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視的煙消雲散是預計之中的事情。
外有競爭,內有掣肘,從微視團隊的角度來看,確實是被戰略性放棄,但從企鵝整體的情況來看,隨著微聊朋友圈的短影片使用頻率越來越高,資源聚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沒有對錯,只有角度,明明春節還在鼓吹日活,但營銷活動一過,沒有紮實的內容支撐,日活每況愈下的微視再加上收窄的資源,最終連上半年都沒能撐過去。
俞興不清楚原本的微視是撐到什麼時候,只覺得或早或晚的就是一個必然。
他略有唏噓,希望為憋屈的微視骨幹提供一個溫暖的港灣,但也沒有對這件事給予什麼評價,企鵝肯定同樣覺得先前宣傳很大的團隊被合併沒那麼光彩,壓根沒對外透露這項變動。
不過,俞興很快便瞧見鍾志凌在朋友圈裡假惺惺的評價。
“可惜了啊,企鵝的應變很快,我本來還認為阿里的微信有機會憑藉更貼合使用者的短影片撕開一道同質化競爭的口子,沒想到企鵝的決策這麼果斷,可惜,可惜。”
俞興在見面之後詢問師弟:“你閒著沒事裝什麼,mus最遲明年就要暴露,人家到時候還得說我虛偽。”
mus一暴露,碳矽資料進軍國內市場,從去年在節目上開始對企鵝做短影片的評價必然會完成閉環。
鍾志凌只笑:“興哥,是我在朋友圈隨便說說,也沒提你啊。”
俞興搖了搖頭:“你說和我說有什麼區別,都得算在我頭上。”
鍾志凌想了想,還真是。
他轉眼便理直氣壯:“算在你頭上就算在你頭上,劉總有種就讓他來碳矽哭你!”
俞興嘆息:“我發現你們的臉皮真是都變厚了,餘凱餘博士也是漸有功底。”
鍾志凌這次不答,就是看著師兄直笑。
俞興反應慢一拍才明白師弟意思,人以群分……
鍾志凌無聲的辯駁過後問起碳矽資料公司最近的熱鬧事:“興哥,那幫科學家的事怎麼樣了?”
碳矽資料公司好歹是籌備的股東之一,雖說這是憑師兄的意思,但他作為ceo也想稍微知道程序。
“還不錯,觸底反彈了。”俞興說道,“高瓴和五源都願意投一筆,嗯,他們兩家對電車的未來也很看好,想積極的參與臨港這邊的下一輪,他們能給基金會掏出來1500萬美元,我們這邊有1000萬美元,市裡看看能不能湊500萬美元,這就3000萬美元了,紅隼最近在外面募集資金,也有可能掏一筆。”
鍾志凌估摸著最後的情況,好奇道:“興哥,要是隻籌集到目標的一半,基金會還會籌辦下去嗎?”
他知道餘凱的目標是1億美元,以目前的情況給出一個5000萬美元的籌措,已經很不錯了。
俞興沉吟道:“大概也能行,哪有那麼完美的事,大家都是湊合著來。”
他其實覺得這樣的陣仗也就5000萬上下,就算紅隼能掏1000萬,這幫科學家大概是湊不出1000萬美元的,還得別的機構補一補。
如果今年能運轉起來,臨港這邊的資金就能一年一個樣,必然是越來越好的。
四月下旬,臨港兩個圈子的熱鬧都接近結束,投資人們樂意瞭解世界前沿的知識,也願意過來見見俞總,但掏錢就還得繼續觀望,而“機器學習暨通用人工智慧大會”在最後出現了一個嚴重的意見分歧,讓餘凱把金主俞興給找了過來。
ldf基金會在今後的運作是開源還是閉源,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俞興是沒怎麼來見這幫科學家的,因為確實聽不懂他們的探討,而留在最後的問題……這確實可以聊一聊。
“我是支援開源的。”
“餘博士當初找到我談這件事,說是要共襄盛舉,我聽著這話就不以為然,什麼盛舉不盛舉,不就是他不想在百度幹了,想出來拉人單幹嘛。”
“結果,你們的到來讓我很吃驚,我沒想到能有微軟、臉書、麻省理工這樣一群人願意回國來推動機器學習的發展,後來又聽餘博士談他在規模做nec實驗室的過往,我就感覺……這種從始至終的推動科技發展的精神是大家能聚在一起的根源。”
“機器學習絕對有前景,微軟在做,谷歌在做,臉書在做,這就是做正確的事!”
“但是,只有‘正確的事’還不行,怎麼把事做正確,這也很關鍵。”
“開源這種方式在智慧手機上有一個最佳的案例,安卓就是願意開源才把蛋糕做大,dlf基金會同樣如此,想要吸引更多的力量就不能敝帚自珍,也遠沒到敝帚自珍的時候。”
“我們要用開源來吸引全球的機器學習的力量,也要以此來培養更多的力量。”
“臨港會堅定的支援dlf,今年掏了錢,明年還會繼續掏錢!”
俞興開頭表明立場,最後給出承諾。
作為“朝聞道”委員會的委員,也作為金主,他的表態還是有一定份量的,最終也就讓dlf確定會以開源的方式來運轉。
當然了,dlf的定性是非營利性組織,而為了維持運轉還會有個商業實體,涉及到後者的技術成果必然是沒法開源的。
俞興不需要知道全球最頂尖的機器學習涉及到什麼變革,他只知道像dmlc社群這種研究機器學習工具的方向必然是用的人越多越好。
隨著dlf確定最後一件事,這次的會議也就落下帷幕,參會者都要陸續返回不同地區和不同崗位。
4月25日,包括俞興在內,首次參加申城機器學習暨通用人工智慧大會的人一起合影留念,都希望國內能在這個領域有所發展和孕育。
不過,委員會的委員們暫且留下,又以餘凱和陳天奇為代表,接受申城媒體的採訪,吹捧了一番這次會議的意義,順勢拿到申城國投的3000萬華夏幣投資支援。
這筆資金相較於餘凱的籌資目標是不多的,但對於市裡的支援已經不算少。
餘凱送走學術同仁,關於這一趟的臨港交流有喜有憂。
喜的是,地平線也拿到了三家機構1000萬美元的天使輪,他可以開啟自己個人的事業。
憂的是,dlf籌措的資金不足一半,接下來可能真得看俞總的眼光如何了。
“俞總,謝謝你,國內機器學習要是能有大發展,你是首功。”餘凱吃著碳矽集團的食堂,對俞興連連感謝,“地平線也得謝謝你,沒有你對高瓴他們的強調,他們也沒法這麼快下決心。”
雖說有贈品之說,但真要確定投錢也是有考量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