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這種印章,一共有三套。但其實,這也只是明面上的而已。以和珅的性格,不得私下也弄一兩套自己把玩。甚至其他官員,都有可能私下找材料雕琢一套玩玩。
在古代,皇帝就是潮流的掀起者。
一樣東西皇帝先玩,下面的官員就會跟風,然後就是商賈等大戶人家。
周益民沒看錯的話,這應該是田黃石雕琢的。
田黃石的價值,不必他多說,以前就有“一兩田黃一兩金”的說法。
到了後世,一克田黃甚至幾萬元,比黃金貴百倍。尤其是這種田黃雕琢的古董藝術品,往往能拍出天價。
“還是值點錢的,文物商店就收,三五塊錢一件。”周益民說道。
他可沒騙人,比如今年才成立的京城文物商店,收文物就是幾塊錢一件,具體看文物本身的價值,但很少會超過十元的。畢竟文物商店賣出去,也才十塊八塊。
賣文物的商店都屬於國營的性質,由專家把關篩選,把認為可以賣的文物放在文物商店出售,並以此進行外匯創收,進店的多為外國人。
周益民知道,這還不是最便宜的時候。
再過幾年,文物會更加不值錢。
“真的?”
大家眼睛一亮。
這一箱子,印章可不少呀!別說五塊錢一件,就是三塊錢一個,也能賣幾百塊。對周家莊而言,可謂是一筆巨大收入。
“行了,你們就別琢磨。這小玩意,人家文物商店能1塊錢一個收,就很不錯了。多了就不值錢,伱們不懂呀?
要我看,乾脆給益民得了,就當是抵種子錢。
益民,你看這樣行不行?”老支書開口。
正愁怎麼回報周益民呢!
他小小地跟村裡人撒個謊。其實,也不完全是撒謊,上百個印章拿去文物商店賣,人家不壓價才怪。
大隊長附和:“我看行。”
在他們看來,糧食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那一箱子的印章。
其他村民想了想,也覺得支書說得有道理,便沒有反對的聲音。
再說,讓益民掙點怎麼了?最近這段時間,益民可沒少為周家莊“出力”。現在開墾的河床,就是他的主意,還有學校那邊,也是在他的建議下重新開辦。
更別提之前換紅薯的事。
沒有他,村裡估計都要餓死人了。
總之,這箱子給周益民,他們都沒有異議,心甘情願。
周益民想了想,說道:“這樣吧!我來處理,多出來的錢,我打算弄點糧食回來,放到學校食堂去。這麼一來,就不用村食堂分糧給學校。”
他打算就按照3元一件收了,除去種子錢,剩下的就買糧食。
如此一來,惠及全村的孩子。
眾人聽後,紛紛叫好。
他們心裡敬佩,不愧是益民,給他機會,也不會佔村裡的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