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閒生活

第172章 憔悴的丞相

冒頓是殘暴的人,可就如他這樣殘暴的人卻能夠在北方的草原得到如此大的聲望,可能在草原上越是野蠻殘暴的人,越是能讓他人信服吧。

而且冒頓的確是個殘暴的人,他將所有不願臣服的人殺了,將有過節的人也都殺了,將不願意服從的人也殺了。

在草原上,冒頓幾乎殺了所有該殺的人。

但對秦軍來說,頭曼與冒頓其實沒什麼區別,北方的匈奴人依舊沒有變。

冒頓的父親,也就是頭曼單于敗給了蒙恬之後,草原的匈奴兵力已被重創。

但在冒頓的重整之下,此人夜襲東胡王庭,一天一夜之間殺光了東胡王庭的人,劫掠了大量的人口與牲畜。

而後冒頓又奔襲千里,在馬鬃山殺了月氏王。

只是章邯的出現,截了冒頓的戰果,冒頓只能暫且往北方撤去,按照章邯的軍報來說,冒頓不敢倉促硬接秦軍的衝鋒。

但此戰之後,以人們對冒頓的瞭解,這位新的草原大單于一定會報復秦軍的。

因為秦軍兩次惹惱了冒頓。

“公子蒙恬大將軍書信。”

丞相不知何時已離開了,扶蘇拿過書信開啟看著,這麼多年沒有見到蒙恬了,以前看蒙恬都是將戰報寫在竹簡的。

這是蒙恬第一次將軍報寫在紙上,字跡有些亂。

倒是從筆鋒上能夠確認是蒙恬的筆跡,大將軍身在北方不比關中,如今關中的學子都習慣了用隸書書寫,蒙恬大將軍還是用小篆。

這也無妨,秦人官吏都是精通小篆與隸書的。

扶蘇看罷,就帶著書信走向章臺宮。

這兩年來,父皇的章臺宮總是很安靜。

似乎父皇也在讀著支教的新制度。

始皇帝完成了一個國家建立的伊始,可一個國家的延續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其中國政與經濟,加上軍事與教育,這幾乎就是這個刀耕火種的農耕文明能夠達到的極限了。

於經濟而言,這個國家依舊處於兩河流域孕育出來的農耕文明最初期的樣子。

從國政上來說,這個國家一統天下至今,才十年。

從軍事上看,這個國家有著長城防線,以及強大的軍隊。

而教育,還處於一個積累的過程。

以上這些,其實與車同軌,書同文,建立身份認同與文化認同的政治目標是一致的。

直到有內侍前來稟報,“公子可以入殿了。”

扶蘇帶著書信這才走入大殿內。

田安依舊與往常一樣,守在大殿外。

扶蘇走入大殿內,見到父皇果然在翻看試卷的考題,似乎很有興致的模樣。

嗯,當父皇對一件事有興趣的時候,都會吃很多核桃,這是父皇的習慣。

如今的父皇看起來依舊健康,只是不可避免地多了許多白髮。

父皇依舊勤政,保持著大秦初期時的勤勉,只不過現在的父皇多了幾個得力的幫手,這個幫手包括身為兒臣的自己,還有許多支教的夫子與朝中重臣。

早在編寫這些考題時,扶蘇就覺得自己是不是不該在秦開啟這個先例,因這個先例有好處,也有壞處。

父皇所看的這一卷,正是世襲世祿論的一卷。

讀書公平一直都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一旦涉及仕途與權力,它就會像蜘蛛網一般蔓延開來,蛛網就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鏈,從而產生各種資源,也就是有了門閥與世家,也有了權力相護。

扶蘇覺得應該讓這個規矩從最開始制定時,就該更嚴格,避免國家的人才任用成了他人家族的利益延續。

制度可以打補丁,但不能鬆懈,制度只能越來越緊,而不是越來越松,哪怕嚴酷到讓一些人覺得不合理。

這亦是韓非所言的,愛多則法不立。

簡而言之,若國家一定要經歷這個過程,那麼這個國家就該是個無情的機器。

“何事?”

見父皇放下了考卷,扶蘇將手中的書信遞上,“父皇這是蒙恬送來的書信。”

內侍接過書信,放在了始皇帝的案前。

公子是個十分坦誠的人,凡事都不會瞞著皇帝,公子扶蘇與蒙恬大將軍自小就關係莫逆,有書信往來也正常。

但公子還是會主動將書信交給皇帝看,足可見公子扶蘇之坦誠。

公子扶蘇在皇帝面前沒有秘密,任何的舉動都不會瞞著皇帝。

而咸陽宮裡的老人們都知道,其實皇帝最疼愛的孩子就是公子扶蘇。

書信中的內容是章邯襲擊了馬鬃山,冒頓北撤之後聚集了諸多匈奴部族的族長,他與那些族長盟約,殺三千牲畜祭祀,將來有一天他們要攻下秦軍的長城。

這冒頓是真的對長城恨之入骨了,章邯的此番舉動徹底惹惱了冒頓。

冒頓肯定會攻打長城,但不知道是哪一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