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營壘連綿數十里,並且大部隊開始向東西兩側延伸,有正在包圍北京的架勢。
這自然是要把氣勢打出來,同時也是給北京造成壓迫感,讓城裡的清軍儘快召集周圍援軍過來,以此好將韃子一網打盡。
清軍這邊也沒有立即展開反擊,而是靜觀其變。
畢竟明軍還尚未攻城,城內的韃子感受不到壓力,自然會選擇靜待時機。
不得不說,這是聰明的打法。
如果因為明軍在城外移動而貿然出城的話,那無異於送死。
雖然清廷還不知道明軍到底用的什麼辦法全殲了鰲拜和嶽樂,可他們並不想嘗試。
雙方在城池內外對壘,二月十日明軍修築營壘,二月十一日明軍建造外圍柵欄,還在營中建造起了高臺。
高臺上懸掛著“朱”字大旗,旗幟遮天蔽日,比滿清的城池還要高,儼然要將韃子比下去。
城牆上的綠營士兵這幾日議論紛紛。
他們其實都是被清軍以免賦稅為由徵召過來的,基本都是河北以及周邊地區的人。
民間鄉野訊息傳播速度比較慢,再加上滿清韃子一直對他們進行封閉式軍事訓練,不允許他們接觸外界,自然也就不知道外界什麼情況。
很多人還以為就是過來當兵吃糧,根本想不到忽然就要開始打仗,而且還是和傳聞中已經被消滅的明軍打仗。
要知道如今順治十八年,大明滅亡的時候,很多二十來歲的綠營士兵才幾歲大,大明這個字眼都已經很多年沒聽說過了,自然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結果眨眼間大明的旗幟就出現在了北京城外。
這感覺就像是我都當了十八年晉朝百姓了,季漢都滅亡二十多年了,忽然某一天大漢的軍隊出現在了洛陽城外一樣突出一個荒謬感。
一時古怪的氛圍正在軍中蔓延。
不過清廷韃子早就料到了這種情況,因而做了兩手準備。
一是用欺騙的手段告訴城內新招募的綠營軍,說城外的是河南起義軍,趁著京城空虛來襲,南方的清軍主力會很快北上馳援。
二則是派出上萬滿漢蒙八旗督戰隊,每天用冰冷的眼神看著城頭守城的綠營士兵,不允許他們多做交流。
便在高壓手段下,這種氛圍也慢慢被鎮壓了下去。
幾日後。
明軍做完了整個圍城部署。
老朱令傅友德、馮勝等人親自統領部分人馬,加入到李定國、白文選、袁宗第、李來亨等人的部隊裡靜待時機。
同時又令藍玉、唐勝宗、陸仲亨等人各率領一千人北上,穿越滿清的大後方,大搖大擺地前往各關隘口。
雖然這些關隘口肯定有清軍把守,他們也只帶了突擊步槍、機關槍、手榴彈、迫擊炮。其餘榴彈炮、無人直升機這些重火力沒有帶。
但足夠了。
傅友德他們進入南明軍隊中,明確表示他們不會插手軍隊事務。
事實上以傅友德、馮勝他們豐富的戰鬥經驗,再加上非常高的個人威望,指揮起南明軍隊必然是綽綽有餘。
然而還是那句話。
老朱必須看到南明軍隊的成長。
如果什麼都要洪武帶的話,那跟巨嬰有什麼區別?所以該讓他們有所進步才行。
否則今年老朱他們就要回去了,怎麼放心把國防任務交在一群打不了勝仗的將士手中?不過正所謂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
李定國白文選他們其實也想問問傅友德馮勝等人的意見。
可他們閉口不談,便在營中互相寫書信討論辦法。
都是農民出身,還真讓李定國想了個主意。
這幾日他們圍城後就每天觀察城防佈局,老朱為了提高他們的能力,特意不允許讓他們用無人機,但卻把閻爾梅繪製的圖紙給了他們。
透過在城外觀察佈防,加上城池圖紙,李定國他們各自謀劃了幾個進攻方向以及進攻策略。
接著再拿著這些計策去找傅友德、馮勝他們請教。
幾個洪武大將雖然沒有明說哪個計策可以用,不過還是給他們說了一下他們提供的方案優缺點,算是幫他們補齊了方案。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在幫他們成長,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戰略戰術思維。
有了指導意見,李定國等人安心了許多,放心大膽地嘗試。
事實上他們並非無能,而是缺乏信心。
這麼多年屢戰屢敗,清廷勢力愈發龐大,對他們的自信力打擊非常大。
即便有一個好主意,想到了應對方法,也瞻前顧後不敢用。
如今背後有洪武撐腰,自信心大漲。
不管是從將領還是士兵,都認為他們一定可以贏,如此便有了一種能打勝仗的信念。
基本上有了這種信念,將來再打一些勝仗,便能成為一支真正的強軍。
這就是所謂的軍魂。
老朱也正是如此,看出李定國他們並非真正的無能之輩,只是缺乏自信心,才願意給予他們多次機會,也算是手把手在教他們打仗了。
於是在二月十六日,明軍抵達北京城外的第六天後,開始發起了第一輪進攻。
這幾日明軍除了修築營壘,佈置戰術打法以外,他們還在大量砍伐樹木,搭建樓梯,準備攻城之用。
古代打仗攻城器械很多,如衝車、投石機、雲梯等等。
但到了明清時期,攻城主要依靠紅衣大炮,如松錦之戰中,明軍和清軍基本就是圍繞著城池在用火炮轟擊。
南明軍隊也有火炮,基本都是繳獲自清軍以及鄭成功所有,不過這次北上他們並沒有攜帶。
與洪武軍的火炮比起來,清軍那些紅衣大炮之類跟廢品站的鐵塊沒什麼區別。
此時李定國他們紛紛開始部署。
隨著一聲令下,傅友德、馮勝等人所在的炮兵營就開始用迫擊炮轟炸城門。
自然不是大規模用,其實也就打幾發炮彈而已。
這是之前老朱的策略,一旦李定國他們進攻,就打幾發炮彈給清軍制造壓力,然後讓李定國他們發動攻勢,進一步給清軍造成壓迫感。
要是滿清把所有的兵力全放在北京城內防守倒還不用這麼麻煩了,可惜的是清軍的兵力分散部署,需要他們如此圍點打援。
幾發炮彈下去,城門口附近果然遭受重創。李龍雲的義大利炮口徑是75毫米,明軍的迫擊炮口徑是60毫米。
但這並不意味著義大利炮的威力比迫擊炮大。
因為時代不同。
二戰時期的火炮無論威力還是技術都遠不如後世。
更何況還是我國國產的93式迫擊炮,威力大,發射速度快,造價便宜又皮實,突出一個價效比超高。
因此義大利炮能一炮轟了平安縣城門,明軍的幾發迫擊炮自然也能轟開北京城門。李定國打的是阜城門,幾發炮彈下去城牆上火光沖天,升起幾朵一人高的小爆炸雲,緊接著磚石崩飛,城門樓被轟塌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