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不是傳統的好檔期。
可今年有點奇怪,4月份有不少看起來有競爭力的電影要上映。
愚人節這天,就有曹陽的《情繫海邊之城》和王曉帥的《左右》上映,這兩部都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拿到銀熊的電影,將會在4月1號展開競爭。
4月3日,同樣有兩部電影上映。
一部是號稱投資1.7億,完全按照三國志打造的史詩級電影《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影片集齊了劉德譁、洪金保、濮存西、安志潔、於榮廣、嶽化、狄瓏等一眾大牌。
另一部是投資了4000萬美元,華夏、澳大利亞、德國聯合制作。
曾導演過《007:明日危機》和《第六日》的好萊塢著名導演羅傑-斯波蒂斯伍德執導,喬納森-萊斯梅耶斯、周潤法、拉達-米契爾和楊子瓊等聯袂出演的《黃石的孩子》。
4月24日,還有一部號稱投資5億人民幣,程龍、李連潔、劉一菲、李兵兵、鄒趙龍等出演的《功夫之王》。
看看這個牌面,程龍、李連潔、周潤法、劉德譁……如果不看上映日期的話,還以為這是暑假檔或賀歲檔呢。
國內如今的票房市場,遠的不說了,跟兩年前相比,總票房差不多就翻了一番,再也不是隻要一部電影大爆,同期的電影都要被“吸走”票房的年月了。
可要說同檔期內能容納同時三四部電影票房大賣,那也是不現實的,尤其還是4月份這個比較“清冷”的檔期。
再加上3月份的《星運裡的錯》在多個“利好”的加持下,直接把票房幹到了3.7億,本月還要延期放映,算是“透支”了一部分4月份票房。
所以,媒體和業內相關人士預測,以上的電影除了王曉帥的《左右》外,全都有大賣的潛質,不過,市場肯定還無法同時容納這麼多大賣的電影。
最大的可能是,或許只有兩部電影能大賣。
因為現在的市場,同期容納兩部電影大賣已經毫無問題。
至於哪兩部電影能大賣,這就比較有爭議了。
不過,大多數媒體和業內人士都認為,無論是哪兩部電影能殺出來,其中一部必然有程龍、李連潔和劉一菲、李兵兵演的《功夫之王》。
得出這個結論,表面上分析還是挺容易的。
《功夫之王》“必然”大賣的因素太多了。
首先就是檔期上,《功夫之王》的上映時間,成功避開了幾部電影捉對“廝殺”最激烈的時候,等上映時,那幾部電影也差不多都到了“疲軟期”,威脅性不大了。
其次,還是主演的陣容。
這是程龍和李連潔的第一次合作,華夏所有演員裡唯二能在好萊塢站穩腳跟的功夫巨星,再加上人氣小花劉一菲,以及新四大花旦裡的李兵兵,期待值簡直拉滿。
最後還有一點,那就是程龍的柏林影帝。
讓程龍拿到柏林影帝的雖然不是《功夫之王》,但實在是太巧了,這部電影在他拿到柏林影帝之後上映,肯定對電影是有加持的。
另外的三部電影,也都有賣點。
曹陽執導的《情繫海邊之城》拿到了柏林最佳導演,又幫程龍拿到了柏林影帝,按理來說,應該會被媒體和業內人士看好才對。
可問題是,這是一部文藝片。
這幾年,華語文藝片的上限似乎被定死了。
就連去年被一致看好的,老田執導曹陽監製並編劇的《聖殤》,在拿到金獅的情況下,也才僅僅勉強拿到3000萬的國內票房。
隨著國內票房市場的快速增長,文藝片不僅沒有迎來春天,反而迎來了“嚴冬”。
一開始很多人也看不明白。
在電影票房市場還沒大幅增長之前,不要說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拿到大獎了,只要是能獲得主競賽單元提名,幾乎就沒有票房低的。
而現在是怎麼回事呢?
