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抽取技能

第800章 太離譜了!

“票房差就怪杜笙太火,這邏輯也太離譜了吧?”

“照你這麼說,是不是好萊塢大片票房高,也得怪杜笙?”

“《暗物質》賣不動,跟《颶風營救》有半毛錢關係?”

支援杜笙的人本來就多。

這次更是集體出動,評論區直接變成“圍剿陳世崢”的戰場。

那一小撮原本挺他的網友,瞬間被懟得啞口無言,連反駁的勇氣都沒了。

這下陳世崢真坐不住了,立馬又接受了一波採訪。

這次不光是國內媒體,連聖丹斯那邊的外國記者也來了。

他乾脆豁出去,當著中外記者的面直接放狠話:

“杜笙就是被特殊照顧了!

你們看看他公司的《孤膽特工》,那叫一個血腥曓力,

灣城黒幇、噐官買賣、毐品交易……全拍進去了,

換別的導演早被斃八百回了,就他的片子能過審!

這不是因為他會拍馬屁是什麼?

他自己躺著拿資源,還不讓別人說?

我們連衡量標準都不一樣,環境這麼不公平,拿什麼跟他拼票房?”

這話一出,直接炸翻了。

一方面,國內這方面本來就常年被吐槽,

既有本身的瑕疵,也有不少文藝圈的人習慣性拿“上映規矩太嚴”當藉口,

不管作品好不好,先甩鍋出去。

所以只要有人站出來說“規矩不公平”,立馬就有一堆人跟風起鬨。

另一方面,陳世崢這番話還是當著外國記者說的,等於把家醜往外揚。

新聞一傳出去,海外媒體也跟著報導,

標題全是“華夏導演炮轟同行,質疑規矩準則雙標”。

不過國外網友對“杜笙被優待”這事反應平平。

在他們看來,電影能順利上映本身就是本事,

說明杜笙懂規則、會溝通,挺正常的事,沒啥好罵的。

可在國內就不一樣了。

輿論瞬間發酵,有人藉機大肆攻擊規矩準則,順帶把杜笙也拉下水:

“規矩就是一坨爛泥,純粹抹煞藝術創作!”

“趕緊規範一點吧,別讓杜笙這種會搞關係的鑽漏洞!”

“這圈子就是人情社會,誰關係硬誰就能上,真正搞藝術的反而被壓著。”

“華夏幾千年來都這樣,還是國外好,講契約、講規則,沒這麼多彎彎繞。”

“在國內,貝多芬、牛頓來了都得賠笑,這就是圈子文化!

藝術?

不存在的!”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這背後有人在帶節奏,而且節奏帶得又快又狠,

話題熱度蹭蹭往上漲。

這無非是想在國際上立個“敢說真話的華夏導演”人設,為以後徹底潤出去鋪路。

眼瞅著就要從一場導演口水戰,演變成全社會對行業規矩的大討論。

杜笙一開始還真的沒打算搭理這事,

畢竟大過年的,誰家吃著餃子還要跟瘋狗對罵?

可一看這陳世崢不僅不消停,反而越說越離譜,連國外記者都叫來了,

話裡話外還把整個行業體系都踩了一腳,

連帶著不少圈內人都說成是“靠跪舔上位”的既得利益者。

這下若再不出聲,別人還真以為心虛,或者仗著後臺硬不敢回應。

於是,杜笙在自己的人人網賬號上發了一條長文:

“說實話,我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大年初二在家包餃子,突然冒出個人說我壟斷話語權、打壓獨立電影,搞得好像我是電影圈的皇帝似的。

本來覺得吧,跟這種人計較,等於自己掉進屎堆裡打滾,犯不著。

可這人越叫越響,估計是背後有人遞話筒,覺得我不吭聲就是怕了。

那行,我今天就掰扯清楚!”

他接著甩出一組資料:

“先說說我那幾部被說‘血腥曓力’的片子:

《殺破狼》原版113分鐘,送審7次才過,最後上映93分鐘,整整剪了20分鐘;

《孤膽特工》原版110分鐘,送審5輪,上映版96分鐘,刪了14分鐘;

《颶風營救》原版115分鐘,送審4次,上映98分鐘,刪了17分鐘。

這幾部電影,國內上映的版本,和國外發行的版本,完全一致,沒有‘特供版’,也沒搞雙標。”

然後他話鋒一轉:

“再看看《暗物質》,原片96分鐘,送審才2次就過了,國內上映88分鐘,只刪了8分鐘。

可笑的是,它在聖丹斯電影節展映的,是96分鐘的完整原版!

這操作合規嗎?

多出來的那8分鐘,不用我說,大家心裡都有數。

無非是強化‘華夏留學生心理扭曲’‘國內教育壓抑人性’這類迎合西方刻板印象的橋段。

倌方沒追究你違規展映,你還反過來罵瀋核制度不公?

自己鑽了漏洞,回頭罵別人管太嚴?

你特麼誰啊!”

他一條條批駁:

“我的電影能上映,不是靠什麼‘特權’,是一次次改、一遍遍剪、反覆琢磨、據理力爭換來的。

有些人一被卡殼就喊‘藝術死了’,從不自己去談、去磨,稍微碰壁就指桑罵槐,

要麼乾脆拍點‘囯外愛看、囯內難上’的片子,還美其名曰‘有深度’‘敢發聲’。

真有骨氣,你怎麼不去拍歷史大片?”

接著,他把矛頭轉向那些“漴珜媚外”的論調:

“還有人說我靠賄烙、靠人情,說東方是‘酒桌文化’,順便吹燈塔國制度多先進。

那我倒要問一句,燈塔國的政冶獻唫是不是陋習?

上個常春藤得有推薦信,還得巧立名目送禮,這是不是人情?

人家把這些都包裝成‘制度’,幹得光明正大,沒人罵,你們還夸人家‘公平’?

這就是你特麼嘴裡所謂的‘先進’?”

他最後點名陳世崢:

“至於某些導演,在國內抱怨瀋核嚴,

一到國外就忙著參加酒會、跟評委套近乎、跪舔洋人,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多‘國際化’。

你說你有骨氣,那你怎麼不把原版《暗物質》在國內也放一遍?

真有能耐,你倒是別?”

這條宣告一出,全網炸鍋。

評論區直接變成笙fans和“清醒派”的主場:

“原來笙哥的電影也被刪減這麼多!

我還以為只有《暗物質》這種‘現實題材’才難過,結果人家動作片剪得更狠!”

“平時看笙哥雲淡風輕的,以為他手眼通天,結果也是改了七八回才過,太不容易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