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季漢兵仙從奇襲襄陽開始

第514章 要對功臣大舉屠刀?蕭和:我們不光是救大漢,還是在自救!

“無論是來自荊揚之地的南人,還是北方的曹魏降臣,暫且不論所立功勞孰輕孰重、孰大孰小。

“如今既已同朝為官,便都肩負著為興復漢室的重任,皆為漢臣,理應一視同仁。”

“太子殿下,怎能如此厚此薄彼呢?”

趙雲眉頭緊鎖,滿臉憤懣的質問道:

“況且,荊州豪傑們為了中興漢室,個個出生入死,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太子殿下這般薄待他們,豈不是要寒了這些功臣們的心?”

聽得趙雲的忿怒,蕭和眼中除了那一抹難以掩飾的諷刺之意外,神色卻平靜如常。

自古以來,開國君王對功臣的態度,向來複雜。

其中,不乏有忌憚功臣權勢過大,進而會威脅到自身統治,不惜以血腥暴力手段進行清洗的君主。

最典型的當屬那位明太祖朱元璋。

他白手起家,憑藉著淮西勳貴們的追隨,才得以開創大明王朝。

然而待天下初定,坐穩皇位之後,他卻對曾經並肩作戰的淮西勳貴們痛下殺手。

一場場血腥的屠殺,如同狂風暴雨般席捲而來,將跟隨他開國的淮西勳貴們幾乎來了個一鍋端,殺得乾乾淨淨,一個不留。

他這麼做,目的無非是擔心後繼者威望太弱,帝王權術和手腕不夠老練,壓不住這幫手握重權的勳貴。

畢竟,這些勳貴們功高震主,在朝堂和民間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若不加以剷除,恐怕會有權臣篡位之虞。

當然,像老朱這種大殺功臣的極端例子,畢竟只是少數。

在歷史的長河中,大多數開國君主,對那些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們還是心懷信任的。

即便要動手,也不過是殺幾個不安分的刺兒頭,以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比如漢高祖劉邦,他在建立漢朝之後,雖然也對一些異姓諸侯王動了刀,但對於大部分功臣還是給予了應有的封賞和待遇。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凌煙閣上的功臣,除了一個想謀反的侯君集,可是一個都沒動。

原本歷史中的老劉,也就是劉備,就更不用說了。

他對待臣子可謂是仁至義盡。

老劉不光沒有殺過任何一個功臣,甚至在託孤之時,都能對諸葛亮說出“君可自取”這樣話來。

老劉對臣子的這份信任和厚待,也是蕭和當初毅然選擇追隨他的根本原因。

當然,開國君主不殺功臣,並不代表二代君主也會如此。

畢竟,二代君主在威望和能力方面,多數都不如其父。

他們剛剛登上皇位,根基尚不穩固,面對那些威望極高的老臣,難免會心生忌憚。

他們害怕自己駕馭不了這幫強臣,殺幾個功高蓋主的功臣來鞏固皇權,似乎也是一種可以理解的選擇。

原本蕭和也曾經擔心過這一點。

不過,想到老劉的兒子阿斗,也就是劉禪,跟老劉一樣,一直以來對功臣們都給予了厚待,並無殺功臣的黑歷史,也就漸漸打消了這份擔心。

現在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了。

痴呆痊癒後的劉禪,性情已是大變,彷彿換了一個人似的,跟原本的那個阿斗已半點搭不上邊。

他表面上裝出一副仁義的樣子,實際上卻心狠手辣,頗有隋煬帝楊廣的影子。

這樣一個二世祖,一旦上位之後,對功臣大舉屠刀的可能性,不能說一定,那也是相當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