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遲了,只有一更,抱歉!
……
“該死!”喬治首相大罵,面色蒼白:“他們早就想到了,是夏爾搞的鬼!夏爾一定猜到我們會調兵增援佈雷斯特,因此跟德國人有了協同。”
沒人懷疑這一點。
現在的法蘭西與德國就是準盟友關係,德國公海艦隊的進攻時間完美契合了法蘭西的需求。
擺在英國皇家海軍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是不顧一切的繼續進攻佈雷斯特港。
二是馬上調兵回援北海。
軍需大臣選擇前者。
“我們應該繼續進攻。”他說:
“德國人只是虛張聲勢,他們沒有能力突破北海艦隊的封鎖。”
“就像我說的,他們計程車氣和戰鬥力還沒恢復,哪怕他們有更多軍艦。”
“他們只是希望打亂我們的進攻節奏!”
但海軍大臣貝爾福卻抱著不同意見:
“如果德國人能取勝呢?我們都知道德國人計劃已久,而且他們的軍艦在北海方向比我們多。”
“一旦德國人在北海打敗了我們,就算我們在佈雷斯特取得勝利也無濟於事。”
“到時所有人都知道除了法蘭西外還有德國艦隊也能打敗我們,我們不能冒這個險!”
軍需大臣是個十足的賭徒,他大聲反對:“可如果我們兩邊都獲勝呢?那是否會擁有更好的效果。”
於是眾人就明白了他的想法:
北海打敗德國艦隊,大西洋打敗法蘭西艦隊。
於是所有正在策劃或已發生暴動的殖民地就會被嚇住,世界就將順理成章的迴歸英國的“管理”。
“不。”喬治首相感覺這太冒險:“我們應該像原先計劃的那樣,用水雷封鎖佈雷斯特港,將第二艦隊調回北海。”
他認為佈雷斯特港的進攻不需要急,佈雷斯特港就在那,等打敗德國艦隊再回來進攻也不遲。
這樣想原則上是對的,但實際運作後,他們發現正確的恰恰是軍需大臣,因為第二艦隊根本調不回去。
……
佈雷斯特港,英國皇家海軍第二艦隊的進攻戰已進入白熱化。
軍需大臣的戰術的確有效。
驅逐艦在前方吸引法軍戰列艦火力,後方一共有3艘超無畏艦和5艘無畏艦,它們排成一排側舷朝向佈雷斯特港,並將炮管指向目標。
由於無法起飛水上飛機,福爾貝斯中將選擇用驅逐艦校炮:驅逐艦進入目視距離後用望遠鏡觀察,再透過無線電與戰列艦通訊實現。
驅逐艦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因為他們同時也是敵人戰列艦的靶子。
他們只能期望自己沒被敵人挑中。
然後,活著那些才能將資訊回饋給後方讓戰列艦為它們復仇。
英軍無畏艦以每艘軍艦間隔幾秒的節奏,先後朝獲得的座標開火。
(注:軍艦間隔幾秒開火是為了校炮。如果所有軍艦同時開火,在前方校準的驅逐艦就無法分辨哪艘軍艦的諸元最準確。如果間隔10秒,驅逐艦就知道是第幾艘軍艦實現“跨射”,接著讓所有軍艦以該艦諸元為準射擊)
接著福爾貝斯中將收到驅逐艦的訊號:“三號軍艦實現‘跨射’,三號!”
福爾貝斯中將大喜過望,三號軍艦是“伊麗莎白女王”級的“馬來亞”號,它的跨射意味著同級艦的三艘“伊麗莎白女王”級都能精準炮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