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日,揭幕戰。
當活塞隊在奧本山宮殿高舉冠軍戒指時,所有人的目光卻聚焦於那位即將接受nba淬火檢驗的天才身上。
麥迪遜廣場花園穹頂下,19763個座椅的靠背上整齊披掛著林奇的20號戰袍,免費贈與今晚來現場的每一個球迷。
球場之外,時代廣場的巨幕、第五大道的海報都被這個18歲傳奇佔據。
布魯克林大橋的霓虹燈柱射出代表尼克斯隊的深藍色和橙色光芒。
整座紐約城彷彿在參加一場以“林奇“命名的狂歡派對,摩天樓群的光亮化作聚光燈,照射著這場註定載入史冊的籃球盛典。
無論是在塞爾維亞還是在馬德里,這樣的排面都見所未見。
整個nba歷史上也沒有比這更濃重的首秀。
這場揭幕戰承載著紐約全城的翹首期盼,凝聚著整個聯盟的熾熱目光,更牽引著全球籃球迷的視線焦點。
那個在過去一年裡橫掃世界籃壇的傢伙,終於要在nba的正式比賽中檢驗自己的成色。
當然,一部賣座的電影不僅僅需要能扛票房的主角,還需要一個同樣優秀的配角。
沙奎爾.奧尼爾簡直就是最棒的配角人選。
儘管競技狀態不復巔峰,但他仍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為盛典注入了更多的故事性。
一切準備就緒,當球員通道口升起橙色煙霧時,尼克斯隊的球員們魚貫而出。
林奇邁步踏入球場中央的瞬間,兩側籃球架突然迸射出五米高的金色火柱。看臺上兩萬件深藍色20號球衣化作波濤翻湧的海洋,此起彼伏的閃光燈在穹頂下交織成流動的銀河。
這璀璨星河倒映在林奇驟然收縮的瞳孔裡,他下意識攥緊浸透冷汗的掌心。縱使經歷過無數聚光燈的洗禮,此刻卻仍有電流般的震顫順著脊背竄上後頸。
一旁,科特.托馬斯用帶著護肘的右臂輕撞菜鳥緊繃的肱三頭肌:“菜鳥,歡迎來到籃球世界的最高殿堂。”
另一邊,鯊魚龐大的身軀如移動的鋼鐵堡壘踏入場地時,場館溫度彷彿驟降三度。
大多數球員光是看見他的體魄就會緊張,這是來自三連fmvp的壓迫感。
鯊魚直視著那個讓自己陷入交易流言的20號,內心泛起嫉妒和不甘的火焰。
雙方聚攏,比賽即將開始。
尼克斯隊新賽季的首發和媒體預料的差不多,斯蒂芬.馬布裡、阿蘭.休斯頓、格蘭特.希爾、林奇和科特.托馬斯,這套陣容在季前賽已經證明了擁有不錯的適配性。
邁阿密熱火那邊,鯊魚的到來也讓他們陣容大變,韋德、埃迪.瓊斯、拉素爾.巴特勒、哈斯勒姆和鯊魚的首發令人浮想聯翩。
中圈內的鯊魚咧開嘴角露出白森森的牙齒:“造星計劃玩到頭了夥計。”
“被科比掃地出門的老狗說話就是硬氣。”林奇的垃圾話完全沒有菜鳥的青澀,感謝之前斯蒂芬.馬布裡成為了林奇垃圾話進階的最佳課題。
“媽的.”鯊魚咬牙切齒,想摧毀林奇的慾望比第一次想摧毀香妮時的慾望更強。
但林奇其實並不在意鯊魚。
他看向那個躍躍欲試的3號,非常清楚知道,那傢伙才是麻煩。
裁判拋起的籃球瞬間將火藥味化作實質的硝煙,鯊魚碩大的陰影立刻將科特.托馬斯籠罩,熱火先攻。
德維恩.韋德持球到三分線弧頂,哈斯勒姆上前掩護。
韋德加速的瞬間,林奇直接換防,可韋德的速度實在太快,依然超越了林奇半個身位。
然後,韋德肩膀下沉,用強壯的身體頂開林奇徹底完成突破。
很多人誤以為d-de最大的武器是速度,事實上速度只是他的武器之一。
nba歷史上的速度型後衛數不勝數,但沒有任何人能達到韋德的高度,因為韋德除了速度外,還擁有這個身材下歷史級的力量。
又快又壯,才是韋德無法被防守的關鍵所在。
奧運會時期間,林奇即使被突破,身後還有不受防守三秒規則限制的姚明,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韋德攻框。
可現在,林奇身後並沒有太多保護,防守三秒規則也給了突破手燦爛的陽光。
韋德直入禁區,在空中和科特.托馬斯轟然相撞。籃球旋轉著擦過托馬斯指尖,在籃筐上顛簸兩下後墜入網窩。
翻滾的籃網為這場華麗演出奏響第一個重音。
而硝煙在防守端繼續蔓延。
格蘭特.希爾無球切入,昔日活塞偶像的閃電速度雖已消減三分,但精妙的跑位軌跡彌補了速度上的缺失。馬布裡的擊地傳球精準抵達,格蘭特.希爾舒展身軀準備完成教科書式挑籃。
這記進球將翻開他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但那條在洛杉磯笨重的鯊魚竟敏捷的回到禁區,巨掌扇飛籃球,把格蘭特.希爾即將翻開的新篇章又給重重摁了回去!
