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奉宸庫的【尋寶鼠】馮喜卻認為曾澤雖是內侍宦官,也並非全無用處,要到了自己麾下。
至於趙哲,反而在朝堂上對趙禎一頓冷嘲熱諷,絲毫沒有把趙禎放在眼裡。趙禎大怒,喝令把趙哲推出宮外斬首。
從新任潁城縣尉胡義口中,趙禎得知了紅襖軍聯盟對梁國發下了賞格。雖然已結怨於紅襖軍,趙禎並不懼怕。畢竟,紅襖軍諸處世界,也都有自己的勁敵,不會如群狼一般,都一下子撲上來。
因此,一月之期一到,趙禎就發動了入侵,目標仍舊是【南宋趙構】世界。正如吳用等人預測的一樣,趙構果然還是以苗劉二人所在的福建路為戰場。
三路大軍按照預定的目標,在陳、林、黃、鄭、王、張等大姓的配合下,各自率領大軍勢如破竹的攻入福州、南劍州、漳州之地。
先說漳州這一路,漳州有四處縣城,龍溪、漳浦、長泰三縣都是沿海臨河而建,只有龍巖縣深入內陸,沿九龍水、雁石溪也能通達。
以此,眾人在【船火兒】張橫水軍船隻運輸下,從同安沿海岸線殺入漳州。一路從九龍水逆流而上,分取龍溪、長泰,而後逆流而上,取龍巖。
另一路直奔漳浦。
有泉州知州林遹、興化軍知軍廖剛,並一眾州縣官員彙集起來的訊息,梁國對福建路各處州府不說了若指掌,也都知曉個八九不離十。
漳州四縣,龍溪、漳浦、長泰三縣預設了苗傅統制,龍巖縣因交通不便,還在同苗傅派來的苗瑀相持。
以此,朱武以【美髯公】朱仝領兵一千,畢喜領一千水軍配合,直奔漳浦,其餘人都殺向九龍水。
漳浦縣知縣張明傑見了朱仝這一路官兵,還想反抗,見了泉州知州林遹、興化軍知軍廖剛二人的勸降信,遲疑片刻,派人殺了苗傅派來監視的官吏軍士,還是下令開門投降了。
林遹這人本就是福建路有名的能臣,家族人口又多,見其降了,張明傑作為漳州大戶,自然也不想和梁國軍士廝殺。
朱仝下令張榜安民之後,縣中賬簿、府庫也都是人看守。而後下令知縣張明傑,徵調廂軍、鄉兵、漁船等,留下三百軍士駐守後,帶著徵調的漳浦鄉兵兩千,從海路殺入臨近的廣南東路潮州府。
籍此,打探廣南東路情形。
朱武等人更是順利,龍溪、長泰兩縣本就毗鄰泉州,早就打探清楚,大軍一到,二縣知縣就下令開門投降。
各自留下五百人的軍士駐守,朱武請兩縣知縣、縣丞等人徵召鄉兵,並一路同行,直奔龍巖。
經過半個月行軍,大軍終於趕到龍巖城外。
此時,龍巖城外,苗瑀還在和城裡知州宋燁相持。作為漳州守將,苗瑀實在不甘心就此退走。龍溪、長泰、漳浦三處州縣,傳檄而定,只有龍巖,不但不繳納賦稅,更是把大濟、寶興二處銀場以樹木堵塞,礦工都遷入城中。
苗瑀攻打許久,也不能攻下。等泉州變故傳來,從龍溪、長泰徵調的鄉兵,更是逃散一空,如今苗瑀是進退兩難。
今日忽哨探到雁石溪船隊,苗瑀神情大變。
七八日前,苗瑀就收到兄長苗傅使人翻山越嶺傳來的訊息,福建路遭遇另外一處世界攻擊,叫苗瑀收兵,帶上漳州一州財富返回福州。
可惜,苗瑀已失了先機,不足兩千的軍士,既攻不破龍巖,又不敢南下去龍溪、長泰搬運府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