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高站在渠邊,望著遠處的馬車,道:“我學得還不夠多。”
叔孫通道:“等公子學得更多了,定能夠讓甪里先生收為弟子。”
公子高搖頭道:“我不該將自己想成某一個只能學某一學派的人。”
叔孫通走在後頭,落後公子半步,看著這位年少公子的背影。
“不論是諸子哪一家我都要學,並不是為了讓甪里先生覺得我學得多,學得勤奮,是因為我要做出一番成就,只論學識這世上難有高低之分,唯有實實在在看到的成就,就像是眼前的這兩萬頃田。”
叔孫通頷首道:“公子有個很好的兄長。”
“老師,若兄長在這裡一定還會勸我要腳踏實地,萬事只要一步步來,當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後,再去爭取。”
有了公子扶蘇這個榜樣之後,叔孫通又覺得公子高也十分聰慧。
其實,準確地來說,公子高應該也是一個早慧的孩子,只不過公子扶蘇在前,他的天資被掩蓋了而已。
叔孫通看得出來,只要將公子高放在一群尋常的孩子中,只要遠離公子扶蘇,公子高的也會是一個才能出眾的人,況且這位公子還有著很了不起的志向。
以公子高如今的眼界與才學,想要超過公子扶蘇不太可能,但這孩子想要追上公子扶蘇的腳步,有這等志向著實難得。
難道公子高也要與公子扶蘇那樣,遠離同齡的玩伴,與才能更高的人走動?
與公子扶蘇走動的人,可都是李斯,張蒼,右相之流吶。
回到敬業縣之後,公子高又見到了李由。
公子高看了看四下問道:“章邯將軍呢?”
李由喝著一碗羊肉湯,嘴裡嚼著餅,解釋道:“他一早就帶著他妻小去咸陽了。”
公子高也接過妹妹端來了餅與湯,坐在邊上正吃著。
相較於李由的吃飯方式,公子高的用食方式則端正許多。
李由在蜀中多年,用飯向來是很隨意的,一張餅一碗肉湯下肚,痛快地打了一個飽嗝。
“李校令?”
李由剛擱下碗筷,就聽公子高問話,回道:“末將在。”
公子高遲疑道:“聽聞李校令以後打算去西邊的西戎人地界。”
“公子是如何知道的?”
“章郡守說過。”
李由解釋道:“原本是公子想讓我去看看西邊,可軍職在身,每天要去咸陽城輪值。”
公子高已經習慣了李由來這裡吃飯,敬業縣的規矩很嚴。
李由每個月需要付六十錢,算是他的飯錢。
因敬業縣的糧食都精細,而且味道好,所以貴了一些。
見公子高有所思量,李校令低聲道:“公子也想去西邊?”
公子高重重點頭。
“為何?”
“我要幫兄長與父皇治理國家。”
李由又是稍加一思量,想來想去又不知該如何回話,隨後提著他的劍離開了。
公子高用了飯之後,也去了田地裡看看入秋之後的糜子情況。
叔孫通繼續用著飯食,沒有李由在邊上講話,沒有狸奴兒的目光,也沒有章邯。
眼前的環境很舒適,叔孫通很珍惜這一刻。
在這個忙碌的敬業縣,有這樣安靜的用飯環境,實在是太難得了。
叔孫通吃得很慢,他吃得慢條斯理,每一口都是細嚼慢嚥。
身後的腳步聲由遠而近。
叔孫通還在耐心地吃著飯食,享受著這一刻難得的寧靜。
“稟郡丞,章郡守與都水長到了。”
聞言,叔孫通吃完了碗中的飯食,而後站起身回頭看去,就見到了章邯領著一個穿著官服的人來到了這裡。
章邯領來的不是別人,而是都水長祿。
叔孫通也很詫異,這章邯接連幾天都在咸陽走動,沒想到他真的將此人請來了。
他坐在書舍前,看著都水長祿與章邯有說有笑地走向了敬業渠。
直到天色入夜的時候,章邯就回來了。
叔孫通問道:“談得如何?”
章邯先是飲下一口水,道:“他要走了。”
叔孫通遲疑道:“他回咸陽了?”
章邯擺手,道:“他不是要回咸陽了,而是又要走了,說是要去隴西,要去上邽縣。”
叔孫通遲疑道:“去上邽縣做什麼?”
兩人正說著話,公子高也湊過來聽著。
之後,不只是公子高也湊過來聽,還有公子將閭。
章邯倒不介意這兩位公子聽到,他低聲道:“你可知公子扶蘇為何念想著西戎人的河谷,就是那片被公子稱之為河西走廊的地方。”
河西走廊這個名字是公子扶蘇最先說的,只不過現在大秦還未得到那個地方,等大秦打下那片河谷了,多半會真的給正式的名字,就叫作河西走廊。
叔孫通反問道:“這和都水長有什麼關係,難道他還能帶兵打仗。”
公子將閭低聲道:“莫非是兄長讓都水長去練兵?”
章邯無奈一嘆,公子扶蘇就算是讓公子李由去上邽縣練兵,也不會讓都水長去的,再者說都水長祿如今是大秦的五大夫,是可以免除家裡徭役有爵位在身的人物。
如此一個人物不想著留在咸陽,卻要去西北的上邽縣。
叔孫通道:“還請章郡守直說。”
章邯沉聲道:“都水長說可以在西北開闢果園,在隴西郡培育葡萄。”
“慢著。”叔孫通打斷道:“他要去隴西修渠了?”
章邯又搖頭道:“不修渠,是都水長祿要建設一個大果園。”
叔孫通道:“這是造福一方的好事。”
可以想到都水長祿以後的生活,他可以悠閒地坐在果園裡,吃著果園裡的吃不完的水果,膝下是一群兒女,這該是多麼美好的生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