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之攝影系大導

第493章 原生3D,軒然大波

網友們可就簡單太多了,帶著興奮與怒火,懟向了前幾天一直詆譭國內電影的人。

若是正常討論也就罷了,主要是總有人一直詆譭唱衰,彷彿國內就沒這樣人一般.

劉伊菲一直都關注著網上的訊息,特別是有關吳宸的,此時忍不住眨了眨眼,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情緒瞬間爆發:

“這些人也太能抬槓了吧!根本不懂什麼是原生3d,居然還在說你是在2d轉3d!”

她把手機遞給吳宸,眼神充滿了憤怒。

“這些人就是會挑刺,什麼都不懂,就在這裡亂說.原生兩個字看不懂嗎?”

吳宸緩緩地把手機拿過來,目光掃過一條條針對話題#《星際穿越》#的評論:

“只是說拍3d,現在3d還能轉制,誰知道吳宸是不是2d轉的3d,卡梅隆是實拍3d”

“研發原生3d是什麼?是否是轉制?我承認吳宸確實有拍科幻大片的能力,但是希望他能明確一下,依我看,轉制3d機率很大,卡梅隆把持著3d拍攝系統”

這類言論,層出不窮,讓吳宸都氣笑了,直接拿起自己手機接受了新浪媒體的電話採訪。

“原生3d指的是從拍攝源頭開始就進行3d拍攝,而非將2d轉製為3d。

這種方式是透過專業的3d攝影機和技術,直接記錄物體的立體感和空間深度。

在拍攝過程中,畫面中的物體每一幀都需要完美地貼合觀眾的視角,不同於傳統的2d轉3d,那種做法會導致視覺上的不自然和畫面深度的不真實。”

電話裡吳宸停頓了一下,補充道:

“《星際穿越》這套原生3d我們已經投入了大約半年時間。國內幾大高校的精英美術團隊也參與其中,其中包括北電、央美和中國美院的頂尖人才.”

這番話讓新浪的記者格外興奮,拿著電話的那人還迅速示意同伴查詢吳宸提到的幾大院校是否有發公告。

“謝謝吳導,那請問.”

而此時正在查詢資料的人率先開啟了北電的官網,公告就在官網訊息欄的最前方。

“為配合國內參與的首部原生3d科幻電影的前期技術研發,本院美術系與國內外合作方聯合,成立“立體影像與原生3d拍攝技術研發小組”,現已進入試機與技術驗證階段。

本專案為院企聯合研發,相關技術細節已簽署保密協議,暫不對外公佈,待影片拍攝完成後,將擇機公告訊息”

隨後又點開了央美和中國美院的官網,公告內容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改了個名字而已,其餘的用詞、段落都如出一轍。

此時整個新浪編輯部都徹底忙碌了起來。

【吳宸回應質疑:這是原生拍攝,不是轉制!】

【三大美院參與研發!吳宸原生3d系統研發已達近半年!】

【國內參與的首部原生3d科幻片細節曝光:三所美術系頂尖院校參與!】

【.】

隨著釋出按鈕被按下,這些標題在新聞聚合平臺、門戶首頁、微博熱搜同時浮現。

影迷和網友們立刻開始了接力轉發。

支持者的情緒高漲,評論區儼然成了對之前質疑聲的反擊戰場。

“傻逼,看懂了吧,什麼叫原生3d,不懂就知道瞎bb”

“舒服了,還轉制,我轉制尼瑪呢!”

“就該治一治這些人的眼瞎,原生兩個字看不懂?”

“國內的電影工業團隊是不是參與了,說話.”

“.”

之前聲音最大的那批人,微博動態突然沉寂,既不轉發,也不評論,像是集體裝聾作啞——這是他們最擅長的一招。

當然,也還有幾位硬著脖子的,換了方向繼續質疑,反正這個說不過,還有票房等各種方面。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北美,環球影業和布倫屋的宣傳部門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造勢良機。

訊息已經透過美聯社、好萊塢報道者、綜藝等媒體全線鋪開。

新聞配圖是吳宸去年在工業光魔內的照片——他雙手比劃著分鏡板上的空間排程,背景是一片複雜的道具與3d建模螢幕。

下方標題用粗體佔據半屏:

【國際著名導演吳宸執導原生3d科幻史詩鉅製《星際穿越》!】

在洛杉磯、紐約、多倫多乃至全球的影視行業裡,這則新聞引起了和國內同樣的震動。

有人驚訝於繼卡梅隆的《阿凡達》後竟然是吳宸率先開始3d製作,而且還是專屬於《星際穿越》的原生3d;

他們可是知道這種研發的話,成本的增加可不能均攤,只能是加在《星際穿越》上

只是想到吳宸《火星救援》這部科幻片的成績,眾人也瞭然。

換成他們是環球影業,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也會選擇支援。

而根據訊息細節,《星際穿越》的原生研發已經接近半年了,這意味著只要拍攝順利,它將是全球第二部全程原生3d製作的電影,僅次於《阿凡達》。

推特上,影評人彼得·特拉弗斯發了一條帶圖短評:吳宸的野心值得尊敬,接下來要看他是否能用故事匹配這套技術。

一時間整個北美議論紛紛。

此刻,《星際穿越》的新聞就像一塊巨石投入靜水,漣漪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從北美、亞洲、擴散到歐洲乃至全球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