來到邁阿密後的鯊魚已經不是半年前那條在總決賽擱淺的鯊魚,洛杉磯時期的遲緩笨重早已蕩然無存。由於帕特.萊利苛刻的“體脂含量條款”,鯊魚基本上每天都在不停的訓練,這讓他成功控制住了體重。
當然,全世界都知道鯊魚努力不僅僅是因為帕特.萊利那什麼該死的條款。
這可能是鯊魚這些年來最想贏的一個賽季,他想幹掉科比,在科比之前拿一枚戒指。
於是他每天不停的做有氧訓練,一些味如嚼蠟,此前從來沒吃過的東西取代了鍾愛的甜甜圈。
他的體脂含量不可思議的降低到13%——洛杉磯時期這個數字最低也有18%。
所有這些努力都是有意義的,那些曾被歲月鏽蝕的橫移速度與彈跳爆發力,正隨著南海岸的潮汐強勢迴歸,然後具象化體現在了這新賽季的第一次防守上。
鯊魚完成封蓋,德維恩.韋德將失控的籃球凌空截獲。
這個二年級後衛瞬間將速度推至五檔,斯蒂芬.馬布裡本有機會在中場線附近設立第一道防線,至少延緩一下韋德快下的速度。
可他的防守態度與上賽季相比並無任何區別,象徵性的揚了揚手臂後便讓韋德從自己身側穿過。
接下來,就是韋德的扣籃表演了。
“d-wade!!!他是當今聯盟扣籃最炸裂的後衛之一!即使上賽季季後賽打出了巨星水準,但我還是要說,德維恩被嚴重低估!4比0,邁阿密這個賽季是名副其實的爭冠球隊!南海岸的雙渦輪引擎已全面啟動!”
espn解說邁克.布林很期待鯊魚與韋德的組合,考慮到鯊魚的年齡,他們也許無法建立一個王朝。但一個總冠軍獎盃?這是極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韋德與鯊魚擊掌,紐約人準備的華麗舞臺似乎為他們做了嫁衣。
麥迪遜廣場花園似乎依然是客隊表演的聖地。
鯊魚放肆大吼:“我們會碾過紐約,就像過去幾年那樣!”
現場鏡頭給到林奇,全世界的球迷都渴望著他能打一個回應球。
進攻齒輪重新咬合,林奇提上為馬布裡築起人牆。
馬布裡持球加速,可韋德用強壯的身體搶過掩護,繼續守在馬布裡跟前。
馬布裡沒有掙扎,已經毫無鬥志的他壓根沒想單挑韋德,而是直接把球甩給了林奇。
斯蒂芬.馬布裡的表現讓紐約球迷失望,正常來說,一個男人只有在女人穿衣服的時候才會進入賢者時間。但馬布裡呢?韋德才剛脫,渴望一次酣暢淋漓的肉搏,紐約之子卻已經進入賢者時間了。
來活兒的哈斯勒姆壓低重心:“這裡可沒有希臘人幫你拉開空間,軟蛋。”
果然,nba是世界上噴垃圾話頻率最高的籃球聯賽。
面對哈斯勒姆的防守,林奇運球退到三分線外,但哈斯勒姆並未緊跟。
帕特.萊利細緻研究過林奇,其中有幾點最值得注意。
1、透過和科特.托馬斯的對比,林奇的真實身高最少也有208公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