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長河來到了辦公室,叫來了艾拉。
“艾拉,我記得前段時間,張玉珊家族是不是有個醜聞來著?”
“你幫我把那些報紙找出來,我打算看看!”
李長河這時候衝著艾拉吩咐說道。
“好的,boss!”
艾拉雖然好奇,自家boss怎麼忽然間要看張家的醜聞,但是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李長河的命令。
很快,之前關於揭露張家醜聞的那些報紙就被艾拉找了出來,然後送到了李長河的面前。
李長河看完之後,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
沒錯,他就記得前段時間看到過這個新聞,張氏爭產案!
張氏爭產案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家族內訌。
按照報紙上所說,張家以前是傳統的華人大家長模式,不許分家,同住一處,不許有私產,所有的支出都是家族統一提供,就連下面的兒媳婦們買衣服,也是給一樣多的錢,然後在同樣的價格內自由的買款式。
可以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大家長式的華人富豪家族。
而他們的掌權者也是兄終弟及,從他們家的創始人張祝珊之後,先是老大張玉玠掌權,然後是老二張玉麟,再到老四張玉良,幾個兄弟接連掌管家族大權。
但是問題就出現在張玉良身上,他掌權的時間太長了。
前面幾個兄長,掌權都沒幾年,早死的早死,病死的病死,老早就掛了,而張玉良則是從六十年代開始,一直掌握家族大權,直到現在。
前面十多年,他們家族沒鬧矛盾,是因為張玉良他們的老媽,也就是張祝珊的原配夫人還在,她維護著各房的利益。
但是在77年,也就是李長河穿越過來的那一年,這老太太死了。
而他死之後,張玉良上面再無人鉗制,這位張家掌權人開始慢慢的玩手段了。
公司大權就不說了,張玉良掌權十多年,其他各房的人根本沒有資格插手公司業務,自然也沒資格爭奪。
矛盾真正的爆發點,在於他們的祖宅。
這幾年,伴隨著港島房地產的火爆,很多富豪把主意打在了自家祖宅的土地上,因為以前很多華人富豪的港島祖宅位置不算太差。
很多富豪家族開始把祖宅的地皮改建成商業大廈,由此不但獲得一棟大廈,還能靠收租賺取i大量的財富。
比如說,張家這套祖宅,位置就在銅鑼灣。
而張玉良也是採用的類似手段,用家族公司的名義,開發自家的祖宅,要在銅鑼灣這裡建一座商業大廈。
這個思路是很好,但是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裡面的拆遷。
畢竟這是張家的祖宅,而根據張家以往的條例,大房,二房,三房的人都住在這裡面。
所以你想拆自家的祖屋,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人清出去。
張玉良想的則是一勞永逸,不但把這些人踢出去,甚至宣佈以後家族公司也不再供養這些人。
而張玉良給的條件,就是每房150萬到300萬港幣的拆遷款,再加上每個子侄每人不到一百萬的補償款。
也就是說,大房二房三房每房也就能領到撐死幾百萬的補償,然後就被踢出家族產業了。
張玉良不知道怎麼搞定的大房和三房,但是二房的遺孀崔秀英不幹了,堅決不走,當起了祖宅的釘子戶。
雙方經歷了絕食,強拆,暴力驅逐等一系列手段,最後,崔秀英直接一紙訴狀,把張玉良告上了法庭,要求清查張氏的資產,四房平分財產。
這個小叔子與寡嫂的內訌,也成為了去年港島紙媒熱衷爆料的新聞,讓李長河對這件事有了印象。
也因此,在昨晚上跟包鈺剛聊起之後,最後他記起了這個事件。
從法理上來說,崔秀英的訴求是沒有問題的,張家的企業,包括會德豐的股份,應該是屬於張氏四房的共同財產,所以四房肯定有權利分到這些。
但是按照歷史記憶來說,包鈺剛收購會德豐的時候,很明確是張玉良主導賣的股份。
也就是說,張玉良那時候依然是會德豐的大股東,甚至是整個張氏家族的掌權人。
“看來,崔秀英這個案子是失敗了?”
“可是不應該啊,從報紙上的描述來看,崔秀英的證據和訴求都很明確,勝率是非常大的。”
李長河看著報紙上關於兩家的描述,微微皺起了眉頭。
港島的媒體記者其實挺有能力的,雙方的基本資訊羅列的並不差,以李長河的觀點來看,崔秀英的控訴其實贏得機率是很大的。
那麼為什麼最後張玉良勝了?
是花了錢?還是?
李長河坐在那裡思索了起來。
片刻後,李長河打電話叫來了艾拉。
“艾拉,你去幫我調查一件事情。”
“boss,您吩咐!”
艾拉恭敬地說道。
“就是這個張氏爭產案,你去調查一下,這個案子的判決結果出了沒,如果沒出,主審法官是誰?”
“還有,你把張氏家族除了張玉良這一脈之外,其他幾房人員的資訊都調查出來,最好能確認聯絡到他們本人。”
“對了,你順便做一份會德豐的”
李長河這時候衝著艾拉吩咐說道。
艾拉點點頭:“明白了,boss,我馬上去查!”
待艾拉離開之後,李長河走到了窗前,俯瞰著遠處的維多利亞港,陷入了沉思。
他之前還真沒打過會德豐的主意,因為比起怡和和和記黃埔,會德豐雖然同樣也是港島四大洋行之一,但是他的核心業務並非是地產,而是航運。
會德豐跟包鈺剛其實是有合作關係的,雙方在75年曾經聯合組建了會德豐航運公司,而且這兩年包鈺剛棄船登陸,賣掉自己手裡的船,接受的人有兩個大客戶。
一個就是東方航運的董家,而另一個就是會德豐的馬登。
跟董船王一樣,馬登也是押注航運業的復甦,所以接手了包鈺剛很多的船。
相比較之下,會德豐的地產業務,反倒不是特別多,不過也算是不錯了。
會德豐之前最主要的商業地產,其實是手中的國際大廈和聯邦大廈,這是兩座位於中環的商業大廈,也是以前張玉良家族的聯邦置業持有的資產之一。
張玉良家族之所以會成為會德豐的大股東,就是因為馬登收購了張玉良家族的地產公司,然後用的是合併加換股的方式,由此張家成了會德豐的大股東。
不過相比較於置地和九龍倉,會德豐在港島的地產業務並不算多出色,未來的潛力比不上置地和九龍倉,也比不上和記黃埔。
其實現在的李長河收購會德豐,是比較雞肋的。
拿下會德豐,意味著他馬上也會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規模不小的航運船隊,對李長河來說,這其實算是個負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