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松帶領大明軍來到了居庸關,他在萬曆元年、萬曆九年、萬曆十二年都來到過這裡,親眼見證了這裡的變遷。
馳道修通後,居庸關變化並不是很大,多了一個抽分局,多了數條馳道。
變化最大的還是南口村和北口村,這南北口村,就是居庸關進出山道的入口,無數的民舍圍繞著馳道出現在村裡。
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英宗在土木堡被俘虜,十月初一,也先分兵三路,一路2萬攻打古北口,一路五萬,從北口攻打居庸關,一路十萬,逼近紫荊關。
十月初九,英宗的太監喜寧告知也先,紫荊關小路可繞行,喜寧自己到紫荊關詐開關門,紫荊關破,也先率軍進入京畿。
十一日,也先駐軍京師西直門外,也先分兵兩萬,從南口進攻。
在正統十四年土木堡天變後,英宗皇帝一共三次叩門,以皇帝身份要求宣府、大同開啟城門,第一次在宣府,第二次在大同,第三次在京師,喜寧作為英宗太監叩門紫荊關之事,不算這三次之內。
京師岌岌可危,大明岌岌可危。
以李如松看來,也先犯了和英宗一樣的問題,那就是貪功冒進。
大明軍在土木堡潰敗之後,京師整肅防務,並無強軍可以驅逐也先,居庸關南北兩口,共計七萬大軍進攻,居庸關如此天險之地,也擋不住如此大軍圍攻,哪怕是蟻附,也可以拿下。
也先只需要靜等數日,等七萬軍拿下居庸關,再從紫荊關前往西直門外,圖謀京師。
但也先沒有,他急了。
也先在居庸關未曾拿下情況下,就開始對京城發動了進攻,在德勝門被石亨挫敗,在西直門被孫鏜挫敗,士氣大潰,軍心不穩。
居庸關久攻不下,也先只能撤退,而後被埋伏在清風店的石亨、從居庸關入京的宣府守將楊洪,兩面夾擊,損失慘重。
哪怕是強如元太祖成吉思汗,在二十三年的蒙金之戰中,也從未有過一次,在沒有拿下居庸關的情況下,就對金國京師發動猛攻。
多數時候,成吉思汗都是派兵四處劫掠,消耗金國的底蘊,最終把金國都城周圍搞成了無人之地。
居庸關、薊州就是京師門戶,這兩處在,京師就在,這兩處淪陷敵手,就要準備南遷了。
這次是潰敗演訓,模擬的是北虜攻破宣府,居庸關守軍中軍大帳,被天外隕石直接擊中,沒有了將帥指揮,六千京營不得已,要從居庸關撤回北大營,重新組織起來。
演訓的內容,並沒有提前告知。
六月初四午時三刻,居庸關關隘外,連續傳來了轟鳴的爆炸聲,火光沖天,硝煙瀰漫,號角聲尖銳的嘶鳴著響徹了整個軍營。
“敵襲!”
號角聲傳來的一瞬間,原來安靜的午休大營,立刻就像活了一樣,軍兵奔走呼喝,所有聽到號角聲的軍兵面色大變,只用了短短三分鐘,就全副武裝的來到了校場上,報數聲此起彼伏,人數很快統計完,軍兵面色嚴肅,列陣等待著軍令傳達。
“很好。”馬林站在校場之上,聽著各營的彙報,六千軍一個不少,集結完畢。
這是二十年如一日嚴苛訓練、三代京營銳卒不斷沉澱的嚴格軍紀約束,最終呈現的結果。
馬林的父親馬芳,率領的大同騎兵已經是少有的精銳了,但在敵襲的時候,要用整整一刻鐘才能集結,而且很多時候,會缺人,缺很多人。
臨陣逃脫做逃兵很多很多,在承平日久,武備不興,無血義無上恩,將領把軍兵當奴僕,軍兵把將領視為仇敵的大明軍中,臨戰逃脫做逃兵並不少見。
這是演訓的第一個專案,集結,五分鐘內,未能完成緊急集合的全隊集體連坐挨罰。
按照演訓部的演訓劇情,這個時候,李如松已經被天外隕石砸死了,居庸關城牆被炸燬,北虜已經威逼城下,居庸關已經無法防守。
“居庸關已經陷落,所有軍兵聽令,放棄所有武裝,只攜帶燧發火銃一把,火藥三兩,每隊攜帶傷員一名,每人攜帶一天口糧,火速趕回北大營,一刻鐘後,敵軍開始追索,不得延誤。”馬林下了命令,這次一晝夜142里長途奔襲,是輕武裝,而非全武裝。
全武裝重步兵一天跑142裡,那得是陷陣先登營的水平,甚至陷陣先登營能不能做到,都得看路況。
當時馬林在演訓部,就提出了這很不合理。
六千京營銳卒的甲冑、長短兵、火器、火藥、馬匹等,都留給了‘敵人’,這不是資敵嗎?
敵人有多少?哪怕北虜來了十萬,以這兩個營六千人的兵力,全副武裝,足夠把敵人推出北口,固守陣地,等待京師援軍到來,才是最優解。
居庸關之所以是天下雄關,就是因為山道上根本擺不開陣型,這就給了守軍發揮的餘地。
哪怕天外隕石真的把李如松的中軍大帳給夷為平地,大明京營銳卒仍然沒有喪失戰鬥力,按照條例,沒有參將,各局從軍時間最長的千總,立刻成為參將,帶領軍兵繼續戰鬥。
馬林認為,京營潰散演訓,這根本就不成立,這也是為何朱載堉聽到有潰敗演訓的時候,臉上寫滿了問號,朱載堉是不問世事,又不是隱居,他因為火器研發,去過京營很多次。
京營會選擇戰死,而不是潰散逃亡。
但朱載堉知道,還有兩個騎營三個營的追兵,對六千潰散軍兵圍追堵截的時候,朱載堉也只能說,演訓部,真的是臉都不要了!
