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人民文學》雜誌社。
現在《人民文學》編輯部收到林有成最新的小說《暗算》前面的聽風者瞎子阿炳這一部分,毫無疑問是在整個編輯部引起了非常大的討論,不過對於這樣的討論,編輯部的編輯終究還是沒有說要退稿,畢竟這要是退稿的訊息傳出去,那肯定會引起京城整個文學圈子的意外。
畢竟林有成的稿子都被退稿了,這怎麼不讓一眾文學界的人倍感意外。
當然,退稿也並不是不可能,像莫唁所寫的《酒國》就先後被《收穫》、《十月》、《當代》紛紛退稿,四處碰壁的莫唁的也很難堪,還是餘樺看到這一情狀,便把沉甸甸的《酒國》手稿揹回江浙,懇切地希望和自己情誼較深的《江南》雜誌編輯們收下這份小說,遺憾的是,因為某種原因,《江南》雜誌也退稿了,後面這部《酒國》小說在沒有在文學雜誌上刊登的背景下在出版社出版。
至於真的要把林有成這一部《暗算》給退稿,很顯然編輯部的編輯還沒有人直接說這話。
“《暗算》不同於之前的《風聲》和《潛伏》,講抗戰時期的地下諜戰故事,這部《暗算》是講國家成立之後的隱蔽諜報戰線故事,這一點還是需要慎重。”
很顯然,作為《人民文學》雜誌社的編輯考慮的不單單是故事本身,另外也還會需要考慮別的影響。
張偉很顯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像聽風者裡面的這一部分時間故事都是在1950年秋至1952年春,寫這個時期的故事,而且還是涉及到隱蔽戰線,雜誌社這邊也的確是需要慎重,不知道上面會不會對發表這部小說有意見。
“倒也沒有這麼誇張,現在這都是快四十年前的事,而且有些也都有解密,林有成這部小說裡面倒也沒有什麼特別涉密的,當然如果真的涉密,林有成也不可能會知道。”
這話也是讓其他編輯都紛紛點頭,畢竟真正的機密林有成也根本就寫不出來,這個神秘的701雲山霧罩著,依舊是充滿著神秘感。
“文學本就是藝術創作,我覺得林有成寫阿炳這個角色,也就是一種藝術創作,在我看來這位充滿不可思議能力的同志,正是因為這悲劇性的命運反而給人物增加了真實感,他的殘缺和死亡使得這個故事更具生命力。”
“沒錯,我也是這麼認為,林有成這部小說很顯然就是想要寫一些秘而不宣的天才人物,在那個701的地方充滿了與秘密相糾纏的懸疑情節,以及與偶然,未知相關聯的無常命運,當然至少在現在的聽風者阿炳這裡是這樣的故事,不知道後面看風者和捕風者會怎麼樣。”
“是的,這還只是《暗算》前面的第一個故事,我現在挺好奇林有成他後面怎麼會寫。”
張偉聽見同事這話,點了點頭,說道:“我同樣也很好奇,這701還會有怎麼樣一些不見經傳的天才,尤其是後面還會有不同的部門。”
雖然說對於林有成的這部小說《暗算》前面第一個故事有所爭議,但是這也算是編輯部的日常,畢竟來稿本就需要三審三校,很顯然在這一番三審三校之後,《人民文學》最終還是決定刊發林有成的這部《暗算》小說,不過這邊張偉也和林有成有過溝通,想要在阿炳的故事結束之時,將下一個故事的引子給丟擲來。
這也是作為編輯的考慮,畢竟林有成的這部《暗算》也算是長篇小說,其中的幾個部分也都是不同的故事,在雜誌上發表也就相當於是連載,自然也就需要讓從文學雜誌編輯的角度去看待林有成這幾個不同的短篇故事。
也正如張偉這邊所想的,林有成這邊也將後面完稿的第二部看風者的主人公黃依依故事交給了張偉。
超乎整個《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部的編輯的想象,他們沒有想到林有成所帶來的看風者黃依依的故事會如此震撼。
沒錯,就是震撼!
整個編輯部的編輯都被林有成後面第二個故事給徹徹底底地震住了。
完完全全都沒有想到林有成會帶來如此驚心動魄,甚至可以說是匪夷所思的故事,實在是太難以想象了。
甚至可以說是,看風者的故事更具衝擊力!
就是更有衝擊性!
張偉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著稿子上那一段話,只覺得心裡很是難受——
“……後來,我回到701,在一個深夜,悄悄摸到樹林裡,把小雨的骨灰盒埋在黃依依的墓旁。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只感到她們兩人應該在一起。都是一條戰線的姐妹,沒什麼不合適的,更何況兩個都是寂寞的靈魂,在陰間有了伴,或許就不再寂寞了吧?
坦率地說,此後的半生歲月,我都只為我的職業活著,我沒了感情,沒了靈魂,我的感情和靈魂,都在那個春天裡徹底死了。
……”
張偉真的沒有想到林有成在聽風者瞎子阿炳之後,居然還會在筆下寫出一位如此驚人的奇才。
沒錯,就是奇才,這位黃依依在張偉看來,就是一個特立獨行,反傳統的女性奇才,放蕩不羈而又風情萬種,在那個時候絕對屬於另類。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麻省理工才華橫溢的數學博士,回國後接二連三的破譯複雜的敵國密碼,並最終將密碼之王“光密”收入囊中。但作為一個女人,她的生命雖然華彩頻頻,看上去卻徹骨冰冷。這個貴胄出身的天才,終其所能,依然無法在懊悖的命運中找到一個支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