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毫無任何的意外,顧琛拒絕了。他是註定不可能停下腳步的。
在確保了大漢正在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之後,他便目光放到了曾經所關注到了外敵之上。
顧琛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斷。
不過他卻也並未貿然動手,而是一點點的讓大漢的後起之秀適應外敵的打法。
其中自是也包括一些擅長武術的顧氏子弟。
這就是傳承。
直至如今——
甚至就連最底層的市井小民都已經察覺到了整個天下的變化。
平日裡那些個於他們身上的作威作福的世家子弟漸漸完全消失了,甚至就連那些各不可一世的官老爺們,都再也不似昔日那般所作所為。
這種變化是極為明顯的;
雖然如今的天下才剛剛結束大亂不久。
但所有人卻都是能感覺到這前後的不同,廢去世族私兵所帶來的人口增長,包括將那些所收攏開拓出的土地依靠人口人給百姓。
種種變化都讓人感覺出了大漢的煥然一新。
而不同還不僅僅是這些;
時局穩定吏治清明,就註定會再次引起思想上的井噴。
劉備對於太學的關注度亦是不低;
各種歌功頌德的文賦相繼從太學之中傳出,其中最為甚者便是曹操之子曹植所著的數篇歌賦。
沒錯,曹植就是曹操當初為整個曹氏留下的另一枚種子。
其主要原因便是因為曹植的才學。
曹植於文學上的造詣,確實是已經達到了讓人望塵莫及的地步。
甚至就連顧琛在看到他的文章只是亦是驚動不已,還特意將他所著的《洛神賦》原篇收錄到了家族之中,將其推薦進了太學之中。
劉備對於曹操的子嗣自是不會有什麼好感。
但顧琛的推薦他亦是不得不在乎。
而如今曹植也未曾辜負顧琛的推薦,從不過問任何政事,只是透過實事來進行各種天馬行空的創作。
他先後幾篇文賦可謂是徹底讓劉備對其心服口服。
不僅僅將他的文章傳至天下,更是相繼提拔其為太學之中的講師。
在各種文賦的影響之下。
整個大漢思想上的進步亦是極大。
而隨著天下徹底一統之後,在顧煒諸葛亮等人的建議之下,劉備也是於整個大漢天下,掀起了第一次的科舉考核。
要想徹底讓這種透過考核當官的制度深入人心,絕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當前的大漢也註定無法讓這種制度全面展開。
但這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無論是劉備也好,疑惑是顧琛也罷,包括朝廷內最為關鍵的一些個臣子,都是對此事極為的重視。
甚至諸葛亮和顧煒這個當今朝中地位最高的兩位大臣,更是決定親自考校。
這件事註定會影響整個天下。
唯有讓天下百姓都看到能有普通之人當選為了官吏。
才能讓他們徹底意識到如今大漢的不同。
但以當前的大漢而言,此事註定艱難。
入選之人,幾乎全都是世族子弟。
在之前的亂世之中,天下普通百姓連保住性命都難,又怎麼可能會有人去鑽研學問?
不過卻也有例外;各個州郡之中相繼出現了一些寒門子弟,其才能絲毫不弱與世族子弟。
只可惜的是並沒有真正的百姓。
雖然人不在洛陽,但顧琛還是讓人將他們所有的考校回答送了過來,並不管其身份皆是認真看了一遍又一遍。
他相繼關注到了幾個人;
——潁川鍾氏的鐘會、泰山羊氏的羊祜、京兆杜氏的杜預等人。
這些世族子弟可謂是將自己的才能展現的淋漓盡致。
其考校所答的一切、對天下局勢的建議等,說的都是極為在理。
至於寒門之人,顧琛也是注意到了不少人。
比如張華、鄧艾等人。
能被送來顧琛這的人自是都有著不凡之處。
顧易也在注意著這些人,看著那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他忽然便發現了自己之前忽略的一個問題。
——如今亂世已經結束;這些個曾經聞名於青史之上的人合力治一國,會讓整個天下變成什麼樣子?就這麼想著,顧易忽然便對未來有了些許的期待。
這些人的才能無需多言。
能夠在青史之上留下姓名的人物,自是有著其不凡之處。
這絕對會讓整個大漢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顧易卻也明白。
隨著這些人相繼出世,一個十分輝煌的時代終究還是要徹底落幕了。
時間如刀,終究會帶走一切。
果然,顧易預料的不錯。
就在章武六年。
馬超突然於涼州之地暴病。
甚至都沒能等到訊息送到顧琛面前,他便轟然離世,臨終上疏顧琛,將整個宗族都託付給了顧琛。
對此,顧琛十分的悲痛。
雖然這一路走來,追隨他的將軍並不在少數。
但馬超絕對可稱之為其中之最,堪為顧重要的心腹。
顧琛立刻將此事上奏給了朝廷。
而劉備也念馬超之功,給了馬超一個極為體面的喪事,並定諡為“威”。
——舉國悲痛!但這彷彿就是一個宣佈著時代已經落幕的訊號。
就在同年,八月;——關羽病重。
關羽可是當前大漢除卻顧琛之外的武將之首。
光憑著這一點便足以看出劉備到底有多麼在乎自己的這個兄弟。
得知此事,一向勤政的劉備甚至就連上朝的心思都沒有了。
直接便將國事交給了諸葛亮、顧煒。
而他自己則是要前去探望關羽。
關羽如今正在江東,受顧琛之令鎮守江東,以免江東再亂。
雖然劉備的動作已經極為迅速,但只可惜天意如刀。
這兩兄弟終究還是難以再會。
關羽並未能撐住,薨世於江東之地。
劉備問詢後,瞬間便陷入了暈厥。
雖未能危及性命。
但整個人卻彷彿在一瞬間便老了許多,再也沒有了昔日的意氣風發。
他回到了洛陽,以王侯之禮下葬了關羽。
諡為昭義。
以歌頌關羽之功。
自喪事之後,劉備身上的喪氣也是越來越多。
他漸漸放下了不少的國事。
將心思漸漸轉移到了對太子劉禪的教育之上。
但可惜的就是,劉禪的才能確實是差了太多,饒是顧氏的教育方式也不足以彌補這其中的差距。
這確實是讓劉備愈發的對未來擔憂。
當今之勢,看似大漢蒸蒸日上。
但實則一切的穩定都是建立在顧琛與他還在世的基礎之上。
如今故人陸續凋零。
他還能有幾日?
