鰥夫的文娛

第361章 【新的邀約】(求訂閱)

國內現在想要找林有成寫劇本的電視臺和製片廠非常多,不少導演都想要和林有成合作,只不過林有成這位大佬的身份不一般,又有漂亮國那邊給出百萬美元稿費,這自然也就讓國內不少導演都心裡打鼓,不知道能不能請動林有成。

當然,真正認識林有成的人,自然也會知道林有成並沒有因為漂亮國那邊的行情就對國內獅子大開口,要不然早在之前林有成將《贖罪》這個本子交給陳皚鴿去拍攝,自己擔任編劇的時候就會開出高價格,畢竟在那之前林有成的《時間旅行者的妻子》就已經以百萬美元的版權價格賣給了環球影視公司,而且前面林有成給侯曉賢導演寫得電影劇本《愛》也不過十萬的價格,這還是因為是寶島那邊的影視公司才會給林有成這樣的編劇費用。

雖然說鄭小龍這邊有別的電視劇拍攝,也有和海馬影視工作室合作,但是很顯然他也是挺想再找林有成寫電視劇劇本,要知道之前不管是《風聲》,還是《我的兄弟姐妹》,以及《潛伏》都是絕對的優秀故事。

只是現在鄭小龍這位熟人也都不好直接找林有成寫電視劇劇本,畢竟林有成者有這功夫,都可以給好萊塢寫電影劇本了。

雖然說鄭小龍沒好提,但是卻有別的導演找上門來了,而且還是一位女導演。

陳皚鴿這邊給李少虹牽線搭橋,特別領著李少虹來了興華衚衕,認識林有成一番。

其實這也就是人脈關係,不然別的導演細看在這個時候想要認識林有成,又怎麼可能那麼順利。

說起來,1978年是燕京電影學院恢復高考的第一年,能在那一年走進大學校門的估計是對“高考改變命運”這句話最感同身受的一代人,而“燕京電影恢復高考”也曾被《電影手冊》評為“20世紀電影史上100個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之一”。原因自不必多說,因為此後國內電影電視劇能在國際國內上所達到的巔峰,幾乎都是由78班的導演們去實現的。

當年有156個人考進了北電,導演系佔了其中28個名額,而在這28人中只有8位女導演,其中比較有名的當屬李少虹和胡梅,雖然同在78班的導演,但是也會有不同的階層,像陳皚鴿,田狀狀,還有李少虹都屬於大院子弟、電影世家出身,這和張詒謀,以及張健亞不一樣,這兩位一個是棉紡廠工人,一個是木匠。

不得不說,李少虹當初能夠考上燕京電影學院也是相當有意思的,她還是聽別人說起的。那時,有個同學遞給她一張報紙的文藝版上有一欄燕京電影學院的招生廣告。。這位同學問李少虹:“你媽媽不是學電影的嗎?”,李少虹聽罷就去了,她根本沒想到自己能考上,但那個時候只有小學學歷的李少虹報考了燕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就是考上了,後面在畢業後分配到燕京電影製片廠任導演。

這也就是因為電影世家出身。後面在燕京電影製片廠開始參與影片導演的工作,1983年並擔任了劇情片《包氏父子》的副導演,就是那部人慾哭不能、欲笑不得的悲喜劇,後面還作為副導演參與了劇情片《出門掙錢的人》的拍攝。1984年,就執導愛情電影《清水灣,淡水灣》,不得不說這起點其實很高,只是後面因家庭原因暫停導演工作。

不過也就是大前年,1988年,這位女導演復出,完成了驚悚影片《銀蛇謀殺案》的拍攝,也算是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導演作品,而且當時賣掉200多複製,是當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去年又執導了一部犯罪影片《血色清晨》,還獲得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獎。

陳皚鴿望著林有成,說道:“有成,少虹可是一直都非常喜歡你的小說作品。”

林有成聽見陳皚鴿這話,笑了笑,他這樣的話聽過很多遍。

李少虹望著林有成,也是說道:“我特別喜歡你的那部《嫌疑人x的獻身》,當初第一次看的時候真得驚為天人。”

像李少虹最近前面兩部拍攝的電影都是犯罪題材的作品,可想而知李少虹對這個題材倒也並不是完全反感,更別說林有成的這部《嫌疑人x的獻身》還不是一般的犯罪題材,這其中的犯罪手法和愛情當初那是讓整個文壇都拍案叫絕。

“說來,我那個時候也特別想拍你這個故事,後面侯曉賢導演拍你這部小說,拿了金棕櫚,我還特意去看了電影,侯導拍得太好了。”

李少虹一臉笑容地說道:“你其它的小說每一部我都有看,真的很精彩,我也是你的讀者。”

林有成聽著李少虹的話,其實心裡也明白李少虹來找他是因為什麼,不過李少虹即便不直接說,他這邊肯定也不會直接問,現在聽李少虹這些話,不管是不是恭維,他這邊也都明白這就是現在他在圈子裡面的地位,多多少少這些人都會想要結交於他。

現在李少虹的心思自然也不言而喻,也是想要找他寫劇本。

說來,其實李少虹這位導演也是無奈,一開始1987年,為了迎合市場化大潮,國內各大電影製片廠都在組織拍攝商業片,燕京電影製片廠當時扒拉來扒拉去就是他們幾個年輕導演,於是《銀蛇謀殺案》的任務就意外地落到了她頭上。

李少虹也很清楚那時候大夥說到好萊塢都談虎色變,唾棄好萊塢的商業電影,她當時不願意拍,最後還是掉著眼淚去拍的。

她第一反應就是覺得自己特別倒黴,哭得稀里嘩啦,同學們都拍了《一個和八個》《黃土地》《盜馬賊》這樣的文藝片,她的命運卻不如他們。那個時候在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班長田狀狀就勸她拍,最起碼能得到機會,證明是可以的,等得到認可就可以拍自己想要拍的。

後面也的確證明自己了,後面拍得的《紅粉》拿了柏林國際電影節影視效果銀熊獎,但拍攝過程一波三折,要知道1993年國內開始有版權法,原著蘇潼的《紅粉》在版權法之前賣給了燕京電影廠,也定了讓李少虹來拍。版權法之後,蘇潼又賣給劉曉箐,劉曉箐想讓姜聞拍這部片子。

燕京電影廠不幹了,於是打起了這場第一官司,最終仲裁的結果是燕影廠贏了。

關鍵香江導演徐可資助了《紅粉》前期籌備的錢,但等到電影立項時,相關政策規定取消合拍片,徐可當時就傻了,完全不知該怎麼辦,這錢等於打水漂了。

《紅粉》最終籌到250萬元人民幣,因為在發行上急於收回投資,在後面電影局審查透過《紅粉》之後,香江大洋影業有限公司就以380萬元人民幣買走了該片的全球版權。

說來,這部電影最終收穫了2800萬元人民幣的票房,也是國產片第一次實行國際通行的分賬模式,製片方分成35%,電影公司+影院分成65%。

可以說,這個模式到後面一直幾乎沒有變,比例上都差不多。

《紅粉》在藝術和商業上是成功的,但等李少虹好不容易證明自己的時候,後面又不一樣了,國內電影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劇變,原來電影製片廠都是計劃經濟,電影廠會把所有東西都配齊,但後面在1993年後開始體制改革,取消導演室,所有人的電影都是自籌資金,因此她拍電影遇見了前所未的困難。

在尋找投資上讓李少虹感到心力交瘁,相比之下,拍電視劇不用為籌錢操那麼多心。當時,李少虹、滕紋驥、等一批第五代電影人都“下海”拍起了電視劇,而且電視劇市場空前繁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