假人抬上來的時候,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演訓了,但是142裡的考核,一點都不輕鬆。
短短一刻鐘後,六千大軍開始丟盔棄甲的開始逃跑,而且只能以隊為單位逃亡,中途各隊不能合作。
沈維安,山東萊州府膠州守禦千戶所出身,萬曆九年遴選入京營,萬曆十三年透過選鋒,隨軍征戰朝鮮立功成為隊長,在號角吹響時,他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無論如何,居庸關不容有失。
假人抬上來,沈維安知道是演訓後,就按照營部司局旗隊的順序,帶領手下十一人出發了,他的排名非常靠後,幾乎是最後一個離開居庸關。
雖然142裡很遠,但他已經規劃好了路程,一個時辰20裡,留出一刻鐘休息,趕回北大營只需要七個時辰,中間還有五個時辰可以休息。
“嗖!”一支支箭矢突然從身後射出,落在了沈維安小隊的身後。
沈維安立刻頭疼了起來,後有追兵、前有堵截,這才是這次潰散演訓最難的部分!
顯然演訓部在把他們當倭人整!
在確定所有人出發後,馬林帶著自己的三個小隊出發了,他這三個小隊是陷陣先登,和其他選鋒銳卒不同,陷陣先登這三個小隊,每個人要負重八十斤,一斤水(596毫升),一斤炒麵,三個小隊攜帶傷員假人三個。
馬林除了要按時抵達北大營之外,還要帶領著三十六人,阻擊敵軍的追擊,為所有小隊爭取時間。
作戰任務如此艱鉅的情況下,馬林所率小隊,當然也有格外優待,那就是足足三輛獨輪車!
沈維安回頭看了眼,看到了馬林等人的身影,箭矢在呼嘯,馬林在阻攔著騎營的追擊,會不會被抓住,完全看馬林將軍阻攔是否得力了。
“馬林!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李如松站在居庸關南城門前,看了看時辰,已經可以開始追擊了。
他轉動了一下手中三斤重的九尺木長槍,驅動著身下的馬匹,向前追擊而去。
看著李如松還有一匹備用的戰馬,馬林罵罵咧咧,帶著手下奪路而逃!
追擊的是騎卒也就罷了,居然還備了一匹馬!
追擊的騎營可以使用弓箭長短兵,但不能使用火器,但馬林看著手裡的燧發銃,知道攔不住多久,只能邊打邊退,依靠山道崎嶇和山林掩護阻攔敵人。
馬林必須要阻攔足夠的時間,最少也要阻攔一個時辰。
南口山道十二里,馬林帶著小隊和李如松周旋了足足一個時辰,才帶隊隱入山林之中,開始執行自己的撤退任務。
順著馳道走最快,只有120裡左右,但順著馳道走,一定會被追兵抓住,但是換條路,會極大的增加路程,怕是歸營的時間不夠。
沈維安小隊被堵了,他途徑昌平縣的時候,被昌平縣巡檢司發現,巡檢司帶著十二名弓兵去獵野豬,正好撞上了沈維安這隻潰兵,巡檢司以為是逃兵,將他們團團圍住,等到看到了假人,巡檢司才放人。
沈維安繼續出發,他不敢走大路,圍追堵截都是佈置在大路上,他走小路,遇到了莊稼田,按照軍例,他不能踩農田,可不踩農田,他就要繞很遠的路。
他左右看了看,果斷下令,穿過農田,快速透過。
在沈維安這一隊穿過農田,離開的時候,路邊的草叢,突然站了起來!
一個墩臺遠侯站在路邊,記下了沈維安小隊違背軍例的事實。
回到了大營,他們小隊要對這個村子進行補償,包括但不限於修豬圈雞圈、疏浚溝渠、修橋補路、打井等,還要在百姓們不斷感謝聲中,說明自己踩了農田才被體罰。
如果沈維安知道,有個墩臺遠侯埋伏在這裡,專門記錄是否踩踏農田,沈維安發誓,他一定會繞路,雖然繞路會多一刻鐘!
倒不是怕體罰,實在是在百姓感謝聲中,說自己做出錯了事兒,實在是過於羞恥了!
沈維安在下午寅時三刻,趕到了昌平縣史家屯村,在村頭樹下休整的時候,村裡的里正和糧長,找到了沈維安,求助他們,一頭野豬跑到村裡了橫衝直撞,村裡很多壯丁去了京師務工,這頭野豬他們對付不了。
沈維安左右權衡之下,用村裡的耙子、鋤頭、釺子,帶著軍兵們把這頭野豬殺死在了村口,但沈維安這支小隊,為了抓野豬,足足用了兩刻鐘的時間。
小隊繼續出發,向著北大營而去。
而馬林也遇到了麻煩,李如松跟狗皮膏藥一樣黏上了馬林,非要把馬林抓住才肯罷休,纏鬥的過程中,馬林這三個小隊的獨輪車丟了,獨輪車上放著口糧,馬林等人要餓著肚子趕路了。
到了傍晚的時候,馬林這三個小隊,已經非常狼狽了,他們狼狽的躲到了白虎澗,看著白虎澗村的果園流口水,全副武裝還揹著傷員,還沒飯吃,馬林看著果園,下令採摘還沒熟透的蘋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