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別人,後天三個姑媽家過來,讓那些表哥表姐什麼的看到姜家的墳這樣,姜寧就覺的渾身不得勁,臉面這東西,有時候可以不要,但有時候必須要爭。墳地不大,總共只有四座墳。
姜家的祖地在中原,據說當年他太爺爺逃荒到這裡後,就在這裡開枝散葉了,姜寧爺爺弟兄三個,二爺爺當兵去了西疆,就地安家了,再沒回來。
據說前些年過世了。
後人和老家有聯絡。
但都是父輩們聯絡,到姜寧這一代人,壓根就不認識。
姜寧爺爺奶奶也早走了,只有三爺爺歲數最小還在堅挺的活著。
墳地裡的四座墳頭,上面是太爺爺太奶奶。
下首右側是姜寧的爺爺奶奶。
左側空著的地方是留給三爺爺和三奶奶的。
姜寧有點後悔沒早點來墳地看看,要是早看到,現在肯定不是這個樣子,奈何後天就要祭祖,再修來不及,而且修墳這種事,也不是他能決定的。
得父輩們商量。
只能等祭祖之後再打算。
轉了一圈,開車回縣城。
去農場找他爸,問了問修墳的事。
姜有信說:“修墳這個事不是一家的事,得好幾家坐下來商量,不只你大伯二伯,還有你三爺爺那邊兩個堂伯,得一起商量,而且輪不到你操心,我也有錢。”
姜寧問道:“修墳得多少錢?”
姜有信說:“那要看怎麼修,幾萬能修,發達了花十幾萬幾十萬的也有不少。”
姜寧就不問了,打算到時候再說。
七月十五這天。
姜寧早早趕到農場,工人們已經準備好了。
看了看卡車上裝的東西,就讓出發了。
一輛小型卡車,一輛皮卡車。
裝了不少東西。
姜寧過了二十分鐘,才開車出發。
快到村子時追上了卡車,一路領到了墳地。
然後給指了個地方,工人們就將車上的東西卸下來開始搭涼棚。
鍋灶柴火桌子什麼的也抬了下來。
吃的喝的祭品什麼的不用他操心,大伯二伯和姜爸分給他的任務就是準備這些別人沒有或者不太好拿的大傢伙,得用卡車拉,尋常人家哪裡來的這些東西。
不說別的,單單那口直徑一米的大鍋就不好找。
搭了個佔地七八十平的涼棚,擺了六張大圓桌。
還有七八張小桌子。
各種高的矮的,大的小的凳子準備了好幾十個。
還鋪了些墊子,累了能躺著休息。
搭好涼棚,再把灶臺架起來,大鍋放上去燒水。
獻完牲要煮肉,這麼大口鍋,把水燒開得好長時間。
得提前燒,不然等羊宰完了再燒,那得等到猴年馬月了。
做完這些,後續人馬也到了。
姜偉開著一輛農場皮卡,拉著大批的物資。
姜有信則開了一輛輕卡,車上拉了四隻羊。
那是姜寧四兄弟的祭品。
羊是農場捉的,姜偉和姜澤一人給姜寧轉了兩千塊。
姜有信下車跟幾個工人說了幾句,幾個工人就開著皮卡走了。
今天是中元節,也是北安祭祖節。
工人也要上墳祭祖,雖然沒有姜家搞的這麼大陣仗,但就算燒個紙錢磕個頭,也得去一下墳地的,完了等老闆這邊結束,還得再過來收拾東西拉回農場。
打工人不易吶!
姜爸和大伯二伯下車先視察了下準備工作。
看到搞的不錯,超出了預期。
就表揚了姜寧一番。
然後所有人齊動手,把各種物資搬了過來,放到該放的地方。
三家都是全家出動,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全來了。
大伯二伯家的兩個堂姐一起來的。
三爺爺家也都來了,但沒準備羊,不準備獻牲。
兩個堂伯,兒子女婿全出動,就差了一個魏濤。
忙活一陣,又是五輛車和一輛小貨車開了過來。
三個姑姑家也到了,大表姐和三表姐兩家也一起過來了。
二姑家的二表姐嫁到了市裡,好多年沒來舅舅家了。
大大小小几十號人,墳地裡熱鬧的像是菜市場。
姜寧還想,也不知道他爺爺奶奶在天有靈,會不會怪罪。
今天算是難得,大表哥和二表哥一起來了。
平時一個避著一個,今天避不過去了,平時還能找藉口,但今天給外公外婆獻牲,那就不是藉口能搪塞過去的,二表哥這麼日理萬機,都得專門抽時間過來。
大表哥怎麼能不來。
姜寧驚訝發現,兩人竟然還有說有笑。
彷彿沒有半點芥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