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第557章 全在賺錢

海巖之所以會注意到《編輯部的故事》這部電視劇,一個是因為這是“海馬”出品的電視,而且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很難不引起注意,另一個原因就是這部劇確實是太火了。

這段時間裡,不論是海巖的家人還是街坊鄰居,還是崑崙飯店的職員,走到哪兒討論的都是《編輯部的故事》這部電視,見了面兒少不了問一句《編輯部的故事》新一集播出了沒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海巖就算是不想注意到這部《編輯部的故事》都很困難,除非他和社會隔絕,而他的職業身份註定沒辦法和社會不去接觸。

而且最關鍵的是,海巖這段時間和電視劇和央視都聯絡很密切。

他的《便衣警察》剛在央視播完,講的大概是周志明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判刑15年,在經歷了無數磨難後,周志明終於得到了平反,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警察。

劇情在後世再看的話,已經有點俗套,甚至是有點狗血了。

但是這部劇在這會兒有多火呢?

嗯,當時一經亮相,便迅速引發街頭巷尾的轟動,據傳連小偷都會準時收看,間接導致當時社會犯罪率大幅下降。

另外這部劇的主題曲,同樣響徹街頭巷尾,電視劇一播出,耳邊便經常有人哼唱:“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少年壯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熱血鑄就。”

這首劉歡演唱的《少年壯志不言愁》,直接火進了幾代人的dna裡,後來《我是刑警》一播出,又大火一陣,旋律還是讓人無限感動。

另外呢,《便衣警察》這部劇造成的影響力太大,影響了後來很多事情。

就說陳思誠吧,陳思誠講起自己報考中戲的時候,直接承認自己沾了這部劇的光。

據說,陳思誠報考中戲時,因為他有打架的前科,所以報考北電被拒,但是在洗手間碰到了劉國平老師,劉國平一看見他,就說了一句“你很像我的一個學生胡亞捷”。

後來陳思成考上中戲,而中戲的班主任正是劉國平的愛人。

正是因為對陳思誠印象深刻,劉國平向愛人推薦了陳思誠,然後以浪子回頭金不換鼓勵陳思誠,給了他藝術上的第二次生命。

胡亞捷是誰呢?當然就是《便衣警察》的男一號飾演者了。

另外還有一段野史,說當年拍《便衣警察》的時候,男一號胡亞捷和女一號譚小燕假戲真做,而這一點呢,劇組裡的人都心知肚明。胡亞捷演技好,人也長得帥,譚小燕被迷得神魂顛倒,可惜譚小燕後來資源太好,兩人便漸行漸遠。

時間回到現在,《便衣警察》的播出,給海巖帶來了巨大的名氣上的提升。

一時間,身邊親戚、朋友、同事全在討論自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海巖這也是頭一回在藝術作品上取得這麼大的名氣。

即便再謙遜,也難免生出幾分飄飄然,一抹自豪也驕傲從心底油然而生。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還沒過多久。

海巖就發現《便衣警察》沒什麼討論度了。

也不能說沒什麼討論度。

主要大家的注意力就那麼一點兒,《編輯部的故事》一播出,就全去討論《編輯部的故事》了,沒空來想《便衣警察》的事情。

總而言之就是,電視劇《便衣警察》的熱度被《編輯部的故事》蓋下去了。

這便讓海巖有些剋制不住的鬱悶。

雖然這鬱悶表露的不明顯,但海巖確實是心裡有點兒膈應。

既生瑜,何生亮啊?

或者錯開一點兒上映也行吶。

他又不是沒看過電視,深知能像他這部《便衣警察》一樣火爆的電視,十年裡或許才能誕生這麼一部。

結果就這麼巧,很快又誕生出一部,就這十年裡影響力最大的兩部爆款電視劇,偏偏就撞一塊兒了。

這讓海巖上哪兒說理去。

這種鬱悶大抵只有汪峰能明白。

剛準備衝上熱搜,馬上大夥兒的注意力就被別的事情拉扯走了。

什麼王菲和李亞鵬宣佈離婚、劉愷威楊冪公佈婚訊、鹿晗關曉彤官宣戀情、爽子姐分手、張恆發文爆出孩子、趙麗穎馮紹峰分手.

如果說這些還不算什麼,那還有像是懂王被射擊、電鰻入獄、李小路做頭髮、翟博士不知知網甚至恒大都能拿個亞冠。

這都堪稱離奇。

一堆奇葩事兒,不早也不晚,偏偏是汪峰準備上頭條的時候就蹦出來了,就跟專門針對他似得。

要不是太過離譜,都得懷疑是不是汪峰親自策劃的。

而海巖這會兒就是如汪峰一般的鬱悶。

熱度被《編輯部的故事》搶去了,被“海馬影視創作中心”搶去了。

關鍵搶走他熱度的這個“海馬”,當初還邀請他加入來著,只不過海巖那會兒沒看上。

現在可真是,當初你愛答不理,如今你高攀不起。

海巖眼裡的“烏合之眾”,迅雷不及掩耳般親手擊敗了他的《便衣警察》收視神話。

當然了,“烏合之眾”這個詞肯定有點過了,畢竟人海巖也沒太看不起這群人,還請他們吃飯,讓他們來自己酒店蹭吃蹭喝,他就是單純覺得自己跟著這群人折騰是浪費時間,撈不著啥好處。

畢竟像他這樣的成功人士,非常明白什麼叫無效社交,比起什麼收益都帶不給他的朋友,海巖更期望能把時間用來結交一些高質量的圈子。

但現在就是被打臉。

事實證明,人“海馬”弄出來的東西,一點兒不比《便衣警察》次,甚至可以說更好。

而這份成功,原本海巖也可以分享其中的一份,《編輯部的故事》這份榮光,原本也是可以屬於他的。

可惜就可惜在,他親自給江弦拒絕掉了,如今也只能後悔。

不說對“海馬”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此刻海巖對“海馬”的看法也漸漸有了些改變。

另一邊,央視。

“好看,情節好,演得好,尤其是那個牛大姐,哎呦,太真實了,我們單位那大姐就是這樣的。”

“不錯,六位主角性格各異,形象立體,這些個戲劇衝突製造得極為自然,看得出編劇功力深厚。”

“編輯部裡個個兒都是人精,全都戲精上身,把人物都演活了,每集看得都樂得前仰後合,太逗了。”

“這幾集每一集片頭曲都準準時時的聽完,生怕錯過一點兒,太好聽了這歌兒,我們家孩子現在天天都哼。”

“什麼時候播下一集啊?你們能不能給個預告,讓我們有個盼頭,現在每天晚上都守著等,生怕錯過了,哪怕是重播也看,只要是這個電視劇只要在電視上播,我肯定要看的。”

“.”

《編輯部的故事》首播反饋,很快匯到了央視這裡。

老百姓簡單,熱情,提意見也充滿真誠,

“不錯不錯,緊跟時事,針砭時弊,透過編輯部這個視窗呈現著人情冷暖、家長裡短,李冬寶那個演員演的看著真舒服,雖然長的有點兒醜,但是這演員我們全家都特別喜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