然後,就有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找到了原因。
其實很簡單,如今再也不是那個看電影沒有選擇的年代了,一句話,可選擇的電影多了!
之前,國內的電影商業片很少,可選擇性幾乎沒有。
而能獲得歐洲三大提名或獲獎的電影,就是天然最好的宣傳——當時能有閒錢看電影的人,不是小資就是有點底氣的,這些人的思想,大多受歐美影響會大一點。
通俗點講,就是國內的很多小資或文化人,那個時期還停留在“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上。
因此,歐洲三大這種“高逼格”的電影節認可的電影,對他們來說,肯定是值得一看的。
而如今呢,隨著電影市場的擴大,或者說隨著改革開放這些年來成果凸顯,人們手中有點閒錢了,看電影的群體也不再侷限於“小資”。
電影也逐漸成為了真正的消遣娛樂的商品。
再加上國家在這方面的積極推動——院線的增多、民營電影公司的增加、香江彎彎電影人北上的便利、資金的湧入、電影及“大片”的增長等等。
電影市場是好了,是成倍增長了,但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看那些沉悶的文藝片的人,反而沒有增長。
這也就造成了無論媒體還是業內人士,對文藝片普遍都不太看好。
就像是王曉帥獲得了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的《左右》,若是放在幾年前,有了銀熊的加持,那競爭力可就很大了。
現在呢?
不說無人問津吧,但普遍不看好是真的,包括院線的經理們。
當然,王曉帥是王曉帥,曹陽是曹陽。
沒人敢忽視曹陽,哪怕他的電影是文藝片,也肯定被列入最有競爭力的電影……之一。
既然對文藝片都不看好,為什麼同樣是文藝片的《星運裡的錯》能大賣?
嗯,也很簡單。
國內票房市場是大了,觀眾是增多了,這些增加的人,不再迷信歐洲三大“沉悶”的文藝片,但對好萊塢大片卻“另眼相看”。
國內的華語“大片”,因為資金所限——華語片投資多了肯定收不回成本,特效以及“爽感”,肯定是暫時無法跟好萊塢大片比的。
無論是這些新增的觀眾,還是原先的“小資”們,有個重合的特點,那就是對好萊塢電影,對獲得奧斯卡的電影,都會高看一眼。
這也是《星運裡的錯》能在國內大賣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相比於曹陽的《情繫海邊之城》和周潤法演的《黃石的孩子》,業內和媒體其實更看好《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這部電影要明星有明星,還是很有票房號召力的華仔,導演也是香江很有名的李仁崗,曾執導過《黑俠》、《星月童話》、《阿虎》等電影。
再加上又是知名的三國題材,投資還大……成功的因素都迭滿了。
因此,看好這部電影的人更多一些。
3月31日的首映禮之後,《情繫海邊之城》直接安排了4月1日的零點場。
當然,如今的零點場還只能在全國二十來個重要的大城市的放映,稍微小點的城市,不是不具有零點場條件,而是看的人少,沒必要安排零點場。
曹陽去看零點場了。
是跟景田一起去看的。
他們選擇了京城星美的一家影院,這裡有零點場安排,並且還是啟動了四個放映廳。
兩個大放映廳和兩個小放映廳。
曹陽去的是大放映廳,當電影開始的時候,他還特意觀察了一下。
這座440人的放映廳,上座率居然出奇的不錯,大概能有9成以上。
一部電影能在黃金時間段有這個上座率都是極好的,何況是零點場,這上座率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黃雅莉是北師大的高材生,畢業後在京城的一家外資上班。
這段時間有個隔壁公司的男生追求她,隔壁公司也是一家外企,她對對方的感官還不錯。
一來二去,雖然還沒正式答應什麼,但今晚一起來看《情繫海邊之城》,就說明了一切。
嗯,至少她來之前,手機的電是充滿了的。
《情繫海邊之城》,這電影一聽就是無比浪漫的電影,又是曹陽執導的,至少質量上肯定是有保證的。
而看完這麼浪漫的電影之後,“情定海邊之城”,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