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到了中興二年的正月下旬。
這天上午,舍人陸逸在門口道:“陛下,裴相國求見!”
“讓他進來!”
片刻,裴矩快步走進御書房,躬身行一禮,“微臣參見陛下!”
“裴相國,科舉報名今天開始了嗎?”
“正是!今天到二月下旬都是報名時間,三月初五,科舉正式開始!”
“報名人多嗎?”
“應該很多,據微臣所知,有數萬考生在新年後就來京城了。”
蕭夏點點頭,笑問道:“你手中拿的是什麼?”
裴家連忙將手中的報紙呈上,“陛下請看!”
“居然出來了!”
蕭夏大喜,連忙接過這份還散發著墨香的報紙,《朝政旬報》,這是蕭夏從十幾個名字中定下來的,準備每十天一期,分發到各郡縣,人人皆可訂閱。
蕭夏翻開報紙細看,無論字跡大小和清晰度,行間排列,還是報紙的整潔程度,都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雖然不能和後世的報紙相比,但已經相當不錯了。
“不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們看看去!”
這一刻,蕭夏對日報的出來,充滿了期待,他和裴家來到了報館。
報館位於緊靠皇城的清化坊內,是一座佔地五畝的官倉,被改造為報館,門口豎著一塊大木板,上面貼著招募撰筆的通告,‘三十歲左右,文筆上佳,頭腦敏銳,性格活潑,待遇優厚。’
館主褚亮和總撰溫彥博兩名官員已經在門口等候了,溫彥博從幽州歸順朝廷後,被任命為禮部郎中,他對辦報充滿了興趣,主動向褚亮推薦自己,經裴矩同意後,溫彥博被任命為總撰,所有的內容都有他負責稽核,目前有四名撰筆,三人來自國子學,一人來自縣學助教。
褚亮給蕭夏介紹自己的長子褚遂賢,他目前出任總管事,就像大管家一樣,整個報館的運營都由他負責,上至人員招募,下至紙墨採購都由他負責。
蕭夏很讚許褚遂賢能力,報紙印刷得如此高水平,這裡面就有褚遂賢很大的功勞。
褚亮領著蕭夏先來到一座大倉庫前,介紹道:“陛下,這座主倉庫就是我們印刷工坊,目前有五名印刷匠,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工匠,以後會慢慢增加!”
蕭夏走進倉庫,只見倉庫很大,在一個角落,五名老工人正一絲不苟地印刷著《朝政旬報》。
“有五套板子?”
褚亮點點頭,“對,一共拼出了五套板子!”
“一套板子一天可以印刷多少份報紙?”蕭夏又問道。
“大概一百份左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