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國騎砍無雙

第988章 蘇曜凱旋與特別的漢禮(6K2)

“強大的,偉大的,戰無不勝的漢國唐王、大將軍,我們代表大宛國王和康居國王,向您獻上最誠摯的敬意。”

行軍帳內,兩位使者跪伏在地,額頭緊貼地面。

蘇曜端坐帳中,俯視著這兩個來自更遙遠西方的使者:“你們國王派你們來,所為何事?”

大宛使者抬起頭,恭敬地呈上一卷羊皮紙:“我國王聽聞大將軍威震西域,特意獻上天馬十匹,願與大漢永結盟好。”

康居使者緊接著說道:“我國王獻上黃金千兩,寶石百顆,懇請大將軍允許我國商隊進入玉門關貿易。”

蘇曜接過禮單,目光在“天馬”二字上停留片刻。

天馬,這是大宛國最著名的產物,其耐力和速度驚人,能日行千里,汗出如血,故又被稱之為“汗血寶馬”。

蘇曜清楚的記得,在歷史上漢武帝就為求此馬曾兩度派兵遠征大宛。

而這次出征西域前,蘇曜也特意去查閱了一下往年的記錄,在漢朝對大宛控制力強大的時候,其國王不但要遣子入京為質,更是兩國協議特別標註了大宛的進貢義務。

其中,汗血寶馬就由於其極其珍貴而被特別要求,但除了當時大漢攻陷其王都一次性的掠奪了數十匹外,每年大宛也就僅僅是歲獻天馬二匹,雜馬三百。

這一次,大宛國王一口氣拿出十匹天馬進貢,倒確實是頗有誠意。

“你們國王倒是識趣。”蘇曜將禮單遞給身旁的郭嘉,“不過嘛”

蘇曜看了眼坐在自己下首的烏孫王與阿什利公主:“據孤所知,大宛、康居如今皆是貴霜屬國,汝等此番前來,可有貴霜王的手諭?”

蘇曜直白的發問讓兩個使者臉色微變,不過還好,他們兩國歸順貴霜在西域基本是人盡皆知的問題,此番也早有準備。

那大宛使者當即就連忙解釋道:“回稟殿下,我國如今雖臣服於貴霜,但從未忘記大漢昔日的恩義。此次進貢,完全出於我國王對大漢的仰慕之情。”

“沒錯沒錯。”

康居使者也急忙補充:

“大漢退出西域數十年,鄙國屢受烏孫與貴霜欺凌,不得已方才臣服。如今大將軍威震西域,我國上下聞之沸騰,願重歸大漢麾下,只求能得到您的庇護。”

“若是大漢願意約束烏孫,使其不再侵我邊境,我國願歲歲納貢,永世稱臣!”

蘇曜聞言,目光轉向烏孫王貴奢靡。這位曾經的草原雄主此刻面色陰沉,卻不敢出言反駁。

“有意思。”蘇曜輕笑一聲,“若你二國日後都為我大漢臣屬,那相互間自然不該再起爭端。”

“只不過嘛,你們確定自己已經做好背叛貴霜的準備了嗎——我大漢可不準備與人分享屬國。”

蘇曜這番話說出,兩位使者頓時面露難色。

顯然,他們這次來打的主意就是兩面逢源,既不想得罪貴霜,又想討好新崛起的大漢勢力。但蘇曜直接點破了他們的心思,讓他們不得不做出抉擇。

大宛使者大汗淋漓,顫聲說:“殿下明鑑,我國地處偏遠,遠離大漢,貴霜卻在我咫尺之間,此意也是實屬無奈”

“是啊是啊。”

康居使者忙不迭接話:

“唐王殿下有所不知,那貴霜在我等國內還駐有重兵看管,若是我國貿然改旗易幟,社稷恐遭傾覆之險。”

“哦?那他們會放任你們這麼大張旗鼓的朝貢我國?”蘇曜眼中精光一閃,“還是說你們這次乃是偷偷前來?”

兩位使者對視一眼,最終還是跪伏在地,老實交代。

果然,康居與大宛使者的隊伍規模雖然還算尚可,但實際上來人的官職卻是相當末流,遠不及其他西域諸國那般或國王親至,或遣皇子與重臣的重視。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要避貴霜耳目,他們特意利用商隊為掩護來行朝貢之事。

而知道了這一點後,蘇曜頓時也是失去了大多數興趣。

跟這樣的使者,你也談不了什麼深入的話題。

帳內的氣氛頓時有些尷尬。

兩個使者急的滿頭大汗,生怕出訪失敗回去遭受詰問,就這時,賈詡上前說:“殿下,下官以為兩國既主動來朝,不妨先以禮相待。至於他們與貴霜的關係,等到回京之後咱們可以再慢慢討論.”

說著,賈詡意味深長地看了眼兩位使者:“下官相信,等他們見到了我京師繁華與大漢的強盛,來日回國後必能勸說其王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蘇曜微微頷首,看向兩位使者:“既如此,你們便隨我一同入京覲見天子吧。”

“正好,路上再給我們細細講講你們國內與貴霜的情況,別過別想著撒謊糊弄。”

“如你們所見,這次隊伍中西域諸國幾乎盡在其中,我們不會只聽汝等一家之言。”

兩位使者聞言,頓時如蒙大赦,連連叩首:“多謝殿下開恩!我等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蘇曜揮了揮手,示意侍從帶他們下去安頓。待使者退下後,他轉向賈詡:“文和覺得,貴霜會坐視我們收服西域嗎?”

