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丑》殺青後,距離《蝙蝠俠:黑暗騎士》的上映,正好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華納開始發力了。
其實,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剛立項時,曹陽就建議華納,可以試試在網上的營銷。
具體就是建立一個專門的網站,用以推廣電影,還能讓影迷和漫畫迷參與進來,加深這些人的參與感。
華納覺得主意不錯,就按照曹陽的提議,搞了個神秘兮兮的網站。
上面除了蝙蝠俠的logo之外,這個網站上只有哥譚市地方檢察官哈維丹特的競選海報,底下署名“哈維的一個好朋友出資刊登”。
蝙蝠迷看到後,肯定會心一笑,這個朋友不就是蝙蝠俠布魯斯韋恩嗎!
不過,當希斯萊傑“意外”死亡後,網站就變了。
哈維競選海報上的臉被塗成小丑的樣子,畫面下方藏著另一張照片。
想要看到照片,必須先在底下輸入email,每一個透過認證的email,都會收到一組座標。
在小丑臉的網頁上輸入座標,就可以把這個座標點上的小丑臉塗掉。
這也算是一個影迷積極參與的“遊戲”了。
直到昨天,蝙蝠迷突然發現,網站上所有活動,都被小丑塗改得亂七八糟!在隱密的地方有幾個線索,引導到一個新的神秘網頁。
開啟網頁,裡面是參加imax首映會的入場機會——影迷跟著小丑和哈維的競選活動玩了快一年,幾乎都已經認定自己也是哥譚市民一份子了,而他們,終於有機會走進電影院。
這樣做其實還有一個好處。
能堅持到現在還在互動的影迷,那肯定算是鐵桿了,從這些影迷中選出的人參與首映,首映口碑怎麼能不好?正向評價擴散效應如何能不大?
華納現在也算是把網路推廣宣傳玩明白了。
其實還不止如此。
華納影業總裁傑夫-羅賓諾夫已經跟曹陽商議好了,等到《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後,網站還會存在,“小丑”還會繼續行動,神秘還會存在……
也就是說,網站還會結合《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後的口碑,接著來宣傳《小丑》。
這是個一系列的聯動。
不僅網站上聯動,金凱瑞還會跟已經去世的希斯萊傑進行聯動。
就如金凱瑞的經紀人說的那樣,為了演好“小丑”,希斯萊傑入戲太深死了,金凱瑞入戲太深在看心理醫生封閉治療。
那些看到了希斯萊傑的小丑驚歎的觀眾,知道金凱瑞目前的狀況後,肯定也想看一看金凱瑞的小丑怎麼樣。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當然,前提是,《蝙蝠俠:黑暗騎士》不能撲街。
要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撲了,肯定連帶著《小丑》也會受到影響的。
這是華納和金凱瑞的經紀人目前對電影的認知。
不能說他們認知錯誤,這是基於最基本的常識,也是在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的情況下的認知。
現在還沒有人會想到,幾個月後的那場經濟危機會席捲全球,會導致全球百分之五十的股價的蒸發。
而有了這個前提,不管《蝙蝠俠:黑暗騎士》會怎麼樣,只要等經濟危機蔓延開來,到時候《小丑》公映後,估計都不用怎麼宣傳。
因為這部電影的內容,太貼合經濟危機下的全球大蕭條的環境了,感同身受下,口碑有可能會逆天的好。
在華納制定了詳細的宣傳策略,積極宣傳《蝙蝠俠:黑暗騎士》之際,曹陽暫時沒有參與,而是在為《小丑》做後期。
《小丑》這部電影,之所以評價很高,不僅僅是劇情以及表演,還有色調以及音樂的搭配。
顏色和光影一樣,是電影藝術中的重要視覺呈現,小丑身上的顏色,主要由紅、綠、藍、黃組成,而這部電影的色調也是集中在這4種顏色的運用上。
透過畫面感知哥譚市的冰冷絕望,用顏色來當作了敘事的工具,其色彩的意向性也加深了影片氛圍的渲染以及內涵。
比如亞瑟與母親互動時,雖然是暖色調,但兩人卻始終在陰影裡,凸顯出兩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想象中的母慈子孝。
比如亞瑟第一次殺人這組戲的色調處理,也是在這種冷藍的顏色中,也是亞瑟第一次展現出小丑的那一面,顯得毫無生機,陰冷可怕。
再配合音樂的反差,更顯示出亞瑟的瘋狂。
但是隨後鏡頭一轉,透過他後面一個小玻璃窗,來顯示出窗戶外面是暖暖的黃色調。
也就是從這裡開始,“小丑”的劇情,不再是冰冷的青藍色調,而是變成了溫暖的黃色調。
這是反常識的處理方式——“小丑”逐漸變成了暖色調。
可以說是在色調上反常識的大量運用,才讓《小丑》的逼格進一步提高。
相對來說,《小丑》的後期是很麻煩的,因為需要大量的色調處理,許多不起眼的小劇情,都需要運用對比的色調。
街道上、店鋪招牌、遮陽棚、汽車、人們的服飾……都需要調整紅、黃、藍、綠色調的對比度,來加深對比和矛盾感。
這些也是電影后期調光師的職責。
在如今開始大量採用數字攝影機的時代,膠片時代的電影調光師,也逐漸被稱呼為調色師。
這個其實不用管,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但不管叫什麼,他們都是對色彩極其敏感的專業人士。
曹陽只給出了要求,具體的成片標準,還要透過調光師不斷的實際調整一個片段,來達到最最佳化,只有曹陽滿意了,才能以此為基準進行後續操作。
至於音樂,整體基調以低沉、壓抑為主,大量使用大提琴等低音樂器營造陰鬱氛圍,同時透過節奏和音程的特殊處理強化角色的心理變化。
但是,在音樂的運用上,也會反常識。
亞瑟殺死母親徹底變身小丑後,在暖黃的色調中,亞瑟開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舞蹈。
背景音樂也會從一開始沉重的大提琴,變成了輕鬆歡快的爵士樂,看似唱反調的音樂,會更加凸顯極致的諷刺,歇斯底里的發洩,一種病態的狂歡釋放。
由於色調和配樂變化太大,曹陽一直跟著後期。
一直到《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前的一個星期,曹陽才跟諾蘭一起上了個脫口秀節目,宣傳了一下電影。
在老美,脫口秀是電影上映前的主要宣傳渠道之一。
在節目中,曹陽主要談了談跟諾蘭合作的初衷,無非是從諾蘭的第一部《蝙蝠俠》裡,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諾蘭是個很有想法的導演……
諾蘭則說,當他知道自己將要與曹陽合作時,一瞬間壓力撲面而來,曹陽是他最佩服的導演,是獨具慧眼和很有深度的人。
在合作過程中,那是相當的愉快,兩人很多想法都有共通之處,這是他為此感到驕傲的事……
大多數時候,曹陽都是在微笑著傾聽,只有當主持人問道他時,他才會說寥寥幾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