顧琛還能有幾日?若是待他們接連逝去之後,劉禪這種才能真的能扛起整個天下嗎?這是擺在劉備面前最為直接的問題,甚至都已經成了心結。
劉備絕對不能容忍大漢再次出現任何的問題。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劉備甚至都有了起了想換太子的心思。
也好在顧煒和諸葛亮勸住了他,說出了顧氏輔佐之語後,這才讓劉備懸著的心漸漸安下了些許,但卻終是難以徹底安心。
這或許就是人類的通病。
對於劉備而言,他實在是過於重視大漢社稷了。
能夠讓他信任的故人陸續離世,漸漸讓他的心愈發的浮躁。
章武六年,十一月;顧煒患病;
第六代顧氏子弟的壽命亦是要漸漸走到了終點。
劉備對此亦是萬般的悲痛。
“文曜。”
冠軍侯府內,劉備呆立在床邊,雙眼直直地凝視著榻上臉色如紙般慘白的顧煒,眼眶泛紅似血,聲音顫抖著:
“你也要舍朕而去了嗎?”
諸葛亮此刻亦眼眶溼潤,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雖說顧煒是在大漢再度興盛之後才與他們相識結交,然而這份情誼卻絲毫未減,真摯且深厚。
“歲月如刀,無可抵擋,陛下切莫過度哀傷。”顧煒望向劉備,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神色極為坦然,緩緩說道,“臣能走到今日。”
“親眼見證祖父當年的宏願在大漢天下得以實現,心中已滿是滿足,再無遺憾。”
“臣,如今要去與祖父相見了。”
顧煒眼中沒有一絲一毫對死亡的恐懼,反而流露出一種如釋重負的解脫之感。
他是多麼渴望能快點見到顧熙啊!
身為顧熙昔日最為看重的顧氏子弟,顧煒雖長期在顧琛身後默默操持事務,但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顧琛的性格,也唯有這樣一位能讓顧琛毫無保留信任的人守在後方,他方能心無旁騖地征戰四方,成就今日這般偉業。
如今大漢諸事皆已步入正軌,他早已迫不及待要將這一切都告知九泉之下的顧熙。
劉備臉上的悲傷愈發濃重,仿若一層化不開的陰霾。
他緊緊地盯著顧煒,嘴唇微微開合,似有千言萬語想要傾訴,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唯有淚水不受控制地簌簌落下。
見狀,顧煒笑容愈發溫和,看向劉備,輕聲說道:“陛下乃一代明君。”
“臣若有幸在九泉之下得見大漢先帝,定會將陛下的聖明一一相告。”
“祈願先帝們庇佑陛下福壽綿長,我大漢社稷堅如磐石,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此時,顧煒的呼吸愈發急促,胸膛劇烈起伏,整張臉愈發慘白如霜。
他真的已經走到了終點。
但他的面容上依舊不見絲毫對死亡的懼怕。
竭盡全力坐了起來,目光轉向北方。
眼神彷彿穿透了重重山巒與河流,落在了遠在幽州之地的顧琛身上。
他嘴唇輕啟,喃喃低語了幾句,只是聲音太過微弱,旁人根本無法聽清。
須臾,他緩緩合上雙眼。
整個人瞬間便倒在了床榻之上,再也沒了一絲氣息。
見到這幕,劉備表情大變。
整個人身體一顫,瞬間便暈了過去。
“陛下!!”
在場之人皆是表情大變,聲聲吶喊聲瞬間便在這冠軍侯府之中響了起來。
而顧易此時亦是收到了系統的提示。
將目光看了過來。
他的心情亦是有些莫名的沉重。
不僅僅是因為顧煒的逝去。
同樣也是對於一個時代即將落幕的憾然。
ps:跪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