賈詡捋須沉思片刻:“據臣聽聞,貴霜近年來內鬥頗多,勢力收縮,恐怕無暇東顧,也因此這大宛和康居才敢生有二心。不過.”

說著,賈詡看著帳外,緩緩點頭:“越是如此,其對外界的干涉就越是敏感,若是他們得知殿下有意染指大宛、康居,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不善罷甘休又如何?”一旁的馬超冷哼一聲,“讓他們來便是!末將正愁沒機會雪恥。”

他站起身,走到懸掛的地圖前:“不過,若他們真敢來犯,倒也是個機會”

郭嘉立刻會意:“殿下的意思是藉機西進?”

蘇曜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從西域一直延伸到蔥嶺以西:“既然大宛、康居都有心歸附,我們何不順勢而為?”

“但眼下還不是時候。”賈詡謹慎地提醒,“朝廷剛剛平定中原,又經與鮮卑和烏孫連番大戰,西域諸國都需時間消化”

蘇曜點點頭:“文和所言有理,不過前期的準備已經可以提前上馬了,別忘了咱們的目標可不止是這些西域的撮爾小國,貴霜,安息,乃至極西之地的諸多廣闊世界,終有一天都要插上我大漢的旗幟!”

帳內眾將聞言,無不熱血沸騰。

馬超和閻行等少壯派將領紛紛請戰,就連徐晃、高順等老成之人也是目光灼灼。

這一幕把帳中的烏孫王和阿什麗公主等隨行的西域屬國要員們看得目瞪口呆,顯然沒想到大漢的胃口竟如此之大。

當然了,這個宏偉的藍圖仍然需要時間建設。

比起熱血沸騰的諸位將領們,賈詡和曹操等人則更加註重實際。

在之前戰鬥中負責南線大軍的他們,沿途經過諸多西域國家領土,根據當地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議。

包括在龜茲、疏勒、于闐設立衛所軍鎮屯田,利用烏孫土地建立官辦馬場,精心育種,以及與當地牧民部落大力開展馬匹貿易等等。

郭嘉也補充道:“此外,可效仿烏孫之例,令各國遣王子入京為質,同時選派漢官協助治理,逐步推行漢制。”

對於這些意見,蘇曜在路上是一一採納,派出快馬要求朝廷儘快向西域派出合格官僚,以解放被蘇曜安置在當地的劉備和周瑜等人。

隊伍繼續東行,沿途不斷有西域各國使者加入。

當隊伍抵達玉門關時,即便蘇曜為了限制規模與控制西域當地,返程只帶了五千騎隨行,但他們押運的俘虜就有五萬餘眾。

再加上沿途加入的各國朝貢人員與隨行商隊,隊伍規模僅人員數量竟然就已直逼七萬大關,其聲勢浩大,車馬如龍,連綿不絕,一眼望不到頭,隊伍長達數百里。

這樣的隊伍早已超出了玉門關所能接待的極限,也多虧蘇曜大戰繳獲豐富,有著充足的牛羊儲備,在郭嘉與賈詡等人的精心排程下,一路宰殺分配,才沒讓大軍餓了肚子。

故而,他們的隊伍快速穿過了玉門關,直抵敦煌郡首府敦煌。

那敦煌太守早已得到訊息,早早備好酒食在城外犒勞大軍,城內百姓也是紛紛出城夾道相迎。

“唐王萬歲!”

“大將軍威武!”

歡呼聲此起彼伏,蘇曜騎在馬上,向人群揮手致意。

不過在敦煌,考慮到此地城池規模和邊關重地的敏感性蘇曜沒有選擇入城,只是在城外接受敦煌太守的擺宴,然後派出少數後勤人員與西域開發公司的商隊代表入城在當地採買交換物資。

不過即便如此,在他身後,那些頭一次來到的大漢的諸位西域王族和各國使者都已經震撼於大漢城池的雄偉與繁華。

阿什麗公主坐在車駕中,透過紗簾望著外面熱鬧的景象,眼中滿是驚奇:“父王,漢地竟如此繁華.”

貴奢靡神色複雜:“這只是他們的邊關小城。據說他們的都城洛陽,比這還要繁華百倍。”

阿什麗聞言,不禁對即將到達的洛陽充滿期待。

過了敦煌城後,行軍速度明顯加快。沿途州縣紛紛派人迎接,提供補給。

當隊伍抵達長安時,更是受到了空前熱烈的歡迎。

長安作為西漢舊都,雖已不是政治中心,但仍是西部重鎮。

尤其是蘇曜規劃西征之後,這裡的政治地位也大幅度提升,不但有大將呂布坐鎮當地,西域開發公司更是在此地投了重金營建各種基數設施,作為銜接西域與洛陽的重要樞紐。

聞知蘇曜隊伍臨近長安,蓋勳與呂布特意率領當地文武官員傾巢而出,在城外十里相迎,恭請唐王殿下入城。

這一次,蘇曜就沒再推脫。

他吩咐賈詡和郭嘉等人安頓好大軍在城外休整後,自己帶領各主要人員和隨行的西域王公使者們,在長安百官的簇擁下緩緩入城。

長安城內,那是萬人空巷,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爭相目睹這位傳奇人物的風采。“那就是唐王殿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