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提烏斯給出的籌碼也極為豐厚,按照羅馬的收養子嗣傳統,這是打算培養鄧肯為繼承人,直接全盤接收他的政治遺產和軍事遺產。畢竟他起家的身份就是高盧行省騎兵總督。
高盧可不是不列顛島那樣的偏僻角落,高盧行省是行政大區,以前有山內高盧、山外高盧、比利時高盧等行省劃分,還包含了上下日耳曼尼亞,差不多等於是封你為後世法國的軍隊二把手。
親兒子都沒有這麼好的待遇!
這是直接培養接班人的安排,等於是宣告所有人,鄧肯就是未來的軍政繼承人了。
鄧肯的軍事指揮能力實在是讓埃提烏斯太驚豔了!他所見過的所有名將裡面,阿提拉曾經是最強的那一個,他指揮匈人騎兵就好像是‘風’,輕馳疾走,來去如風,軍勢壓前,如風暴肆虐,無人可擋。第二位是戰死的西哥特國王-狄奧多里克一世,他率領騎兵就好像是‘山’,重騎兵一動,山崩地裂,碾碎前方的一切,軍勢之威猛,就連匈人鐵騎都不敢硬抗。
鄧肯給他的感覺,就好像是‘浪湧’,一浪接著一浪,拍打戰場上的一切,找到敵人的弱點,然後淹沒前方的敵人。
這個年輕人簡直宛如天生的‘軍神’!他既能以點破面,擊潰前方的大軍,又能分割包圍,擴大區域性戰果,彷彿是海浪拍打一切,在波濤洶湧中吞沒敵軍,更不可思議的是他越打優勢越大,最終在戰場上形成一道席捲一切的洪流。
這已經不是才能了,這是天賜的戰場軍神!
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就會成為當世冠絕天下的戰場名將。
這樣的人才,他當然希望培養成為自己的繼承人。
埃提烏斯拿出了自己能給出的最好籌碼,然後一臉期望地望向了眼前的鄧肯,可是很快他的心情便低沉了下去。
因為鄧肯不為所動,他只是平靜道:“多謝大人好意,我還是希望成為不列顛行省的總督。”
他想要的,自己會去戰場上拿。
帝國已經積重難返,全盤接收埃提烏斯的遺產,也繼承了這個爛攤子,真的是爛透了,不如推倒重建一個新的帝國。
況且他也不想認義父,哪怕埃提烏斯是末代名將,但他可沒興趣當一個養子。
還是那句話。
大丈夫馬上取天下!得國必須要正!這樣才能長久!
鄧肯接了帝國的爛攤子,就得當個裱糊匠,對外需要應付蠻族入侵,對內還要清理腐敗墮落的帝國官僚,還不如另起爐灶,一起把他們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況且鄧肯還有多神教暗中支援的身份,進入帝國統治階層,就得面對信仰問題。
埃提烏斯的遺產,對他來說,也就那樣吧。
此時鄧肯的態度已經表明了一切,不過埃提烏斯也並沒有想那麼深,反倒是覺得鄧肯可能支援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更多一點。
年輕人顧忌名聲。
不可能剛被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封為不列顛行省總督,轉頭就改換門庭認埃提烏斯為義父。
事實上,他還不知道這個不列顛行省總督,是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上杆子抱大腿封給鄧肯的,甚至不曉得鄧肯給了他這麼大一個驚喜。
這下子別說是在羅馬民眾面前露臉了,瓦倫提尼安三世都可以重振威勢,跟埃提烏斯稍微爭奪一點權力。
訊息是還沒傳回羅馬,等瓦倫提尼安三世知道了,馬上就有宮廷近侍趕來好好拉攏。
他可是下注了的!這回躺贏。
而且他還投資了,要人才給人才,缺物資,還送了點裝備物資,只是不多而已,瓦倫提尼安三世喜好奢靡享樂,自己手裡面的錢也有點緊張。
這麼說吧。
此戰過後,鄧肯就是瓦倫提尼安三世最粗的大腿,有鄧肯在,他在帝國宮廷大聲逼逼都有底氣許多!鄧肯也是真正的羅馬英雄!他獨自一人遠征不列顛行省,擊敗撒克遜人,陣斬肯特國王兩兄弟,拯救飽受凌虐的不列顛人,恢復了帝國在不列顛島的威望和影響力。
上帝之鞭-阿提拉入侵高盧。
於帝國最危難時刻,不列顛行省總督鄧肯挺身而出,率軍跨海遠征,救援帝國聯軍,在戰場上一錘定音,以赫赫戰功擊敗傳說中戰無不勝的上帝之鞭。
一人扶大廈將傾,隻手補天裂,挽救帝國於危難之中!說句不好聽的。
鄧肯現在實力確實不如埃提烏斯,可是論名望地位,估計很快就能平起平坐了。
這就是傳說中上帝之鞭的威望!誰擊敗了他,誰就是整個歐洲的英雄,誰就能在歷史上舉足輕重。
鄧肯完全有資格站起來,跟埃提烏斯大聲說話,因為他也是一方諸侯,還是靠自己起家,以絕對實力硬生生殺出來的一方諸侯!就算是在帝國宮廷裡,他也是坐在最前排的那幾個位置上。
兩人註定不歡而散。
埃提烏斯不想殺阿提拉,鄧肯想要永絕後患,雙方的陣營都有人支援,此時以帝國聯軍的實力,完全沒能力強攻車陣,如果埃提烏斯的軍隊不出力,連圍困都困不住,匈人的主力部隊隨時有可能突圍。
但這也是鄧肯想要的。
他等得就是阿提拉突圍,因為他已經暗中聯絡了其他人,正在學習埃提烏斯找人借兵,爭取一部分人的支援。
鄧肯現在就是拿埃提烏斯當教材刷!別忘了。
他前幾天才救了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蒙德,當時對方殺紅眼了,衝到匈人營帳前,是鄧肯關鍵時刻救回來的。而且他還認識法蘭人的首領墨洛維,前面提到過一點,法蘭人一分為二,上帝之鞭麾下就有一批法蘭人僕從軍。
墨洛維做夢都想統一法蘭人!他是絕對希望阿提拉死的那個人,只有上帝之鞭死了,他才能統一法蘭克民族。
這一戰。
墨洛維鬼精的很,戰場上法蘭克聖騎士都沒看到幾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