內道都會變得相當糟糕,更別說雨天,更會泥濘到沒辦法落足。

而第一彎道前後作為序盤爭奪的關鍵點,雨天積水會讓內道選手形成“沿積水淺的內道切線跑”的共識,確認了儘可能貼近內道、還能落腳的位置後,為避開積水不敢輕易變道。

至於外道,有著“腳程浪費”的固有認知,選手們前中期幾乎都會選擇緊隨內道梯隊而非向外突圍。

種種因素下,內道中內側才會形成高密度擁擠帶,也就是她剛剛撤出來的位置。

反倒是先行梯隊末尾、中外側邊緣成為了“非優先競爭區”,自然留出了不少橫向調整空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