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這麼想?”
見萬年鄭重的點頭,蘇曜伸出雙手,使勁的搓了搓萬年的臉蛋:“我說你這小腦袋瓜裡整天都在想些什麼?”
萬年吃痛,委屈地揉了揉臉:“朕是認真的!“
“我知道你是認真的。“蘇曜嘆了口氣,“但你可曾想過,若我真當了皇帝,咱們還能像現在這樣相處嗎?“
萬年一愣。
蘇曜繼續道:“皇帝要坐鎮京師,日理萬機,哪還有時間帶兵出征?更別說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了。“
“你想象一下,讓我整天坐在龍椅上和那些大臣打交道的樣子,那是可以的嗎?”
“要不了幾天,我就怕我收不住刀,把那些胡攪蠻纏廢話連篇的人都給砍了。”
“你坐這個位置,那是人盡其才,除了你沒人能幫我做好這件事情。”
“你夫君我可是要征服世界的人,區區中原皇帝的頭銜,別想束縛的了我!”
萬年瞪大眼睛,愣愣的望著蘇曜,一時間搞不明白這是夫君在寬慰自己還是他真正的心聲。
那讓無數人趨之若鶩的九五之尊,在他眼中竟成了束縛?
“可是.“她聲音微顫,“夫君難道不覺得委屈嗎?明明你才是.“
蘇曜伸手輕撫她的臉頰:“傻瓜,我若真在乎這些虛名,當初就不會扶你登基了。“
“所以.夫君是打算繼續出征?“萬年神色一黯說。
蘇曜點頭:“西域只是開始。西邊還有貴霜、安息,更遠處還有羅馬.我的征程,遠未結束。“
萬年沉默片刻,突然展顏一笑:“朕明白了。既然如此,朕就繼續做這個皇帝,讓夫君能安心在外征戰。“
她踮起腳尖,在蘇曜唇上輕輕一吻:“不過夫君要答應朕,每次出征都要平安回來。“
蘇曜笑著將她摟入懷中:“這是自然。我還要看著咱們的孩子長大呢。“
提到孩子,萬年臉上浮現一抹紅暈:“說到孩子.夫君離京這麼久,是不是該“
她話未說完,就被蘇曜攔腰抱起:“陛下所言極是,臣這就努力為皇家開枝散葉。“
“呀!“萬年驚呼一聲,隨即羞紅了臉將頭埋進蘇曜懷中。
寢宮內紅燭搖曳,羅帳輕垂,一夜旖旎。
而在鴻臚寺旁的宅院內,阿什麗公主卻輾轉難眠。她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皇宮的輪廓,心中五味雜陳。
很快,她就將正式以唐王側妃的身份入住王府,開始全新的生活。對於未來,她既期待又忐忑。
“漢人有一句話,叫'既來之,則安之'。“貴奢靡不知何時出現在她身後,“我的小阿什麗,父王相信你能適應這裡的生活。“
阿什麗轉身撲進父親懷中:“父王,我有點害怕.“
“怕什麼?“貴奢靡輕撫女兒的頭髮,“唐王對你不錯,漢人皇帝也給了你名分。比起你大哥,你已經很幸運了。“
提到大哥,阿什麗神色一黯:“大哥他真的不能回烏孫了嗎?“
貴奢靡長嘆一聲:“能保住性命已是萬幸。漢人不會允許一個可能威脅統治的人回到故土的。“
父女二人相對無言。夜風拂過,帶來遠處宮廷樂聲的餘韻,似在訴說著這座千年帝都的繁華與秘密。
次日清晨,早已習慣了晨起的萬年自睡夢中悠悠轉醒,在宮女的服侍下做著早朝的準備,而蘇曜仍然還在床上沉睡。
“不要打擾唐王。”
萬年對準備喚醒蘇曜的紅兒吩咐:
“讓他好好休息吧,早朝朕自會處理。”
紅兒恭敬地福身應是,輕手輕腳地退後。
萬年望著床榻上熟睡的蘇曜,眼中滿是柔情,她伸手為他掖了掖被角方才轉身離去,與紅兒一起上朝。
這一幕看得寢殿內的其他宮女們眼中羨慕不已。
