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突厥軍撤不了,他們的家眷和財產使突厥大軍不敢離去。當隋軍俘虜了第二批近六萬家眷,突厥軍再也無法躲避,只得迎戰隋軍,再躲下去,他們的家眷都要被隋軍抓光了。
李靖留五萬大軍看守駱駝、牛羊和戰俘,又讓裴行儼率五萬大軍繞道去敵軍身後,截斷敵軍退路。
李靖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向敵軍殺去。
低沉地號角聲響徹原野,無邊無際的突厥大軍如黑色的波浪,一浪一浪向南方湧動,長矛密集如林,殺氣騰騰,巨大如雷鳴般的馬蹄聲向四面傳開,數十里外清晰可聞。
突厥依然是傳統佈陣,兩翼各三萬騎兵護衛著八萬中軍,以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向二十里外的隋軍殺去。
這是一場關係到大隋命運和草原命運的決戰,沒想到來得這麼快,在四月的草原上來臨。
這場決戰誰也輸不起,無論是隋軍士兵還是突厥士兵,他們把民族的命運揹負在肩頭,拼死一戰。
十里外,十五萬隋軍也已整軍完畢,佈陣在一片平坦的曠野中,十萬步兵排成了偃月陣,刀鋒向外,形成了一個佔地數里的巨大半月形陣型,步兵集中在中間,外圍是一萬人的弧形弓弩大陣。
精華正是這五千張雙人蹶張弩,這種弩需要用腳配合張弦,十分費勁,但射程卻達三百四十步,有效殺傷距離更是在三百步,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箭雷,這是隋軍的殺手鐧,為了更大規模殺傷敵軍,箭雷只會在最關鍵時刻亮出來。
隋軍主將李靖目光冷靜地望著突厥軍從遠方緩緩靠近,他心中充滿了期待,指揮十五萬人協同作戰,這是他一生的最高光時刻,為此,他對天子充滿了感激,這種信任讓他願意用生命來為之效忠。
“元帥,突厥軍三軍融合了!”眺望鬥上傳來了士兵的喊聲。
李靖立刻明白了對方的意圖,對方想集中兵力突破了。
他立刻一揮手令道:“全軍轉為箭雷陣型!”
箭雷陣型是李靖的獨創陣型,它是一個‘只’陣型,前面一個巨大的步兵方陣,身後是兩支騎兵。
步兵方陣最前面是一萬重甲步兵,兩側是步槊士兵,中間便是五千部雙人蹶張弩。
另外還有五千名投擲士兵,以前是投擲鋼短矛,現在是投擲木柄鐵火雷,每個都能將兩斤重的木柄鐵火雷投擲出四五十步遠。
五千投擲士兵每人揹著十隻木柄鐵火雷和十支火摺子。
這時突厥大軍緩緩地停在三里之外,開始列兵佈陣,並沒有繼續向前,對方的謹慎在李靖的意料之中。
畢竟這是一場大規模的衝突,是決定兩個大國命運的決戰。
雙方都在靜靜等候,緊張得連空氣也凝滯了,大戰一觸即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