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劉辯,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107章 太子染寒疾,許褚闖殿門

曹嵩,看似只是一個接過了曹騰政治遺產的庸人,但他的手段絕不止如此。

就撈錢這一項,曹嵩的本事絕對是無可置疑的,而當這種本事用在了正途上,曹嵩也就從庸人變為了能臣。

學子需因材施教,臣子也需因才任用。

而且曹嵩不僅有這份撈錢的能力,最為讓人忽視的其實是他的社交能力。

如今朝中三公九卿及眾二千石官員,與曹嵩交好者甚眾,這絕不僅僅是依賴於身為賢宦的曹騰所留下的政治遺產,而是兩者相結合所產生的效用。

因此朝中與他親近之人中,最適合挑開這件事的,莫過於曹嵩。

當然,還有另一個於他而言最為重要的原因。

他需要徹底斷絕曹家搖擺的可能性!諸曹夏侯氏太受重用了,大司農的曹嵩,青州刺史領蕩寇中郎將的曹操,羽林左騎監曹仁,羽林右騎監夏侯淵,執金吾緹騎司馬夏侯惇。

朝中有九卿,京中有禁軍,地方有領兵刺史,任何掌權者都不會忽視這樣一個政治家族。

在當初曹操留下那封近乎是檢舉信的把柄後,別說諸曹夏侯氏倒向士族的可能性,能不結成不共戴天的死仇都算奇蹟了。

也正是因此,他才會放心大膽地任用諸曹夏侯氏,但一切的“進步”都是需要付出足夠的代價的。

諸曹夏侯氏想要繼續進步,想要獲得太子更多的信任,也需要付出更多。

曹嵩也明白這一點,但作為一位老政客,他並不像曹操那般隨著太子的一句話便能主動表態有所行動。

他需要太子的承諾!

太子也明白,曹嵩這種人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因此他許了一個平樂鄉侯作為明面上的好處,而太子的信任則是隱藏在這一個鄉侯之位後的好處。

得到了太子的承諾,曹嵩也自然準備標榜大漢忠臣為太子鞍前馬後!而送走了曹嵩後,賈詡卻還未離去,向太子彙報了太子離京期間京中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包括事後查明何顒剖腹死劾的真相以及他假裝被刺殺後抓捕一眾今文學派士人的前後細節。

賈詡彙報得很詳細,即便太子手中也有一份詳細的奏報,但賈詡依舊事無鉅細,乃至將自己心中所想都一一向太子做了詳細的彙報。

作為一個求生欲強烈的人,賈詡雖不明白太子緣何對他有著如此毫無來由的沉重信任,但他知道無論是為了回報太子的信任,還是為了保護自己,事無鉅細彙報絕無過錯。

劉辯聽著賈詡的彙報,看著他那副求生欲滿滿的模樣,也是有些忍俊不禁笑出了聲。

但他不會去勸賈詡改變,因為那是他經歷宦海沉浮後養成的性格,更是讓他放心交託大事的性格。

在賈詡離去後,劉辯依舊沒有歇息,而是令人將這半年來尚書檯處理的奏疏副本送至他這裡,由趙祐、丁肅、徐衍、郭耽、李巡五名中常侍為他將那些請安奏疏去除後,閱覽著那些涉及實務的奏疏。

多是有關各地黃巾肆虐的奏報,今年許多地方根本收不上賦稅之事,以及各地在黃巾相繼平定後請求朝廷撥款修繕城牆並恢復各地民生之事。

而這一閱覽,也就忘了時間,除了如廁以外,劉辯一整日都靜坐於桌案前。

饒是趙祐等五人被士人冠以“賢宦”之名,卻也忍不住站了起來。

趙祐為首,站在四人身前向太子行了一禮,神色關切道:“殿下親赴戎機勘定叛亂,然定亂後也未曾歇息,於冀州各處郡縣訪問賢士,如今班師回朝又未曾有片刻安歇,乃是當之無愧的賢太子也!”

“然太子賢明雖為萬民之福,若一旦貴體有恙,則非天下臣民又當如何自處?”

劉辯聞言微微一怔,而後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

趙祐前半段的話語是在誇讚他這位太子的賢明,若論勤政和操勞,在太子的行列中,他恐怕也算是空前絕後了。

但後半句,卻是在提醒他注意身體,而且那言辭……若是劉宏聽見了,估計要發飆了。

那意思就是說,太子殿下您勤政愛民是天下百姓的福分,但如果你身體出了問題讓那個昏君出來執政,那就是天下百姓的禍患了!

如此之言,既不諂媚,卻又讓人聽著心裡怪舒服的,也就是高望在替他操辦明日大宴太子府屬臣的事情不在此處,否則聽了趙祐的話,怕是要更加忌憚趙祐了。

“你們啊,罷了。”劉辯擺了擺手,輕笑著搖了搖頭,臉上帶著一絲欣喜之色,“那孤便去歇息了。”

劉辯的心情倒是頗為不錯,這種被人認可的感覺,甚至因此被人擔心身體狀況而勸他休息,讓他頗為受用。

得權不正的情況下,人總是會追求其他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的渠道,這種被認可的感覺當真是妙不可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