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抽取技能

第818章 傻眼了吧!

原來是李伊馨剛從國外回來,

還帶來了泡菜國最火的“夢幻少女”組合成員林允兒、金泰妍。

她們來華夏錄節目。

宋慧喬和裴澀琪也趁著旅遊順道過來串門。

一群人碰巧齊聚,自然熱鬧。

更熱鬧的是廚房那邊。

幾個大美女圍著灶臺忙得熱火朝天,鍋鏟翻飛,香氣四溢。

李伊馨一看到杜笙,立馬揚聲喊:

“歐巴!等一下哦,我這盤炒榨菜拌年糕馬上就好!

我特意學了好久,保證是你最愛的味道!”

葉靜芷站在門口,有些懵。

這位千金小姐什麼時候會做飯了?

她自己其實也想過給杜笙做頓飯,但有自知之明。

她不是那塊料。

花半天時間鼓搗出來,頂多是“能吃”,離“好吃”差得遠。

勉強上陣,不僅累得慌,還怕杜笙吃得不開心。

她知道杜笙嘴刁,對美食要求高,所以乾脆不碰這“高風險專案”。

可杜笙呢?

他只是微微一笑,眼神一掃,心裡就明白了。

李伊馨身上就圍了條特製圍裙,其他……嗯,基本靠“氛圍感”遮著。

再看林允兒、裴澀琪、金泰妍、宋慧喬……

也全都穿著風格各異、但都“視覺衝擊力十足”的特製廚師服,一個個笑得花枝亂顫。

這些玩意估計是李伊馨從燈塔帶回來的,不得不說那邊的人就是會玩。

杜笙配合地點頭:

“哦?榨菜版的?

那我可得好好嚐嚐!”

葉靜芷一看這陣仗,瞬間反應過來,臉微不可察的紅了下,小聲問李伊馨:

“伊馨……你還有別的衣服嗎?我也想幫忙。”

李伊馨一邊翻炒一邊喘氣:

“芷姐,你不用換啦!

你現在這身職業裝,幹練又高階,歐巴最喜歡這種女總裁範兒了!”

葉靜芷這才恍然大悟。

討男人歡心,不光靠溫柔,還得懂“氛圍”。

而且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嘛。

這一頓活色生香的大餐,杜笙是大快朵頤,吃得有滋有味。

但由於林允兒、金泰妍等丫頭邊吃邊調皮搗蛋,一頓飯硬是吃了兩個小時。

宋慧喬不知是是不是今天攀爬太累,早早睡下了。

裴澀琪像只醉貓,羽體橫陳半躺在沙發上。

林允兒最是活潑,吃飽喝足還有力氣纏著杜笙要指點鶴拳。

杜笙本來打算接著教李伊馨的,然後再給葉靜芷桉摩舒筋活血一番。

畢竟這倆女人在事業上出力最多,工作又累,這會兒難得湊一起,給點厚待無可口非。

可計劃趕不上變化。

李伊馨突然接到電話,得先回泡菜國一趟。

卻是她之前在策劃的聯眾平臺,正準備收購推特18%的股分,

同時還要接受三星、谷歌的一筆鉅額投資。

這兩筆交易一落地,聯眾就要正式啟動上市流程。

再加上杜笙在燈塔國的基金專案,基本都靠李伊馨和赫斯特姐妹在操盤……

她這段時間忙得腳不沾地。

這次回來,純粹是抽空見個面、喘口氣。

而且之前教導過,李伊馨練鶴拳的天賦……真不咋地。

她是腦子靈,策略、金融、資本運作玩得溜,可身體協調性一般。

指導了半個月,連個一字馬都做不下去,按這進度,得認真再扶導半個月才能勉強達標。

杜笙搖頭一笑,也不勉強。

人嘛,哪有十全十美的。

腦子好,就彆強求顏值。

腿長,就別非得算黃金K線,那是自尋煩惱。

………

這天,杜笙正準備出門,劉筱莉悠然走了進來。

她的臉蛋比之前豐潤了不少,氣色紅潤,一看就是最近不少滋潤。

她也不寒暄,直入主題:

“中影的韓總剛給我打來電話,想請你演《建國大業》。

就是那部獻禮建國六十週年的主旋律大片,你有興趣沒?”

這話一出,杜笙腳步頓了頓,眉頭微微一挑。

《建國大業》?

這玩意還真有點難搞。

倒不是他不想接,而是劇本里的時間線一拉就到50年代,偉大領岫都五十好幾了。

讓他去演這個年紀的角色?

那可真不合適。

不光形象對不上,氣質也差得遠。

要是隻演個配角,那更沒意思了。

近來這種“客串式”的邀約,他向來是直接PASS的。

可這次不一樣。

這是獻禮片,政治意義重大。

人家韓總也懂分寸,知道杜笙不是隨便什麼配角都肯演的,所以沒親自上門,先讓劉筱莉探個口風,留點回旋餘地。

換作別的事,比如前陣子灣城金曲獎提名他“最佳專輯”,官方發函請他出席,劉筱莉看都不看,直接婉拒了。

用她的話說,“阿笙的時間,比獎盃值錢。”

可《建國大業》不一樣,得慎重。

杜笙站在玄關沉吟,腦子裡飛快盤算。

眼前有兩條路選。

其一,找個機會跟韓總坐下來聊聊,看能不能把劇本改一改。

比如把時間線往前挪,聚焦青年偉大領岫。

以他現在這身演技和本事,演個風華正茂的青年領岫,神形兼備還是可以的。

其次,乾脆另起爐灶,拍一部屬於星際傳媒的獻禮片。

想來想去,他搖了搖頭:

“還是婉拒吧。

你跟韓總說,我已經準備了個新劇本,過陣子公司就要開拍。”

在他看來,《建國大業》這劇本太“明星堆砌”了,

整一堆大咖演歷史人物,看著熱鬧,實則空洞。

比起電視劇《正道滄桑》那種有血有肉、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韓總想靠“明星效應”喚起愛國情緒,出發點是好的,

但電影不是拼盤,搞不好就成了“任務式”,質量難保。

就算他加入、改劇本,最終效果也未必理想。

與其摻和進去,不如自己來。

不是覺得自己很牛掰,而是發自內心的敬重與感恩。

小時候他也曾年少輕狂,聽長輩講偉大領岫的事蹟,總覺得是不是“神化”了。

直到長大後,讀了更多史料,有了自我判斷的能力,才真正明白那個年代的抉擇,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走錯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如今社會上仍有不少人誤解那段歷史。

杜笙一直想糾正這種觀點,不吹不黑,就事論事,把真實還原出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