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主:開局一本水滸傳

第77章 綢緞鋪(李王氏)

趙元禮道:“莊主,村中骨雕工坊的李顧、首飾鋪子的銀擔子李二、綢緞鋪子的李王氏都遞了話,我等先去哪處?”

趙禎道:“都說了些什麼?”

趙元禮道:“李顧言道骨弓都打磨的好了,骨雕也做了幾件;李二處首飾鋪子開業了;李王氏綢緞鋪子也開業了,只是並無盈利,反而又支取了一筆銀子。言說做衣服的少,蠶繭倒收了一批。”

趙禎聽了,道:“那就先去綢緞鋪子吧。”

二人去了綢緞鋪子,與別處莊戶小院不同,沿街不是院牆,而是建了一排四間房子,做了店面,後邊一排日常居住,李小二夫婦都搬來此處。左右廂房做了庫房。

進了綢緞鋪子,櫃檯當中擺著三十餘匹各色綢緞,左側櫃檯上擺了些粗布,以供挑選。右側兩間卻是個裁衣縫製的地方,李王氏此時正在此處縫製新衣。也有三五個婦人在,各自低著頭縫製。

見了二人進入鋪子,李王氏過來見了禮。

趙禎開口道:“王巧管事,可是為無盈利煩惱?”

王巧神色有些緊張的道:“莊主,如今綢緞鋪子並無多少鄉民來買綢緞,開業半月,也只賣出2匹粗布,做衣服的更會一個也無。

如今第一茬蠶都結了繭,只是鄉中無人會繅絲,都把蠶繭送到鋪子裡,按照當初承諾的,都收了上來。收了鮮蠶繭5000餘斤,隨收隨製成幹蠶繭,如今都製成了幹蠶繭,約莫有2500斤,繅絲約可出絲500斤。

都放在廂房,問過了莊戶,養蠶按照指導,倒也不是太難,每日只是喂蠶,打掃蠶室,也不耽誤農時。一茬蠶繭收入也有700文,每年四月到十月,隨桑葉多寡,也能養殖四五茬。

許多莊戶見有利可圖,都想要養蠶,如今許多人間騰出廂房做蠶室,便是良村、張莊、田莊都有現成的桑樹林,已有人過來購買了蠶種。

如今還好,收的這些蠶繭我倒是能組織人繅絲,織造,以後多了怕是要積壓。”

趙禎道:“繅絲麻煩嗎?”

王巧道:“其實不難,將繭浸於熱湯,以手抽絲,卷於絲框便可,只是耗時久了些。再有就是用手搖繅絲車,速度快上許多,在煮繭的小鍋上裝一個內方外圓的銅錢,將緒絲穿過銅錢,使繭絲併合在一起,透過絡絞繞到絲框上。

我央著趙管家借用了木匠,如今造了十臺。聽聞已經有了腳踏繅絲車,只是未見過,聽說繅絲時就可以騰出兩隻手來進行索緒、添緒,速度又比手搖繅絲車快了許多。同時還能將煮熟繭移入溫水盆中繅絲,並在絲框下放置炭火盆,使繅出的生絲立即乾燥。

我見繅絲費時,又無大利潤可賺,不若教會莊戶,以後只收生絲,如此既能增加莊戶收入,也能減少鋪子上積壓,甚至織成綾羅綢緞,按照好壞都可收上來。以後鋪子上仍按照莊主要求只做成衣、刺繡、也可做些印染,織些好紋樣綢緞。”

趙禎點了點頭道:“我也去外界打探一番,是否有你說的這種繅絲車。”

王巧聽了道:“若是有腳踏繅絲車,以後養蠶還能再多些。不僅如此,以後若有好的織娘,成立個織造作坊,專精此項,更好些。”

趙禎聽了,點了點頭,想法確是好,可惜現在還不具備條件。織娘也要慢慢尋找,現在只能是織些素錦。

說話間,王巧引著趙禎二人去了後院,十幾個婦人正在繅絲,邊上還圍著好些人。王巧從袋子裡抓出一把蠶繭,捧在手上,對趙禎道:“莊主且看,這些就是上好的繭子。”

又指了指旁邊另一個框子裡的蠶繭道:“那些就是下等蠶繭,都是不能繅絲或者不容易繅絲的,雖然不能繅絲,卻也可以同蠶衣一樣,作為絲棉和絹紡原料。”

說著撥開一個蠶繭,對趙禎祥細說了繭衣、繭層和蛹襯等各部分用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