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閒生活

第103章 隴上傳說

今年看似很平靜,偏偏是本該最無事發生的窩冬時節,卻說起了泰山封禪。

扶蘇知道,當齊魯博士說起了當年在泰山封禪的周天子,李斯肯定也會向始皇帝請命泰山封禪。

但換言之,想要讓天下知道天命更替,告訴天下人,周天子的時代結束了,始皇帝去封禪泰山李斯一定是支援的。

再者,其中肯定也有李斯與齊魯博士之間的爭鬥。

在扶蘇看來,齊魯博士入秦這麼多年,始皇帝與李斯對那些人的耐心說不定也快耗盡了。

今年冬季事多,這個多事之冬又發現了徐福,他原名徐市,徐市的星象與潮汐規律的卷宗並沒有引起丞相李斯的注意。

在扶蘇看來,如果他直接說海外有仙山,仙山上有仙人,仙人能賜長生,說不定就會直接引起丞相的注意了。

扶蘇正思量著,就有人來稟報,說是始皇帝想去雍城走走,在來年農禮之前就回來,請公子守備咸陽,由丞相李斯與公子扶蘇共理國事。

來人稟報完始皇帝的詔命,就離開了。

兩天後,父皇真的離開了咸陽,在王賁與馮去疾的陪同下,要去雍城看看。

扶蘇與李斯在咸陽城外,送別了護送的隊伍。

李斯道:“公子讓都水長去了隴西郡,昨夜在章臺宮,還說起想去西北邊防看看。”

“如此說來,父皇還會晚幾天回來?”

李斯道:“前後也就多個三五天,不影響來年的農禮。”

大秦公子與當今丞相走回咸陽城。

眼前的街道已被肅清,眼下街道上兩側站著甲士,顯得街道也寬敞了許多。

扶蘇也能感受到,兩側的民居中,有不少人在往外看著,似乎有人在觀察自己這位公子。

按照李斯所言,父皇去一趟雍城多半是為了今年的祭祖,順便再去西北邊防看看,這種新行為更像是西巡,況且還有數萬兵馬護送。

“老師。”

“臣在。”

扶蘇道:“你說父皇此番西巡,是為了看看西北邊防是否穩固,親自出行查問邊防,是因西戎與匈奴的戰事愈演愈烈,還是說父皇已決定將來的北伐匈奴。”

“臣不敢揣測。”

李斯當然不敢揣測了,不過扶蘇知道,始皇帝西巡之後,就是前往泰山封禪了。

扶蘇笑道:“無妨,老師不用緊張,我也是猜的。”

聽公子扶蘇也承認也在猜測始皇帝的心意。

李斯被公子的坦言與坦誠又被感動得笑了,心頭一鬆,長出一口氣,回道:“待來年農禮結束之後,再論吧。”

扶蘇頷首。

走入丞相府之後,李由就吩咐讓街道兩側的甲士紛紛散去,咸陽城又恢復了熱鬧,街道上也恢復了擁擠。

扶蘇走入丞相府內,開始處置今天的事。

李斯與張蒼正在看著各地送來的文書。

老太尉依舊在太尉府處置著軍中事宜。

而自己呢,王賁不在之後,身為少府丞就要主持少府事宜,就比如說父皇去西北巡視邊防。

我這個大秦公子身為少府丞,要解決一路上糧草供給的大事。

程邈如今少府任職御府令,可以幫忙打個下手。

父皇出行就是數萬兵馬護送,扶蘇查閱著各縣倉儲,可以確定的是父皇會在雍城祭祖,要在雍城停留幾天。

那麼這幾天扶蘇就有時間安排糧草事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始皇帝出行的路線上,佈置好糧草。

並且按照路線將每天的糧草提前佈置好,存放的地點不用太過精確,差個三五里地也無妨,糧草運送也不用太過提前,預備三五天後的糧草就可以了。

也就等著父皇行進了一天,抵達一個地點時,糧草就在那裡準備好了。

至於行進的路線與地點,好就好在護送的大將軍是自己的岳丈,給個書信就能提前知道了。

扶蘇覺得勉強可以應付,況且有了咸陽橋之後,糧草運送能夠更方便。

眼下,父皇剛離開咸陽,都還來得及。

扶蘇又想到糧草讓誰去護送?少府令是可以選擇糧草運送的將領的,但少府令不在,這件事名正言順的就落在自己這個少府丞身上,並且扶蘇覺得沒人會反對。

章邯雖忠心,但他是郡守,如今只掌握了渭南的兵馬,而且那支兵馬只有百餘人。

李由在蜀中守了三年之久,雖說在外成家了,不過這人還是能刻苦,並且足夠有毅力且忠誠。

扶蘇還是有私心的,想要培養幾個心腹將軍。

那麼接下來,扶蘇覺得自己要做的事就很簡單了,讓程邈寫文書送去各縣劃撥糧草,讓李由拿著調令前往各縣調動兵馬與縣吏,將糧食運送到位,就可以了。

扶蘇查閱各縣如今的糧食儲備,好就好在這些年關中依舊豐收,對付這一次西巡還是足夠的。

直到黃昏時分,扶蘇已寫好了十餘份糧食劃撥的文書,交給了程邈。

翌日早晨,程邈帶著十餘卷文書來到了軍中。

李由就值守在咸陽城的東門前。

兩人談了幾句話,當看到程邈帶來的文書,李由道:“咸陽的糧倉充盈,可以先調動。”

程邈回道:“我與李校令同行。”

李由與程邈先是按照文書將從咸陽城排程了三萬石糧食,吩咐完這些,他們就去各縣調取糧草。

老芻是頻陽縣的一個老秦軍,年輕時就跟著王翦去打仗,後來他的兒子與孫子也跟著王翦打仗。

老芻本名是芻,年紀大了就被這裡的年輕人笑稱老芻。

芻本是寓意可靠的馬匹。

不論是當年行軍打仗跟著大軍奔波各地或者是現在,他都是一個很可靠的人。

當初在軍中,時常在王翦左右,出生入死多年。

現在年邁了,回到了縣裡成了一個老人。

六十餘歲的老人,還是縣裡較好的勞動力,老芻從軍中退下來之後,就在頻陽縣的陶坊做一個陶厲,是這裡的陶坊匠。

老秦軍有很多人在東出之後,就沒有機會回來,老秦軍是很苦的,老芻十七歲就開始出去打仗了,直到他與王翦一起從楚國回到了關中,老芻才覺得,他這個老秦軍的苦日子終於結束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