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鑑寶:我真沒想當專家

第253章 半天發掘一座墓

找墓盜墓他不懂,但幹了半輩子的勘探考古,耿嘉木難道連這個也不懂?

他算是明白了:林思成有意的避重就輕,所以聽起來才那麼簡單。其實找這座墓的難度,絲毫不亞於在一片沒任何標識的荒灘上找一座地下遺址。

說白了就兩個字:專業,甚至專業到了極致……

琢磨了好一陣,孫嘉木長呼了一口氣:人才!

怪不得吳副司長念念不忘,一心想把他弄到考古司?

可惜,人各有志。

轉念間,孫嘉木又皺了皺眉頭:找倒是找到了,但怎麼發掘?

不能僅憑一句:這下面有瓷器,很可能是宋代白瓷,就把好好的墓給挖開?

都說死者為大,哪怕現在是新時代,考古發掘也沒有這樣發的。就像郭院長主動掘開了定陵,招來了多少罵名?

正轉念間,林思成蹲了下來,挨個翻了翻幾塊磚餅,最後拿起最底層的那塊,看了好久。

而後嘆了口氣:“老師,咱們報警吧!”

報警,報什麼警?

王齊志一頭霧水,和孫嘉木對視了一眼。隨即,兩人若有所悟:這墓,已經被盜過了?

不然林思成報什麼警?

下意識的,兩人盯著林思成手裡的那塊磚,看了幾眼,又瞅了瞅其他幾塊。

好像……沒什麼區別?

那林思成是根據什麼判斷,墓被盜了?

好像看出他們在想什麼,林思成把幾塊磚一一擺開:“其實還是有區別的:剛拆開釺管的時候,上層的六塊顏色稍淺,近似棕褐,最底層的那塊顏色近似棕黑……這是因為底層的青磚長期處於有氧環境,墓磚中的鐵元素已氧化為四氧化三鐵(黑色)……”

“而其餘六塊中的鐵元素在缺氧環境下以二價態穩定存在,所以最初呈黃色,驟然進入富氧環境後迅速氧化,在極短的時間內轉化為三氧化二鐵或四氧化三鐵,顏色由黃變紅,再由紅變棕,再由棕變黑,最後才成了棕黑色。所以現在乍一看,好像還是一模一樣……”

“其實細微處,還有是區別的:長期氧化,氧化鐵體積大於原鐵元素,導致磚體內部應力增大,內部黏土結構早已緩慢分解,處於虛有其表的脆弱狀態,一觸就碎……

但驟然氧化這六塊,只是化學結構發生改變,原分子結構變化的沒這麼快,所以內部應力變化不大,硬度依舊很高……”

說著,林思成一手一塊磚餅,搓了一下。輕輕一碰,最底上的那塊上的磚粉“黍黍黍”的往下掉,但另一塊之前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

驚疑間,孫嘉木也拿起了一塊,用力的用指甲摳了一下。別說掉粉了,他連個印都沒掐出來。

瞄了一眼王齊志,兩個人面面相覷。

乾的就是這一行,道理兩個人當然懂,但只是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

如果讓他們講,他們當然知道是驟然見氧的原因。但什麼二階態,三階鐵,那是什麼東西?

不過話說回來,這總是上教過的東西吧?

但說實話,別說他們倆,包括專門負責實驗的黃智峰,估計都是一問一懵逼。

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全部裝在腦子裡,隨時用的時候,都能想的起來。

但再反過來說,林思成這樣的,又怎麼解釋?

驚疑間,林思成已經拿出了手機,先找了談武,讓他代為報警。然後又打給了高章義,讓他調兩隊人過來。

差不多一個小時,兩隊人一前一後,到了峽谷邊。

談武帶的是警察,只是瞭解了一下,做了兩份筆錄。

高章義則帶的是考古隊和民工,還有兩臺小型的挖掘機。

不是沒見過動用機械發掘古墓的,但一次性挖三米,這還是第一次。

就留了兩個值班員,孫嘉木把其餘的專家全部叫了過來,現場觀摩。

一時間,不大的山坡上圍滿了人。

兩個挖掘機齊頭並進,一個揭墓頂,一個找墓道。兩個師傅都是老手,圍著林思成插好的那兩杆紅旗下鏟,速度都很快。

差不多挖了半個小時,有人突地一聲驚呼:“盜洞?”

其餘人齊齊的回過頭:在代表墓道的那杆紅旗一旁,約摸一米深的位置,霍然出現一個圓洞。

不大,直徑約摸五六十,將將能下一個人。但極圓,洞壁極為光滑,一看就是人挖出來的。

仔細再看,洞壁上還有幾道細槽,這一看就是吊人和往外運送陪葬品時磨出來的繩槽。

打著手電看了一下,林思成讓挖掘機繼續施工,但怕壓塌墓道,機械作業深度減少到了兩米,動作幅度也小了許多。

另一邊一如照舊。

又過了一個小時,揭墓頂這一臺達到了限定的三米深,挖掘機上了坑,高章義組織民工人工發掘。

就四米方圓的一個坑,十多個人換著挖,速度依舊不慢。

差不多半個小時,將將挖了半米,霍然露出了三合土。

一群專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們算是知道,林思成是如何在半個月之內,把古垛村遺址發掘出來的。

半天發掘一座墓……就這個速度,誰還能比他更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