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突來的訊息,大大出乎了顧易的預料。
要知道——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雖然李亨也是個頗為短命的皇帝,但其根本的死因是受到了驚嚇。
其原由還是因為其無法完全掌控後宮與宦官的原因。
但如今則完全不同。
李輔國早就已經死了,後宮之內的張皇后更是不可能在當前的這種時候掌控任何的實權。
這其實已經是間接幫助李亨解決掉了生死危機。
但卻沒料到其的壽命竟然還會這麼短,竟然就這樣死在了病痛之下。
顧易也懶得去思考這其中的原由。
即使心中對此再怎麼詫異,也只能選擇立刻操控著顧軒回朝。
這是他必須要做的,無論如何,都不能保證大唐的中樞出現問題。
也好在此次的滅佛之舉已經有了實際上的進展,若是不然的話,此事恐怕絕對會引起更大的混亂來。
洛陽。
就在這一片陰霾之下,顧軒終是趕回了洛陽,終是讓這個沒了主心骨的朝堂再次安穩了下來。
其實就連顧易都不由得有些慶幸。
還好他並沒有猶豫,直接在朝堂之內展開了清晰。
若是不然的話——
以李亨這突然身死所帶來的影響,怕是大唐要真的重新回到原史的老路之上,在一次次的廟堂爭鬥之中,迎接自己的末日。
但現在便是完全不同,朝堂之中的大臣在經過了清洗之後,如今也都可為正直之臣。
有著這些人在,朝堂自是沒有出現大亂的機會。
縱使張皇后哪怕是真的有著歹心,她如今的的能量也根本不夠看,更別說去影響朝局了。
至德八年,十月。
顧軒率領群臣迎立太子李豫為君,改元寶應。
相比於其父李亨。
這李豫的性格卻是更為純粹了許多。
也或許正是因為顧氏出現的原因,讓其少經歷了許多的混亂,反倒是讓其的心性更加單純了許多。
包括其對於顧氏的態度,亦是遠遠超出其父李亨。
少年心性便是如此。
無論是顧氏的傳說也好,亦或是此次顧軒親自平叛也罷,都足以讓李豫崇拜。
這登基之事自然而然也是無比的順利。
值得一提的是——
因為李豫並不是張皇后所生的原因,顧軒甚至還去見了見張皇后,表明著國不容亂的態度。
對此,張皇后自是無法如原史那般去做些什麼。
她只能答應。
對於此次的新君登基,顧軒特意辦的極為隆重。
這些年來從一處處寺廟所蒐集來的錢財,可都入了中樞之內,這種財富的流入自然而然便讓中樞快速的恢復了過來。
沒錯,顧易在深思之後並未將那些錢財分發給百姓。
這是一件怎麼都不討好的事。
能夠將那些人與寺廟的借據、抵押的地契什麼的給燒了便已經算是給與他們的恩惠了。
而這些錢財在如今這種時候便起到了作用。
無論是振奮人心也好,亦或是新君登基的免稅等種種彰顯中樞威嚴的手段,在如今的這種時候便無需顧忌了。
顧易同樣也在觀察著李豫。
其實對於這位皇帝在原本歷史之中的表現,他自然也是有著記憶。
說白了,李豫只能算是一個守城之君。
其雖解決了當時大唐的混亂,卻也留下了極為嚴重的隱患,這一點無從評價。
但如今他所表現的卻讓顧易看到了另一種希望。
其對顧軒十分的尊崇。
甚至是有著一種言聽計從的感覺,每日的表現也是極為的好學,這不由得讓顧易對他漸漸起了一些興趣。
顧氏可從不排除與皇族聯手,只要能夠有著正面的影響那便已經足夠了。
之前那般對待李亨的原因同樣也很簡單。
那就是李亨此人對於權力的渴望無法阻止,你若軟了態度他便會更加的強硬。
就亦如昔年他還是太子時,在李隆基的威儀之下不顯山不漏水,但只要李隆基的掌控出現了漏洞,他便會立刻抓住機會。
對於這種皇帝。
顧易沒有時間和他浪費。
但李豫這種便有些不同了,包括顧軒自己也十分樂意去教導著李豫,對其顯然也是有著不小的期待。
群臣擔憂的混亂並未發生——
這倒是讓很多人意外,不過卻也讓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如今的朝堂遠比想象之中還要穩定。
其實現實也正是如此。
此次的新政也好,亦或是滅佛也罷,真正艱難的只是顧氏而已。
而反觀大唐的中樞則是在一直得利。
在原史之中,經歷過安史之亂的大唐都能堅持近一百五十年,更別說如今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顧軒也是未再次離開洛陽。
而是於這洛陽之中統帥起了四方。
在監督四方滅佛之事的同時,教導李豫這個天子,以及對他這些年來所思考出的一切。
——顧軒一直都在思考著勵精圖治之舉。
新政主要針對於朝堂內部。
而如今他所想的一切,自然是針對於整個九州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顧易並未參與到其中去。
顧軒在有了“洛書協律器”的加持之下,其內政屬性已經達到了91點,這可不是顧易能夠相提並論的。
還是那句話。
顧易可以統帥大局,但這種歸根於百姓身上的細枝末節,自然是要以顧軒為主。
總言之——交給老祖宗秀便夠了!
洛陽宮。
李豫看著手中的那一封封奏疏,滿臉都是震驚之色。
他沒有半分的猶豫,就這些細心的看了上去,整個人的眉頭也是越皺越深,良久之後終是問道:“太傅.這些”
“陛下!”
未等他說完,顧軒便朝著李豫拱了拱手,認真的介紹了起來:“陛下!自安史亂後,臣查我大唐土地至今——”
“方知豪強趁亂兼併,勳貴圈佔無度!”
“多少府兵遺屬、歸鄉流民,無寸土可耕?”
“而此次滅佛所清算寺院之田,若不清查釐定、抑制兼併,頃刻間便入權貴囊中!”
“臣自滅佛之日起,便一直在思索這其中的干係。”
——顧軒確實一直在緊緊的盯著土地。
就是為了防止被地方大族直接吞併,這些個寺廟所佔的土地可不是一個小數字,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做出最正確的處理方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