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攝影系大導

第60章 什麼叫專業?

錫切斯小鎮,海面泛起的薄霧被晨光打散;

曦光似萬千金絲穿透雲層,灑在海濱劇院紅瓦屋頂上,映出一片暖紅。

劇院外的街道已熙熙攘攘,記者扛著相機,片商夾著資料夾,空氣中透著一股忙碌中的微妙沉靜。

談判室裡,吳宸與傑森·布朗姆相對而坐,桌上擺著《活埋》劇本,兩杯濃縮咖啡熱氣嫋嫋,氤氳在陽光斜射的縫隙間。

百葉窗投下斑駁光影,落在布朗姆那件皺得像醃菜的夾克上,他正埋頭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將專案費用清單一條條羅列:

演員片酬、攝影與燈光、美術與佈景、錄音與音效、後期製作、製片管理.“wu,你看下這份清單。”布朗姆放下筆,把筆記本推到吳宸面前。

吳宸低頭掃了一眼,總預計費用80-110萬。

清單費用列的很全,除了演員片酬浮動較大,標註20-50萬之間,其餘項費用估算得滴水不漏。

當然明顯的缺失則是導演和編劇片酬,吳宸微微抬頭,布朗姆像是早有預料:“低成本獨立電影裡,主創人員(尤其是新人導演)通常會犧牲片酬來換取投資或票房分紅。

但如果你需要固定片酬,我們可以合理估算”

吳宸聞言,默然搖頭。

布朗姆知道吳宸的選擇,實際上這也是在他的預料內。

若是一個導演連這點野心都沒有,那註定成不了氣候,就和好萊塢那些工具人導演無二。

“好萊塢電影的有四種常見投資結構:聯合制片、製片主導、主控、無風險模式”

四種模式其實並不複雜。

布朗姆靠著椅背,語氣不急不緩:“製片主導由我牽頭,主控是你或投資方,比例一般七三或二八。無風險則是你只當導演加編劇,不投錢,拿固定片酬和分紅,風險低但也沒話語權.”

他沒細說,點到為止。

他很清楚自己並不是獅門這類公司,沒有絕對的話語權,而吳宸雖然是新人,但是才華和野心昭然若揭,若是說服不了吳宸,這兩天的工作等於白搭。

吳宸心裡也跟明鏡似的,自己一個新人導演跟大公司談投資和分配,在如今這個階段無疑痴人說夢話,就連獅門都夠嗆;

只有布朗姆這種還未徹底起勢的獨立製片人,才有談的餘地。

當下只有聯合制片模式的要求和分配兩人相對而言都能接受。

吳宸:導演+編劇+投資,50%。

布朗姆:製片+投資+市場推廣+對接+資源,50%。

平等合作,收益對半分成。

只是吳宸還是想爭取一下,剛試探開口,布朗姆便苦笑道:“wu,我知道你想要更多,但是我真擠不下了,你這50%是實打實的,而我這50%未必就全是我自己的,有些資源和渠道我得付出對應的代價,這也是我多年的積累”

吳宸聽罷,笑了笑,沒再爭,而談起了合作後的事項:“可以,那談談後續的權責劃分。”

“電影剪輯權和市場策略上我們可能會有分歧,你是導演,剪輯權你有決定權,我有建議權;

我建議你可以託付給剪輯師,好萊塢的剪輯師很強,能平衡導演想法和市場口味。

其次,市場策略上我是專業的,我有決定權,你有建議權.”

對此,吳宸並沒有疑問。

“合作愉快!”吳宸伸出手,布朗姆重重握住,咧嘴道:

“合作愉快!說實話,wu,我期待你以國際a級導演聘用我作為專業製片人的那一天,那時候你便不需要和我分了,你就是主控!”

嘖,多會說話。

吳宸心裡一樂。

能在獨立電影圈混得風生水起,布朗姆這情商和眼光,的確是塊料。

“對了,如果你想利益最大化,你得去好萊塢註冊公司;加州或特拉華州都行,特拉華稅收優惠多,註冊後找個律師代理就成。

我這邊會動用媒體資源,開拍前先造勢,把《活埋》的熱度炒起來.”

傑森·布朗姆考慮的很周到,幾乎把從開拍到結束所有環節都給吳宸理的清清楚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