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靈逐鹿,三興炎漢

第53章 飛狐設局·玄德失柱

讓袁紹無法忽視背後的芒刺,不得不持續投入兵力進行圍剿。

用公孫瓚最後的血,去持續消耗袁紹的力量,為岳飛在西線的行動和劉英自身的發展壯大,爭取最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飛狐陘在手,易京的命運早已註定,何時摘取,只在他劉英一念之間。

易京城頭的寒風,吹拂著劉備平靜卻深邃的面容。

他全程參與了這場慘烈的反擊戰,關羽、張飛的勇武再次力挽狂瀾。

然而,他的內心並無多少喜悅。

他清晰地洞悉了劉英“明援暗控”的毒辣用心。

劉英的“仁義”,在他眼中,是比袁紹的刀鋒更需警惕的軟刀子。

“大哥,劉英這廝,假仁假義!送這點糧草,夠塞牙縫嗎?分明是想讓公孫將軍和袁紹繼續死磕!”張飛環眼怒睜,甕聲抱怨,道破了玄機。

關羽撫髯,丹鳳眼微眯,沉聲道:“三弟所言不差。然袁本初勢大,確為我等生死大敵。劉英雖包藏禍心,此刻仍需借其勢,共抗強袁。易京若破,我等亦無處容身。”他看得透徹,眼下袁紹才是迫在眉睫的威脅。

劉備微微點頭,聲音低沉而充滿疲憊:“二弟、三弟所言,皆在理。袁紹不除,我等皆危如累卵。劉英……其志非小,所圖甚大。然此刻,我等唯有隱忍。”

他望向城外袁軍重新亮起的營火,目光堅定,“助公孫將軍守穩易京,儲存你我兄弟實力,方是上策。至於劉英……”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其‘仁義’之姿,天下矚目。我等亦當順勢而為,借其名望,廣結幽州豪傑義士。待時機成熟……”

他沒有說下去,但未盡之意,關張二人皆明。

一個身影,再次浮現在劉備心頭——那常山真定的白袍小將,趙雲趙子龍!

其忠勇、其武藝、其沉穩,正是他劉備此刻最渴求的臂助!

若能得子龍相助,在這亂局之中,無論是輔助公孫瓚,還是……另謀出路,都將多一份沉甸甸的底氣。

飛狐陘,鋼鐵堡壘般的關隘深處,穆桂英正對著地圖沉思。

花木蘭的“暗樁”已將一份至關重要的情報送至她手中:常山趙子龍,確在公孫瓚軍中,任騎都尉。

此人武藝超群,忠勇無雙,然性情剛直,不喜逢迎,在公孫瓚這等剛愎自用、任人唯親的主公麾下,屢遭排擠,僅因其非嫡系“白馬義從”舊部,便不得重用,空負一身本領。

更關鍵的是,細作探得,劉備對趙雲極為欣賞,曾數次私下表達招攬之意,但礙於寄人籬下及公孫瓚的猜忌,始終未能如願。

“主公所料不差,此乃天賜良機。”穆桂英、指尖點在代表趙雲的小旗上,“如此璞玉,豈能埋沒於公孫瓚這冢中枯骨之側?當為主公取之!”

數日後,一封措辭懇切、蓋有劉英幷州牧大印的信函送至易京公孫瓚案頭。

信中言道:為確保飛狐陘通道絕對安全,保障援幽物資暢通無阻,特調撥一批“精良軍械”經由飛狐陘交接。然此批軍械“關係重大”,為確保萬無一失,懇請公孫將軍派遣一支“絕對忠誠可靠、武藝高強”的精銳小隊負責護送至飛狐陘關前。

信中特意提及:“聞將軍麾下騎都尉趙雲,忠勇兼備,武藝絕倫,乃不二人選。若得趙將軍親護,英方能安心交接,亦顯將軍對盟約之重視與誠意。”

公孫瓚捏著信,臉色陰晴不定。

他本能地懷疑劉英此舉另有深意,點名要趙雲更是蹊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