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鑑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第45章 增添一點信心

而且每一層點藍的釉料成份、氧化程度、變色區間都不同,上一層燒製成功後,才能調配下一層的釉料配比。

而最關鍵的是:你不知道每一次的爐溫控制到多少才合適,卻又必須做到窯爐的精確控溫。”

是不是很矛盾?

說直白點:年代太久,又來歷不明,無法推測原器經歷過哪些環境,又有過怎樣的鏽蝕和氧化過程。

因此很難推測原器燒製過程中,每次入爐時爐溫區間。所以也不好推斷修復入爐時,溫度應該達到多高才能使新補釉料中的各種成份充分反應,達到原始釉層的質感和飽和度。又不能因為爐溫過高,導致原始釉層裂變。

重點是沒什麼解決的好辦法,就只能靠修復師的經驗隨機應變。

問題又來了:林思成哪來的經驗?“王教授,我真有經驗:爺爺在家裡有個小工作室,有電窯、有釉料,我經常拿來練手。”

稍一頓,林思成又嘆了一口氣:“再說了,這隻銅盤再難擺弄,還能難得過之前那塊鐵券?甚至沒人教,我也並沒有覺得有多難學……”

王齊志猛一個後仰,準備了一肚子的說辭,全噎在了嗓子裡。

鐵器相關的保護和修復技術,社科機構都才開始著手研究,論文才發表了有數的幾篇,林思成不照樣懂?

而且不要太會:知道怎麼檢測、怎麼分析、用什麼方法最快,更懂成體系的維護保養程式。

又沒人教,不是從書上看的,他從哪學的?

與之相比,有林教授這位大師言傳身教,耳提面命,陶瓷修復方面的知識,是不是應該學的更快,學的更好?道理對,但王齊志總覺得,邏輯不對。

打個比方:愛因斯坦剛剛二十歲,就把光電效應的問題給解決了?

“王教授,要不,咱們先試一試?”

看他有點猶豫,林思成眨了眨眼睛,語氣中透著幾絲蠱惑,“要是可以的話,咱先借用一下陶瓷組的實驗室,小的就行。

也不需要多長時間,一到兩個小時,你先看一下樣本釉層多次燒結後的成品效果,再和原器釉層做一下對比。同時,還可以測試一下原器釉層入爐後的安全溫度區間……”

王齊志眼睛一亮:對啊,何必要和林思成在這裡爭?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一遛不就知道了?

他立馬起身,拿出手機:“走!”

就喜歡王教授這種說幹就幹,一點都不帶猶豫拖沓的態度。

林思成頗為狗腿的蓋好箱子,抱在懷裡。

李貞有些不解,不停的拿眼神示意,好像在問:如果林教授不方便,你完全可以拒絕啊?

一時不好解釋,林思成笑了笑。

腦子裡那麼多的研究成果,那麼多的專利技術,不往外掏一掏,實在是太可惜了。

但這需要時間,需要過程,需要合適的藉口,更更需要:一位足夠專業、後臺夠硬、品格在及格線以上的合夥人。

雖然才合作了有限的幾次,但林思成越來越覺得:王教授就挺不錯。

所以必要的時候,必須要給潛在的合作伙伴增添一點信心。

比如現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