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策略:先在紐約、洛杉磯等關鍵城市點映,再在 12月中旬全面擴充套件;方案還給出了檔期評價:方案極度危險,但是高風險高回報,不推薦。第二套則是高票房策略,柏林電影節熱度最大化,建立在柏林獲得大獎前提下。
推薦檔期:2005年3月25日,柏林後五週,影迷關注度最高或4月8日,復活節檔期。
3-4月檔期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不會遇到暑期檔的超級英雄大片,相對安全。
當然最後一套便是恐怖片黃金檔,2005年9月,萬聖節前熱身“吳,我個人建議選方案二和方案三。”傑森靠近吳宸,低聲說道。
“當然!”吳宸幾乎毫不猶豫,抬頭看向邁克爾·伯恩斯,“我覺得方案二挺好,若是不拿獎,那便選擇方案三。”
“很安全的策略。”邁克爾·伯恩斯不可置否,笑了笑,“那我們來談談家庭版權的事情。”
隨即四人就在談判室內展開了一場幾百萬美元的談判爭奪。
吳宸和傑森·布朗姆費了好大勁,才把家庭版權這些費用談到了300萬美元。
就這樣,三天時間一晃眼便過去。
德國當地時間2月19日14:00,閉幕式正式啟動。
昨天吳宸這邊便接到了來自組委會的通知,明日準備參與閉幕式,同樣收到通知的還有顧長未的《孔雀》劇組。
今天眾人踏上紅毯時候,都顯得格外興奮。
閉幕式上,張靜處哪怕被蔣雯麗的落落大方壓了一頭,依舊異常開心。
吳宸和顧長未笑談著走進頒獎大廳,不過兩個劇組的位置並不在一塊,《活埋》劇組安排在了左側,和歐洲的一些劇組靠近,《孔雀》則是安排在了右側。
閉幕式看似很早開始,但是各種東西磨蹭點時間,頒獎開始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該死的,早點結束,我肚子餓了。”傑森扭了扭脖子,聽著一眾頒獎專案與《活埋》無關,不禁打了一個哈欠,又摸了摸肚皮。
“放心,後面還有柏林的慶功晚宴,少不了你的。”吳宸笑笑,靠在椅子上都快眯起雙眼打算休息一會兒了。
終於,隨著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羅蘭·艾默裡奇上臺致辭,坐在幾側前排的各大劇組瞬間打起了精神。
就連圍著會場的媒體記者們都多了幾分精氣神。
所有人都知曉,這個一年一度的柏林電影節要迎來它的最終大獎了。
這也會是這座會場內今年最高光的時刻。
“電影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們看見世界的不同側面。
無論是探索人性的深度,還是展現文化的多樣,每一部入圍作品都給我們帶來了驚喜。過去的十天,我們見證了無數精彩瞬間”
隨著掌聲響起,主競賽單元的頒獎環節正式開始。
第一個獎項是藍天使最佳歐洲電影,本就是預留獎項,荷蘭導演順利拿下。
最佳電影音樂則是法國導演拿下。
輪到阿爾弗雷德·鮑爾獎,眾人開始有些著急了,因為從這裡開始都算是不錯的獎項了。
最終獲獎的是中國寶島導演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
而最佳藝術貢獻獎也被其拿下,一炮雙響,臺上發表獲獎感言時猶如春風拂面。
緊接著到來的便是讓所有還未獲獎的劇組女演員無法忽略的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會場內,明顯呼吸聲都大了一些。
大螢幕上依次播放了電影各大女演員的精彩片段,張靜處赫然也在其中,她在《孔雀》中細膩詮釋了少女的成長與掙扎,贏得不少影評人的讚譽。
然而,當頒獎嘉賓念出最終獲獎者的名字——“最佳女演員獎得主是朱麗婭·耶特斯,《索菲-斯庫勒:希望與反抗》!”時,鏡頭掃向張靜處,她的微笑瞬間凝滯,隨後迅速調整,露出得體的掌聲。
“沒拿就好!”
蔣雯麗此時心裡高興極了,既然有獎,又沒給張靜處,那就只能是更好的大獎了。
顧長未本想安慰一下張靜處,只是蔣雯麗餘光瞥了一下,一下子偃旗息鼓。
而此時輪到《活埋》劇組有些緊張了。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的獲獎者是……”
現場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在等待那個名字的揭曉。
“克里斯蒂安·貝爾,《活埋》!”
頓時,掌聲雷動。
克里斯蒂安·貝爾微微一怔,然後露出一抹笑意,起身與吳宸擁抱了一下。
“恭喜!”
“吳,謝謝,接你的戲是我做過最正確的決定,相信後面一定還會有大獎等你。”克里斯蒂安·貝爾感激道。
當最佳男演員獎給了克里斯蒂安·貝爾的那一刻,也意味著劇組的保底名額沒有了。
貝爾的發言簡潔而有力:“感謝評審團,感謝吳宸,他創造了一個讓我挑戰極限的角色。
這部電影讓我體會到前所未有的表演方式,也讓我對電影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認識。”
此時周圍的國內記者瘋狂的記錄著這一切。
此時,終於輪到了最佳導演獎,氣氛隨著男女演員的出現已經逐漸推向高潮。
還沒獲獎的影片導演都不禁屏住了呼吸。
顧長未緊張的捉住了蔣雯麗的手。
“放心!”蔣雯麗輕輕喊道。
“最佳導演銀熊獎得主是.吳宸,《活埋》!”
剛回來的貝爾興奮的和吳宸抱在一起,傑森也跳了起來:“吳,是雙獎!”
“這下咱們華語導演真要爆了,前面寶島的蔡明亮拿下兩個,吳導的劇組又拿下兩個,顧導還有一個,乖乖,五個獎了。”
“不能這樣算,吳導的《活埋》不完全屬於國內。”
“管他呢,但是最佳導演是吳導啊!”
吳宸也有些恍惚。
全場爆發出熱烈掌聲。
“你這師弟真厲害啊。”蔣雯麗看著吳宸不緊不慢地走上臺,不禁驚歎一句。
顧長未輕點頭:“確實!”
站在話筒前,吳宸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臺下的觀眾:
“我很榮幸能站在這裡,感謝柏林電影節,感謝所有支援這部電影的朋友。”
他頓了頓,露出一絲輕鬆的笑意,“《活埋》是一個瘋狂的想法,而貝爾的加入讓它成為可能。
這部電影讓我相信,只要勇敢探索,就能找到新的電影語言。
而我確實也找到了新的語言,希望它在未來的某一天能與諸位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