這些帝王的身邊人最是清楚,與民間那些嚼舌根之輩的傀儡天子傳聞不同,得益於如今三省六部的設計,還有唐王甩手掌櫃的作風,他們服侍的女帝乃是名副其實的實權皇帝。
四年的親政下來,她早已不再是初登大寶時那個戰戰兢兢的小女孩,而是成長為一位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的君主。
這為萬年贏得了許多大臣的認可,也是如今那麼多大臣恐懼蘇曜的原因。
沒錯,他們不單純是為了政治投機,而是有很多人已發自內心的承認了萬年這位女帝,他們不願看到這樣一位明君成為傀儡,更不願看到大漢江山社稷就這樣被毀滅。
對此,萬年心中其實還是頗為感動的。
但是,為了江山的穩定,她也不能放任流言繼續再傳播,讓朝堂上人心惶惶,破壞他們夫妻之間的關係,必須在事情不可收拾之前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乎,在告別了蘇曜後,萬年換上了一副從未在蘇曜面前展露過的威嚴神色,開始了今日的大朝會。
“皇帝駕到!”
隨著太監尖細的唱喏聲,萬年女帝頭戴十二旒冕冠,身著赤色龍袍,在宮女太監的簇擁下緩步登上金鑾殿。
殿中文武百官早已分列兩側,見她到來,齊齊跪拜行禮:“臣等參見陛下!”
朝議上,眾臣先是就最近京師最近擴建的事情進行了彙報討論,然後是各地工程,還有南方剿匪等等。
時間一點點過去,漸漸的,日常的政事討論基本結束,話題也終於轉向了唐王凱旋的事宜。
“唐王怎麼還沒來?”
“不會今天他又不來了吧?”
有大臣們竊竊私語。
蘇曜雖然身為大將軍領平章政事,總攝軍政大權,但上朝這件事卻歷來隨性,一個月也難見幾次。
大臣們本以為這次他帶兵凱旋,總該露個臉表表態,卻不了人又沒見。
這一下,讓很多準備了半年多時間,趁機發難,痛斥蘇曜在在外專權行事,濫殺官吏,私封王侯,擅納公主等罪狀的御史們大失所望。
眼瞅著朝議的重心轉向西域問題,大將軍的論功行賞再次被提上議程,他們立刻調整了策略,開始上奏彈劾。
“陛下,臣有本奏!”
御史中丞王朗出列,手持笏板,朗聲奏說:
“臣聞唐王此次西征,雖立下赫赫戰功,然其行事多有僭越之處。擅自冊封烏孫王族,私納敵國公主,更在軍中設立‘西域都護府’,未經朝廷許可便委任官員。此等行徑,實乃目無君上,臣請陛下明察!”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不少大臣面面相覷,沒想到王朗竟敢如此直言不諱。
萬年女帝端坐龍椅,面色如常,只是眼中閃過一絲冷意:“王愛卿此言差矣。唐王出征前,朕曾授予其‘便宜行事’之權。西域距京萬里之遙,若事事請示,豈不貽誤戰機?”
王朗卻不依不饒:“陛下,即便有‘便宜行事’之權,也當有所節制。唐王如今功高震主,威加海內,其更該恪守臣禮,謹言慎行,而非藉著陛下給他的權力如此肆意妄為!”
“臣聽聞西征軍中只認唐王,不認天子,四夷諸胡更多稱其為天將軍,大單于,尊榮猶在我大漢天子之上,此乃大不敬之罪也!”
王朗的話如同一記驚雷,在朝堂上炸響,掀起軒然大波。不少大臣都面露驚色,竊竊私語之聲不絕於耳。
而彷彿是對王朗的呼應,在他之後又有數名御史出列附議。一時間,朝堂上彈劾唐王的聲音此起彼伏。
與此同時,一個小太監則見勢不對,悄悄立場,飛也似的向後宮跑去報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